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勇
摘要: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中國政府提出了以發展內需為主,輔以財政、金融政策的一攬子計劃,極大地緩解了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但在一段時期內,它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絕不能低估。嚴峻的事實是,我國內需缺乏強勁的后勁,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尚需時日,加上我們長期在消費問題上,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因而有關消費的政策、方針以及輿論宣傳,還不能到位,制約著內需的發展,發展以內需為基本驅動力的消費,提出掌握引導消費的方針和藝術這個理論與實踐問題,正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引導消費;十二五規劃;擴大內需
中圖分類號:F0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027-02
一、引言
消費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是,對于如何引導消費的問題,卻是眾說紛紜,學界尚未取得共識。“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這個特殊時點很有必要鄭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引導消費。
二、提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當前經濟態勢的迫切要求
針對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中國政府提出了以發展內需為主,輔以財政、金融政策的一攬子計劃,[1]極大地緩解了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在全國人民的積極奮斗下,我國的經濟形勢看好。但是也必須看到,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和緩、復蘇,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在一段時期內,它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絕不能低估。嚴峻的事實是,我國內需缺乏強勁的后勁,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尚需時日,加上我們長期在消費問題上,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因而有關消費的政策、方針以及輿論宣傳,還不能到位,制約著內需的發展,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人民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消費傳統、購買習慣,還存在與我們的愿望和要求上的差距。[2]所以,在實際上,發展以內需為基本驅動力的消費,提出掌握引導消費的方針和藝術這個理論與實踐問題,正是當務之急,順乎潮流而動。
(二)走向現代化的歷史呼喚
人類的生產總是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統一,人類的生活也總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使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活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統一而日益完善的新時代,出現了電力機械裝備工業向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新能源工業的轉換,不但涌現出一批嶄新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新型工業,而且使傳統的工業和農業發生重大的變革;第一、第二產業向以精神享受為特征的服務業即第三產業轉換,引起產業結構、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體力勞動為主向以腦力勞動為主、腦體結合的勞動生產方式轉換,引起社會勞動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電腦、信息技術、網絡與現代高速運行的交通、通訊結合,促使人們的距離趨零、地球變小的轉換,引起人們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3]一句話,這種因科技革命推動的生產力及其結構的轉換和變革,迫使世界發生全球性的經濟、社會調整變革。反映到人們對產品消費的要求,就是產品具有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統一,生產與持續發展、人的健康長壽并行,以實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諧結合,從而呼喚消費的理性引導。
(三)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課題
應該說,在我們中國,提出掌握引導消費的方針和藝術,絕不是一時應景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方針和根本任務。因為作為社會主義的國家,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根本動力和目標,絕不是唯利是圖,而是不斷地提高人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質量和水平。毫無疑問,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也必須領導中國人民,對舊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消費傳統、購買習慣進行改革,建立一種嶄新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消費傳統、購買習慣,以創造巨大的消費拉力,[4]使社會主義的航船,主要依靠自己的推動力破浪前進。
(四)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規律性取向
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在于遵循經濟的、社會的發展規律,這不僅包括經濟增長規律、市場發展規律、商品變動與運行規律、環境與生態變動規律,等等,而且還包括社會、經濟生活變動規律、居民生活變動規律,等等。社會、經濟生活、居民生活,不僅僅與其所需要的商品數量、結構變動密切相關,而且還與其相應的質量變動息息聯系,它們影響并制約著人類的健康、疾病和壽命以及地球生態和環境的安全。如何消費,不僅需要居民個體十分注意,而且還要求社會、人類整體精心關切。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的歷史階段,隨著現代化、科技進步的快速推動,參照恩格爾定律,呼喚消費的理性研究。所以,引導消費就是這樣榮譽登場,擺在我們的議事日程上,豈能等閑視之。
(五)國際經驗和我們自己正反兩方面實踐的重要啟示
由于經營主體追求利潤最大化,缺乏宏觀調節的市場經濟,對于生產、流通和消費的調節,帶有一定的滯后性、盲目性和破壞性。以生產過剩為主要標志引起的經濟危機就是它的不可避免的產物。因此,適應市場經濟宏觀管理的要求,國家對于消費理所當然地也必須加以引導,以防止錯誤的市場信號,引導經營者的錯誤決策。同時,國家也很有必要對于經營者濫用科技、離開人道、離開科學的營銷行為加以監管。值得特別提出的是,這種引導,也只有社會主義國家能夠真正以人民利益為重才能真正全面、科學地做到。
三、我國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消費引導方針
近三十年來,關于消費引導的方針,在國內有過幾次不同的提法和爭論。上個世紀80年代,有人提出高消費。意見一出臺,很快被社會和學術界推倒。因為它嚴重脫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無論經濟發展的水平還是群眾生活的實際狀況,提出高消費都是不切實際的,也是違反經濟發展常識的。根據這次出現的教訓,后來,又提出適度消費的意見,也很快遭到學術界的質疑。學者認為,適度本身是個模糊概念。何為適,何為不適?何為度,何為過度?無法量化和測度。所謂適度消費,本質上還是限制消費。而限制消費很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也是同我國經濟發展的目的、動力、目標背道而馳的。反對適度消費的學者提出,應以積極消費取代之。[5]所謂積極消費,就是鼓勵消費、科學消費、引導消費。
(一)在現代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國經濟互為影響,息息相通
一國的消費方針,必須適應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潮流。現代人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追求,對產品的實用審美需求,已成為我國人民的普遍要求。積極消費符合世界潮流。
(二)消費是由生產決定的,但是消費并不是消極的
它既標志著一個生產周期的終結,又引發一個新的生產周期,推動再生產深入。用馬克思的話說,“消費直接也是生產”。一是“因為只是在消費中產品才成為現實的產品”;二是“因為消費創造出新的生產的需要,因而創造出生產的觀念上的內在動力,后者是生產的前提”。
(三)提倡積極消費,在本質上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合理消費、講究科學、鼓勵創新
目前,我國居民生活理念守舊,要通過各種渠道引導和調整居民個人結余貨幣的投向:一是通過金融體制的改革,積極引導居民投資產業建設;二是通過完善教育科技改革,引導居民智力投資;三是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引導居民的貨幣收入參加勞動保險基金的建設;四是大力引導居民進行房產建設;五是積極引導居民參加公共文化體育建設;六是引導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建立和健全,糾正各種不合理的消費傾向,推動消費結構的轉變,順應現代化的歷史發展。
(四)積極消費與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
誠如前述,社會主義就是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成員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本身包含著積極消費,用消費來為生產出題目、添動力的思想。因此,積極消費的方針可以適用于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
(五)中外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用控制消費的辦法來指導商品經濟發展是不可取的
首先,它不利于發展生產,因為生產以滿足消費需求為目的,沒有消費就沒有動力;用抑制消費的辦法,只會抑制消費需求,使生產失去動力。[6]其次,它不利于提高我國人民的素質。只有生產產品,才能創造出懂得其性質、運用其功能的人。如果沒有電子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也就不能有電子產品的設計者、生產者和消費者,也就沒有這方面的專家。再次,它不利于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沒有生產發展,沒有高素質的人才需求,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也就沒有動力。因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得不到根本提高。
有的人擔心采取積極消費的方針,與艱苦奮斗的建國方針相悖。這是理解的偏頗,把艱苦奮斗的建國方針與消費指導方針混為一談。提倡艱苦奮斗建國,是基于我國的發展基礎落后,要有苦拼苦斗的精神,但這絕不是要求一般居民去節衣縮食,真正需要注意節約或控制的,一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成本費用;二是國家的行政開支;三是國家官員行政的奢華作風;四是某些形式主義的鋪張浪費。
四、引導消費的對策
提倡積極消費,就要學習和研究消費理論,注意在實際工作中講究引導消費的藝術,來實現引導消費的目的。
(一)要在國內,宣傳建立正確的、科學的消費理念
消費理念就是消費的指導思想,受人們生活理念的制約;在我國還特別受政治的制約。政府的號令對人們的生活理念影響至深。正確的、科學的消費理念來源于社會物質和精神生活,是一定的經濟、社會基礎造成的,但又與一定的社會輿論與社會生活積習不無關系。建國六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的整體生活上了一個臺階。但是,我國人民的生活理念是保守的,也是較為落后的。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學校教育、政府機關、社會團體、社區街道等各方面進行工作。
(二)要把握引導消費的社會輿論導向
一是要宣傳生產、流通與消費三者的辯證關系,叫響消費是生產、流通的動力、目的和目標,努力提升消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比例。二是大力宣傳城鄉一體化發展,叫響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明確消費的主導在城市、基礎在農村,切實推動農業產業化,推動新的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各種就業形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大力宣傳科學的生活方式,改革舊的不良風俗和落后的生活習慣,提升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正確認識和把握產品使用壽命周期,催新產品的設計和改造,倡導產品更新的使用理念。四是科學宣傳消費的多種形式,積極穩步地發展信用消費。五是大力發展文化、藝術、體育、醫療、保健等公共消費事業,促進環保和生態建設。六是推動消費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
(三)要正確認識、區分和處理幾個關系
一是國家艱苦奮斗的建國方針與社會、居民積極消費方針。二是行政辦公消費與企業經營消費。三是領導干部公款消費與一般群眾個人生活消費。四是居民積極消費與社保、醫保改革。消除群眾后顧之憂,引導群眾敢于消費、善于消費。五是推動創新產品、科技產品引領時尚與打擊假冒偽劣。六是指導企業、行業促銷廣告宣傳,正確引導創新消費。七是道德、科學宣傳與法制建設、質量監督。要放開手腳鼓勵居民積極消費,奮斗人生、享受人生;約束政府,以民為本,緊縮開支。
參考文獻:
[1] 錢斌華.促進消費需求的積極財政政策思考[J]. 經濟叢刊,2010(4).
[2] 李 超,楊松橋.啟動居民消費需求對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6(1).
[3] 鄭澤華.對當前我國擴大內需的幾點思考[J].中國商貿,2010(4).
[4] 路 陽.關于我國擴大內需的思考[J].中國市場, 2010(28).
[5] 孫永正.做實城鎮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擴大內需的戰略選擇[J].天津社會科學,2010(4).
[6] 王春雷,黃素心.三駕馬車的拉動作用及擴大內需的政策選擇[J].統計與決策,2010(18).
[責任編輯: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