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昌
摘要:新一輪東北振興全面啟動。東北振興政策落地,東北地區要著重發展新興產業,加快產業升級,著力于企業轉型,放寬民資準入,助推國企改革發展混合經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關鍵詞:新一輪;東北振興;啟動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001-01
2014年8月,國務院正式下發《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了11個方面35條政策,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促進各類市場主體競相發展,立即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產生巨大反響,以次為標志,新一輪東北振興全面啟動。
一、東北振興政策落地,著重發展新興產業
黑龍江省將緊緊抓住國家東北振興規劃、中俄地區合作規劃、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這三大重大機遇,著力打造四大經濟板塊。
“面對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重大歷史機遇,遼寧必須加大力度破解結構性矛盾,扎扎實實做好產業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遼寧省發改委主任王金笛也如是表述。
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的問題核心是產業結構老化。《意見》對癥下藥——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國家集中力量扶持東北地區做大做強智能機器人、燃氣輪機、高端海洋工程裝備、集成電路裝備等產業,形成特色新興產業集群。
吉林政府10月8日公布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國務院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落實意見》,提出多項具體舉措。
“如果這些意見都能如期實施,相信東北經濟會發生質的改變。”分析人士指出,令人欣喜的是具體政策在落地上不是泛泛而談,而是在具體的實施辦法、資金支持等方面有了切實可行的方向。
據了解,東北企業普遍感到歡欣鼓舞。黑龍江省許多企業負責人表示,“此次《意見》對科技企業、股份制企業和新興產業是一次重大利好”。
二、加快產業升級,著力于企業轉型
《意見》明確指出,“扶持東北做大智能機器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全國最大的機器人技術研發中心,陸昊省長提出哈爾濱要建成智能機器人產業集團。《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到,市值近150億元的新松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是沈陽最大的企業,不僅是國內機器人產業的領軍企業,也躋身于國際上機器人產品線最全廠商之一。
通過分析發現,35條《意見》中至少有6條與我們有直接或間接聯系,尤其是第10條意見,專門對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進行了部署。
據遼寧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遼寧實際,圍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做足功課。
一是強力推進沈陽鐵西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支持沈鼓、沈陽機床、北方重工、特變電工等骨干企業;二是加快推進中石油長興島煉化一期、恒力煉化一體化和中國兵器遼寧華錦石化項目建設;三是以產業集群為載體,加速發展以遼寧航空航天、生物醫藥、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裝備和激光裝備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四是補齊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這塊短板。
裝備制造業振興是重頭戲。一批重大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和軍工產業企業承載著“振興”的希望,如奧普光電、機器人、哈空調、九洲電氣、中國一重、博實股份、利源精制、沈陽機床、東北電氣、大冷股份、大連重工、藍英裝備、智云股份、聚龍股份、佳電股份等都迎來了發展的好機遇。
東北科研基礎好,具有一定的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基礎,一批新材料新技術企業“崛起”指日可待,如烯碳新材、大連電瓷、撫順特鋼、東軟集團、新華龍和深圳惠程……
東北振興有利于相關消費產業和基礎產業發展,而補充服務業短板要靠這些企業的“振興”:華電能源、龍建股份、長春高新、吉林敖東、歐亞集團、營口港、大商股份、鐵龍物流等。
東北是我國的糧倉和重要林木產品、中藥材基地,農業振興離不開這些企業:萬向德農、北大荒、東方集團、獐子島、壹橋苗業、紫鑫藥業、益盛藥業等。
三、放寬民資準入,助推國企改革發展混合經濟
本次《意見》再次把國企改革作為東北振興的突破方向。東北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國企眾多,發展基礎較好,未來在政策和制度配合下,改善空間大。如哈飛股份、哈藥股份、富奧股份、一汽富維、啟明信息、長春一東、一汽轎車、出版傳媒、吉視傳媒等。
遼寧各大國企,多個重大改革方案正在醞釀和實施當中。沈陽市國資委主任劉彥學表示,沈陽市委、市政府已明確在機床集團、北方重工、沈鼓集團、東藥集團四戶重點工業企業進行改革試點,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運行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沈陽市屬國有企業,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對《意見》充滿期待:“沈陽機床集團從2005年就想改革產權制度,到現在也沒改成,歷史遺留問題太多”。
沈鼓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2011年,沈鼓已經實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私募基金,引進戰略投資伙伴。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航天科技、北方重工、上海復星、中控集團等14家國企及民營企業成為投資者,沈鼓集團募集了企業發展基金12億元。這筆資金不僅讓沈鼓每年節省3000萬元的融資利息,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成了名副其實的股東,并參與企業發展,從而使純國企的沈鼓集團向股份制企業改制邁出了關鍵一步。
而在吉林,壯大一批民營企業集團,推進民營企業股份制改革已在路上。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進入的行業和領域,依據國家相關要求,制定出臺民營經濟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實施意見。在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等領域遴選一批重大項目,分期分批向社會公布,鼓勵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外資以及各類新型社會資本以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融資租賃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
東北老工業基地國企數量多,個頭大,歷史老,包袱重,第二輪東北振興為全國改革指明了方向,帶來了希望。
[責任編輯:高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