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
摘要:現階段,會計核算的內容主要有會計報表的附注以及對會計報表的管理等幾個方面,可以認為會計核算是一項較為復雜的任務。特別是在物價不斷變動的情況下,會計核算所存在的理論與實踐基礎發生很大的變化;物價對會計核算產生的影響非常巨大;會使會計核算的歷史成本以及幣值穩定失去意義。
關鍵詞: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物價變動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148-02
物價變動,會使以歷史成本和幣值穩定假設為基礎編報的財務報表失去真實性。物價上漲導致低估資產、少計成本和虛計利潤,使企業處于清算狀態;物價下跌,導致高估資產、多攤成本和少計利潤,使企業秘密準備得以形成,給國家稅收帶來損失。如何減少或消除物價變動對會計計量的影響,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已成為會計領域的重要課題。
一、物價變動的概念及分類
(一)物價變動的概念
物價亦即一般稱謂的價格,指商品、勞務價值的貨幣表現。一定單位的貨幣購買商品或換取勞務的數量即為貨幣購買力。在物價上升時,持有一定數量的貨幣額可購買的商品、勞務數量就會減少,即貨幣購買力下降;反之,貨幣購買力上升。習慣上將這種商品、勞務價格的變動或者貨幣購買力的變化稱為物價變動。
(二)物價變動的分類
物價變動按變動范圍,可分為綜合變動和特定變動兩類。綜合變動反映貨幣單位的價值增高或降低。特定變動反映某一特定商品價格的增高或降低。綜合變動和特定變動是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排斥的。綜合變動以特定變動為基礎,反過來又對特定變動施加影響。特定變動范圍的擴展和程度的加深足以導致綜合變動,但它最終又會受到綜合變動的影響。
物價變動按變動方向,可分為物價上漲和物價下跌兩類。現行商品或者勞務的價格高于它們以前在同一市場上的價格,稱為物價上漲;現行商品或者勞務的價格低于它們以前在同一市場上的價格,稱為物價下跌。物價持續較大幅度的上漲,稱為通貨膨脹。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通貨膨脹已成為世界上眾多國家的共同問題,我國也不例外。
二、物價變動背景下會計核算的具體表現
當前的經濟發展中可以看出,物價隨著人們供求關系的影響,也在不斷的變化,這樣的經濟現象符合社會的規律發展。物價是商品通過貨幣來實現交換的,隨著物價的不斷變化,其會計核算的考量也有具體的表現,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物價的變動會給會計論文帶來相應的假設性問題以及原則方面的沖擊。會計核算理論是建立在理想上的活動,具體分為經濟環境以及經濟活動,在建立物價基礎的同時需要對貨幣計量進行基本性的發展,通過經營活動和經濟業務進行貨幣計量。二是物價的變動對于會計實務產生了相應的作用以及影響。物價的變動對于會計實務的影響也是物價變動對會計核算的影響。此種影響是通過會計報表而實現的。
三、物價變動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因為物價變動幅度不斷變化,以至于傳統的會計模式同樣受到基本會計理論的沖擊,因此,傳統會計模式的改變,一定會對會計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物價變動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1.對貨幣計量——幣值的會計沖擊。所謂貨幣計量是會計的一個重要且基本的前提。主要包含兩種含義,一種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標準,這種方式的計量會對會計主體經濟業務產生一定的影響,其計量標準的貨幣價值需要具有穩定性。另一種則是,以金屬貨幣為主要的流通方式,其流通手段在商品經濟中,基本都能夠實現。但是在逐漸被紙幣取代的時代,各國通過對相應的貨幣政策對其經濟產生干預,最終達到目的,貨幣價值的不斷變化就很難避免了。貨幣計量的幣值變化的會計基本前提,脫離了當前的經濟現實,在物價不斷的變化的前提下,對傳統會計的貨幣計量進行幣值假設,最終受到了傳統會計模式的沖擊。
2.對會計原則——歷史成本的沖擊。歷史成本原則是會計中最為基本的原則,也是歷史成本會計的基本性原則。毋庸置疑,歷史成本原則是當前未定物價的必然條件。現階段的物價不斷上漲或者下跌,歷史成本的計量會計信息則不能夠直接反映企業的當期財務狀況,使得企業的資產最終與現行的成本嚴重不服,從而對會計報表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會計報表中的各項計量標準。從通貨膨脹中取得收入與當期的資產中取得相應的配比,同樣的也會造成利潤虛增的情況。因此,物價的變動降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同時也會對會計目標造成決策性的影響。
會計目標和會計信息面臨著實用性的挑戰。其目標主要是為了提供決策性的信息,而物價的變化幅度不斷變化,導致了會計信息的準確定也隨之變化。出現了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因此,影響理論會計信息的實用性,其目標的實現也得到了相應的影響。
(二)物價變動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1.會計報表某些情況下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尤其是在物價上漲的時期,其持有的現金受到購買力的沖擊,造成持有物資的利益下降,所持有的貨幣受到購買力的損失,其非貨幣性債務同樣受到持有瞬時,最終獲得貨幣購買力的利益。與此同時,因為可能存在資產低谷以及虛計收益的情況,這些情況都需要通過物價和現價進行調整,才能保證其價值,但是在實行這一政策的時候,需要獲得財務部門的統一,以免造成基本會計失真問題。
2.投入的資本應該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樣的情況才能夠反映的恰到好處。企業的凈資產所有者所投入的資金以及資本,其資產應該受到資產、費用、負債、收入以及收益的制約。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必須保證分期計量,才能更好的對會計計件的貨幣進行計量。在歷史成本的會計模式下,不管是從財務的角度,還是資本的角度,都對企業的生產以及經營能力有所幫助,所投入的資本都很難得到放映。
3.不能從根本上對投資的資本進行保全。企業的所有者投資的主要目的就是謀取利益,而保全資本卻是謀取利益的前提。針對歷史成本原則計量,其資產的賬面價值對于現時的價值還比較低,因此,形成了虛增收益的情況,最終一定會造成企業虛盈實虧的狀況,因此,企業所有者對于產權資本受到相應的侵蝕。
四、物價上下浮動影響財務管理的具體情況
物價的不斷上下浮動,當物價下浮時,使得資產高估的情況不斷發生,其收益并沒有完全計算進去,而是將成本多的計算在里面,造成了國家稅收部分的損失,當上浮時,使得企業的資產出現低估的情況,對于利潤部分也相應的出現虛報情況,部分成本沒有全部計算進去,造成企業清算的狀況,尤其是在通貨膨脹的時候,物價也會持續上漲,最終物價的變動對企業的影響也隨之加重。
(一)資金供需缺口巨大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通貨膨脹也在不斷的隨之發生,通貨膨脹的出現,造成了企業的資金短缺,其供需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因為物價不斷的上漲,導致了存貨的數量占用的企業資金較多,使得企業的成本也隨著通貨膨脹所上漲,因此給企業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損失,這樣的情況也會給儲備量以及部分的材料和貨物購買回來,造成企業的運營資金需求增大,同時企業之間的拖欠情況也逐漸加深,其應收賬款的數目增加,導致企業所需的資金加大。同時,針對物價上漲嚴重的階段,需要根據歷史成本的原則進行會計核算工作,致使利潤的虛報以及成本被忽略的問題不斷出現,同時企業資金不足,需要加大投資力度,從而來維持企業的日常運營成果。因此,企業資金的供需問題也日益明顯以及突出。在物價不斷上浮以及下跌的情況當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企業的利潤問題,通常情況下,企業的經營利潤小于企業的投資利益,會出現很多資金用于購買黃金等用途,造成了社會的周轉資金較少,全部用于信貸資金,信貸資金也逐漸下降。然而物價上浮的時候,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隨之增大,使得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不得不小心謹慎的運營,現階段的信貸條件越來越嚴格,政府為了更好的控制通貨膨脹的狀況發展,對其貨幣的政策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同時,針對貨幣上浮可能造成的利率增加,使得有價證券的價值也持續的下調,以保證企業的資金營運周轉良好。因此,企業的資金來源更多的是通過營銷的手段進行,資金也在持續擴大之中。
(二)資金成本持續提高
資金成本指的就是企業在獲得各種費用的同時利用資金來進行支付,其中包含了籌集資金利息以及股息等方面。物價的上下浮動,對利率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到資金的成本。利率是由通貨膨脹、利率以及風險報酬組成,物價的持續上漲對利率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通常情況下,物價的上浮會對資金的利率有所影響,隨著物價的上漲資金的利率也隨之上調,同時,物價的上漲會造成企業的資金短缺,因此,當企業面臨發展的同時,經營的風險也不斷加強,資金的報酬率也越來越高,從而對企業的實際報酬率進行相應的調整。物價上下浮動的幅度對通貨膨脹的高度也有所影響,物價上漲的程度與通貨膨脹的高度成正比發展關系。因此,利率的三個要素是維持物價上浮的重要指標,使得企業的資金成本也能夠持續增大。
(三)不利于企業提高其再生產能力
在當今社會不斷通貨膨脹的背景之下,如果按照成本會計的模式對會計利潤基尼系數確定,則有很大部分會出現持產所得。根據持產所得進行相應的分派,最終實現資本的返還,如果根據持產所得進行分配的時候,企業的資產就會受到相應的威脅,時間產量就會對企業的固定資產以及存貨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對于原始成本的會計模式所造成的印象,尤其是虛利實分以及虛盈實虧的狀況,進行進一步的整頓,從而保障國家的市場地位,最終國家的市場經濟得到相應的發展。
五、物價變動影響的消除對策
(一)局部調整法
所謂局部調整法就是消除物價變動對會計所造成的影響。不但可以對會計計量的結構進行管理,更多的是對資產的價格變動進行管理,通過改變資產計價的方式進行物價會計信息的變動,其中主要包括對存貨的計價,所采用的方法是后進先出法、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以及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等。針對于固定資產折舊的經濟長短來進計提減值準備,從而對無形資產實行攤銷和計提,最終實現長期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等。
(二)全面調整法
全面調整法可以通過改變會計計量的結構來消除物價的變動,也就是通過價格變動來對成本會計進行取代,從而消除物價的變動所對會計信息產生的影響。物價變動會計就是根據相關的物價變動資料來實現的,從而對消除物價的變動影響產生一定的成效,尤其是財務報告的會計程序以及方式的變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物價變動對會計所造成的相關影響,從而對提高財務會計的物價變動做出決策性的作用。會計計量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計量的檔位以及屬性。計量的單位就是通過貨幣單位和購買力單位進行的計量方式,而會計屬性則是由歷史成本以及現行成本兩種構成。其物價變動主要的會計模式分為三種:一是一般性物價會計,也就是所謂的歷史成本以及一般購買力的會計模式,主要是用于消除物價變動對財務的影響;二是現行會計,即現行成本以及名義購買會計模式,主要的目的在于消除個別的物價變動對會計產生的影響;三是現行成本與一般物價相結合的會計模式,也就是現行成本以及一般購買力會計模式的結合產物。試著對消除一般以及個別物價變動的影響。但是從成本和效益的原則上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從而影響了實際上的應用。
六、總結
對于物價變動的會計模式的選擇上,需要考慮物價變動的自身特點。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物價的變動也變的隨行以及不可預知。因此,需要全面的物價的變動進行會計核算的分析,分析對企業的財務部門的影響,在此分析的基礎上加以科學上有效的指導,從而減少物價變動對企業會計核算所產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陳瀏偉.物價變動視野下對會計核算的影響探討[J]. 商,2013(24).
[2] 李源遠.探討物價變動對會計核算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3(10).
[3] 鄒 杰.淺析物價變動對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消除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2(33).
[4] 李 奇.物價變動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分析[J].財會通訊,2012(5).
[5] 王楠楠.物價變動對財務報表信息的影響及對策[J]. 學理論,2010(10).
[6] 翁 亮.通脹條件下的供應鏈庫存成本分析[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4).
[7] 施衛東.物價變動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及對策[J]. 審計月刊,2008(6).
[責任編輯:高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