張帆
摘要:在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進入改革深水期的宏觀環境下,利率市場化正醞釀著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存款利率市場化。鑒于解除存款利率上限對我國金融市場的諸多利弊,因此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秉持理性的態度,切實結合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實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漸進深入,穩妥推進,確保順利贏得利率市場化這場攻堅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市場化;利弊分析
利率市場化是指貨幣市場投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決定的過程,要求建立健全由市場資金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利率,以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的目標。而存款利率市場化目標就是要實現在全國統一的存款市場由存款資金供求形成和決定其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存款資金按照安全性、盈利性、流動性充分競爭形成的全國統一的存款利率。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迄今為止,中國已進行了30余年的利率市場化探索與實踐,并已然取得了極為重要的進展。尤其是近些年來,央行頻頻出手采取了多項有力舉措,使得我國利率市場進程開啟了加速模式。尤其是當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取消0.7倍下限、對票據貼現利率管制進行松綁、解除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2.3倍的上限,貸款利率市場化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呼聲也隨之高漲。
從以上對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簡要回顧可以看出,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邏輯次序非常明確。在漸進式的利率市場化中,從非正規金融部門逐漸向正規金融體系推進、金融牽涉面和風險都較小的領域逐漸向涉及面較廣、潛在風險較大的領域謹慎推進。除了良好的財政與金融控制保持了宏觀經濟體系的穩定、金融機構治理結構的改革和財務重組為利率市場化創造了有利條件外,漸進式的改革使得央行得以較好地評估利率市場化的總體風險;通過金融市場體系的完善、金融產品的多元化發展,使利率市場化逐漸成為金融機構利益的自我訴求,這就極大地減少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阻力。至此,從形式上可以說,,90%的中國貸款利率市場化進程已經順利完成,而存款利率市場化還停留在僅允許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上浮10%的階段,其步伐相對緩慢。
二、 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利”
(一)有利于商業銀行提高經營自主權,加快業務轉型
伴隨著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無論是資產業務,還是負債業務或者中間業務,商業銀行勢必將徹底改變以往“重規模、輕質量,重存款、輕貸款”的經營思路。資產方面,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綜合考慮目標收益、經營成本、同業競爭、客戶差異以及風險控制等因素,確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借助“市場的手”,實行差異化的價格策略,獲取超額利潤;負債方面,商業銀行可以實施主動負債管理,利用利率差異將不同類別的閑散資金吸納到不同的“蓄水池”中,從而優化負債的利率和期限結構,發揮規模效應,降低經營成本。而商業銀行若想確保其經營效益不因存款利率市場化產生太大的波動,中間業務則更應該大展拳腳,使得中間業務的收入占比更上一層樓,實現較低的資本依賴性。
(二)有利于商業銀行擴大業務創新,增加贏利點
在存款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利率的差別與波動將會更加劇烈,由此創造的贏利點和利潤空間也會增加,商業銀行可以結合自身的市場定位,根據不同的政策環境、信貸資金供求關系、信貸需求主體風險狀況等不斷推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設計開發高附加值的新業務品種,創新不同的利率定價方式,以更好地涵蓋風險溢價,在滿足多層次的金融需求的同時,告別同質化低效競爭,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金融創新必然會帶來收入結構的變化,促進銀行非利差收入的增加。
(三)有利于商業銀行完善系統分析,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實行存款利率市場化之后,利率管理水平將是各商業銀行管理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外在的壓力將轉變為內在的動力,促使商業銀行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以市場利率作為導向,對內部資金進行管理,確定合理的價格,有效地引導資金的流量和流向。實時監控利率走勢并做好預測分析,從而比較精確地調整利率敏感性資產和負債的數量,使利率敏感性缺口有利于商業銀行的經營利潤。此外,強化信息系統建設,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采用量化方法動態測評利率風險,滿足金融產品和服務定價、市場風險管理和數據挖掘統計的需要。
三、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弊”
(一)商業銀行負債業務風險加劇
存款利率市場化就是意味著消除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由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最直接的影響即是我國商業銀行存款融資成本將出現較大波動,導致負債業務風險很難進行估量。對于實力雄厚的大型國有銀行,其存款優勢會進一步強化,但是由于存款數額巨大將可能面臨融資成本顯著提高以及凈息差出現顯著收窄的困境,而中小銀行攬儲壓力和流動性壓力會明顯增加,部分銀行甚至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無論是大銀行還是中小銀行都會受到不小的沖擊,倘若部分銀行因此而聯合起來共同確定存款利率,則有悖于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初衷,導致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損害其他銀行和存款人的利益,最終讓存款利率化流于形式。
(二)商業銀行的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目前,商業銀行和各類投資理財產品已經拉開了存款搶奪戰,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銀行就面臨存款流失的壓力,2014年開始,這種現象開始加劇。數據顯示,我國商業銀行 1~2月人民幣存款合計增加1.05萬億,同比少增0.83萬億元,增速較2013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下滑。截至2014年3月16日,工、農、中、建四大行人民幣存款較月初相比流失高達1200億元。存款利率逐步市場化之后,這樣的存款之爭將更為激烈。而商業銀行迫于壓力勢必將不同程度地提高各類存款利率來避免存款的進一步流失,就目前而言,我國商業銀行利潤來源仍然主要依靠存貸利差,存款利率的提高必然影響盈利水平,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的霸主地位也將受到挑戰。
(三)存款利率市場化的相關配套制度建設尚未完成
存款利率市場化不是單純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下限,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相關制度的配套才能順利實施。其中存款保險制度和銀行市場退出機制則尤為關鍵。如前所述,利率市場市場化進程中銀行的系統風險會相應增加,而我國目前的銀行,無論股權結構如何,實際上都隱含著國家信用,這種不良的隱形擔保機制若不改變,將致使金融體系風險超負荷。而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則能夠風險定價和風險補償,使得過去隱性的國家擔保機制市場化,實現風險緩沖,穩定全社會的資金安全。而對于利率市場化帶來的銀行因自由競爭造成的破產風險,銀行市場退出機制則可以發揮保護傘的作用。政府不可能對陷入危機的所有銀行施救,建立系統規范的破產流程,可以有效地避免市場動蕩,從而維持正常的金融秩序,在我國金融市場上構建優勝劣汰的良性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郭田勇,丁瀟.穩推存款利率市場化須“步步精心”[J].中國金融家,2013,(9).
[2]趙慶明.對當前存款利率市場化形勢的分析與思考[J].國際金融,2012,(8).
[3]吳林蔚,沈慶劼,張翼.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分析[J].金融論壇,2012,(9).
[4]邸磊,楊建軍.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銀行監管問題分析[J].經濟問題,2014,(2).
[5]彭興韻.中國存款利率的市場化[J].中國金融,2013,(16).
[6]郭建偉.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新突破[J].中國金融,2013,(24).
[7]張友先.利率市場化對四大行的財務狀況影響比較[J].銀行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