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婷
摘要:現階段我國會計目標定位中存在一些問題,我國會計目標定位向“決策有用觀”轉變的現實選擇與發展對策是:決策有用觀更符合我國的現實經濟環境;決策有用并不排斥反映經營者的受托責任;堅持決策有用觀的優越性。
關鍵詞:會計目標;定位;受托責任觀;決策有用觀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116-03
會計目標屬于理論問題,同時也是實踐問題。會計目標因為在財務會計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會計界對會計目標這個課題非常重視,很多專家和學者對其展開研究。當然課件目標也不是孤立的,更不是一成不變的,外界客觀環境出現的變化,都會導致會計目標隨著發生變化,時期更加適應外部環境。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會計目標在實踐中始終處于動態改進和調整狀態,如果僅僅依靠受托責任觀所設定的會計目標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所以,為適應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目標重新進行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轉變為決策有用觀。
一、會計目標定位的主要觀點
(一)受托責任觀
根據“受托責任觀”的相關理論,會計目標注重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對所委托資產保管和經營的情況進行考察,對這些情況如實記錄,向委托者反饋真實信息,保障委托者獲得相對應的權益。為如實反映受托責任履行狀況,使用歷史成本法進行會計核算。
(二)決策有用觀
決策有用觀要比受托責任觀出現的晚,其思路也要比決策有用觀更加開拓。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信息的使用對象更加廣泛,不僅包括當前的所有者,同時也包括那些潛在投資人等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和個人。這些單位和個人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場上,有的想看到企業實際經營業績和狀況,看企業當前的實際運行狀況,判斷企業在未來有多大的發展前景以及收益多少,有的僅僅關注企業的現金流,看企業有沒有償債危機等等,無論這些這些單位和個人想要獲得這些信息有何動機,企業要盡量為其提供需要的會計信息,這樣讓他們更加科學的做出判斷和決策。
(三)兩種觀點的比較
1.二者適用于不同的經濟環境。受托責任觀出現于資本市場不夠完善的階段,交易的雙方直接交流,因此交易雙方非常注重資源保值和增值。而決策有用觀完全是在經濟市場非常成熟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在這個階段資本市場已經非常發達,交易雙方不再是直接進行交流,而是憑借市場的信任和契約關系來進行交易。
2.兩者的會計信息服務對象不同。受托責任觀針對的主要是企業所有者,針對所有者對下屬管理者開展的監督;而決策有用觀則面向的是投資人和銀行等利益相關者,其關系變得更加市場化。
通過對兩種觀點進行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受托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都具有各自的特征,而且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是這個特定時期的歷史產物,在其產生的時期都有著適應歷史條件的優點。然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受托責任學派的觀點已經很難滿足我國當前市場條件實際狀況,在這種條件下需要更多的來使用決策有用學派觀點,然而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受托責任學派與決策有用學派并不是對立關系,它們具有很大的連接性與繼承性。
二、我國會計目標定位——受托責任觀
我國目前還處于經濟發展的逐步階段,市場環境和企業情況同西方企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我國的會計制度和西方也必然不太一樣,但是,參照西方的發展情況,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我國的會計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國的會計信息供給問題、我國的市場狀況問題、有社會環境問題。我國市場經濟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由于是從計劃經濟轉變過來的,到目前市場經濟依然還帶有不少計劃經濟時代的特征,這就導致市場競爭還未得到有效挖掘,政府對于市場的干預還過多,市場與政府部門的關系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理順,而且制度透明度還不夠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存的經濟制度,對公有經濟來說,和政府依然存在著委托代理關系。政府把資產委托給企業管理者,各級企業管理者對政府進行負責,然而國有企業都是非常龐大的企業,其資產龐大,經營規模大,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國企的這些特征導致對其進行監督與監控存在很大的難度。這就容易使得很多國有企業構成獨立自主才地位,沒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和要求來經營與發展。這就導致形式上的委托代理關系在實際中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國有企業存在太大的獨立與自由,那么國有企業在經營和生產上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這些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地推動了證券市場的發展,然而企業會計思路嚴重滯后于市場發展,無法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企業往往一般僅僅是考慮投資者和證監會對企業信息的要求,因此只會根據他們的要求來提供信息,然而證券市場的發展使得市場主體變得更加活躍,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需要獲得企業信息,但是企業并未意識到這個問題,使得銀行等主體沒有獲得需要的信息。而且投資者對于企業的信息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不僅對企業當前的信息有要求,同時也對企業在未來發展狀況有要求,這些信息應從當前的會計準則獲得。在我國現有的會計目標定位上,我國的會計政策遵循國家宏觀環境的規律,還在實行委托責任指導下的會計制度,這種會計制度和國企對于資產的保值和增加價值的目標具有很大的關系,并將這種政策作為我國會計準則以及各行業經營發展的目標,這影響著國企的經營準則和人才考核標準,也對整個市場的經濟發展情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引,但是,這種會計準則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經濟發展的情況。
三、我國會計目標定位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證券市場日益壯大,會計信息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證券市場的發展,然而企業會計思路無法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就目前情況而言,企業往往只會考慮投資者和證監會對企業信息的要求,從而按照這些主體的要求提供相關的信息,但是,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更多的市場主體對企業信息都存在需要,比如銀行、個體投資者和國家政府等。但是,企業還不存在這種意識,導致很多新的主體無法得到其需要的信息。同時,現在的投資者不僅對企業現階段的企業信息感興趣,也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感興趣,比如未來的成長型、企業的風險性等,但是,這些信息在現有的會計準則和制度中無法得到體現。企業往往一般僅僅是考慮投資者和證監會對企業信息的要求,因此只會根據他們的要求來提供信息,然而證券市場的發展使得市場主體變得更加活躍,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需要獲得企業信息,但是企業并未意識到這個問題,使得銀行等主體沒有獲得需要的信息。同時,一些會計信息的編制過于原始,這些信息與專業投資的需求無法匹配,因此當前我國的會計準則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企業會計準則體現了企業市場的披露性,屬于企業對市場環境的反應,會計準則需要跟著市場變化而進行調整,要在客觀的基礎上來滿足投資主體各自不同的要求,要注重各種信息使用者對于信息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需要。
(二)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與西方國家截然不同
我國目前依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政策,這和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截然不同。我國市場經濟是從計劃經濟轉變過來的,市場經濟依然存在比較濃重的計劃經濟時代色彩,導致市場競爭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沒有厘清,政府對于市場的干預還過多,制度透明度有待進一步提高。政府把資產委托給企業管理者,各級企業管理者對政府進行負責,然而國有企業都是非常龐大的企業,其資產龐大,經營規模大,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這些特征使得對國有企業的監督與監控存在很大的難度。這就導致國有企業有著非常大的自由,其很可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采取經營措施,而沒有過多地考慮政府的政策和準則。
(三)企業所處的環境兼有兩大學派特點,會計目標定位難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時間并不長,市場依然不是很完善,而且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公司制發展還存在不小的問題,受托和委托之間的關系不夠明確,依然處于調整和發展狀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各個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要跟著市場的需求和趨勢來進行,市場經濟要求所有的市場主體遵循市場規則,在一定的規則之下展開市場化的競爭。市場主體之間展開的競爭是信息充分化的競爭,這必須要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來對其進行支持,對市場主體進行清晰和負責的信息披露。只有如此,一個企業才會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企業才能在市場上更好地進行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在這個轉型期內,會計準則不僅要考慮受托責任觀的會計目標,同時也要考慮決策有用觀的會計目標定位,只有將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會計信息才能更加真實和可靠。
四、我國會計目標定位的現實選擇與對策——決策有用觀
會計目標不會一直不變,更不是唯一的,其可以由多個不同的會計目標共同組成,而且還要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調整。在對我國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的基礎之上,筆者認為會計目標選擇應定位于“決策有用”。
(一)決策有用觀更符合我國的現實經濟環境
我國當前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國有企業在我國整個市場經濟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在最近幾十年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使得國有企業因為內部無效率以及經營的失敗而進行必要的改革。一部分的企業因為經營狀況不好,只能被作為國有資產轉賣,這時國有企業的產權關系變得比較明確。在這種形勢下,企業可以按照現代規范的企業管理來不斷完善企業的各項相關制度,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被解除,這樣企業可以根據股東的意志來進行委托。在最近幾年,我國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得到有效提升,國企經濟加入市場化競爭,并且競爭程度也在不斷加劇。國企必須要緊緊把握住時代的發展趨勢,當前成為公眾的公司是很好的選擇,國有股大規模步入市場,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加入進來,資本市場流動性會得到有效增強。資本市場的持續發展,會有效突破當前非常注重的間接融資方式,以股市融資為特征的直接融資方式會逐步取代間接融資方式,企業的融資成本會大大降低,融資的市場化程度會進一步加強。會計目標的設定需要認識到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要和市場化融資進行直接掛鉤,這對經濟環境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從發展趨勢這個角度來看,會計決策有用觀在未來比較長的一個時期內會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這也是會計發展在目前最符合實際情況的選擇方式。會計政策的出臺需要擔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和企業目標責任有效協調起來,會計政策要保證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必須要具有真實性,從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向來看,決策有用觀是最有效的手段。
(二)決策有用并不排斥反映經營者的受托責任
我國經濟到目前為止依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資本市場在各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公司制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較起來依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公司的受托與委托關系在很多時候不夠清晰,與市場配套的相關政策等都處于發展狀態。然而,我們必須要看到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市場趨勢,各個主體都必須要遵循市場的各項規章,在這個框架之內進行競爭。決策有用觀與經營者的受托責任之間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說堅持決策有用觀并不是一定意味著就要放棄經營者的受托責任,國有企業對國家就其整個經營區間內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匯報依然還是有必要的。
(三)堅持決策有用觀的優越性
市場競爭離不開信息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市場的競爭就是信息的競爭,因此市場的競爭需要一個相對比較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收集各類市場主體的相關信息,對各類市場主體都需要進行清晰和負責的信息披露。只有如此,企業才會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企業才能在市場上更好的進行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在這個轉型期內會計準則不僅要考慮受托責任觀的會計目標,同時也要考慮決策有用觀的會計目標定位。堅持決策有用觀的會計政策有著非常大的優勢:首先,這種政策對以前所有者強勢地位的改變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加突出經營者在經濟發展具有的地位,這也屬于市場化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其次,市場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信息充分化的競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各類市場主體都要進行信息的采集和負責,對市場主體進行清晰和負責的信息披露。只有如此,一個企業才會在市場上得到認可,企業才能在市場上更好的進行發展。最后,在決策有用觀的指導下,對企業會計政策的健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使得企業會計政策與其實際經營狀況更加適應,其具有的指導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我國市場經濟在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會計目標的設定也需要隨之不斷進行改進和調整。過去那些傳統的會計目標定位觀念要及時進行修正,要充分的考慮我國現代化市場經濟實際狀況,要堅持以決策有用觀為最終指導的會計目標定位方向,讓企業主體在市場環境中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使得企業和全社會的經濟更加良性地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 史丹霞.關于會計目標定位的探索[J].中國農業會計,2012(7).
[2] 郭長美.中國會計目標的現實選擇[J].企業研究,2013(10).
[3] 孫嬌娜.對我國會計目標定位的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7).
[4] 程顯柱.淺析新形勢下我國會計目標的確定[J].中國市場,2012(27).
[責任編輯:高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