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虹+王歡+王瑞+吉亞力
摘要:近年來,民間借貸風盛行,利息也水漲船高,高利貸受到許多家庭乃至企業的追逐。在高回報的驅動下,很多地區幾近進入“全城借貸”模式。自2011年起由老板“跑路潮”而爆發的民間借貸危機更是引起了各方的重視。事實上高利貸也是多元化金融工具的一種類型,家庭投資規范化的政策建議是:個人及家庭提高風險意識;企業提高風險意識,回歸實體經濟;國家防止政策波動風險,依法治國。
關鍵詞:高利貸;家庭投資;借貸危機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192-02
自2011年起由溫州老板“跑路潮”開始,鄂爾多斯、邯鄲等多地爆發的民間借貸危機引起各方的重視。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在外部金融危機和內部貨幣緊縮、勞動力供給不足的雙重作用下,暴露出生產經營的資金鏈斷裂、人工成本高、原材料價格上漲等等一系列微觀問題。在資金缺乏、融資難而又貸款無門的情況下,中小民營企業只能求助于民間高利貸。
最高人民法院下發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中對民間借貸利率做了明確說明:民間借貸的利率必須低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倘若高于4倍,則超出的利息不受法律保護。數據顯示,62%的小微企業貸款產品年化利率在24%以上,已經高于一年期6%貸款利率的4倍上限。浙江地區平均利潤不到10%,中小企業已經無力承擔高額民間借貸帶來的巨額利息。對于放貸方來說,民間借貸利息的年回報率已超過100%。[1]對企業而言,即使是賣掉工廠,也承受不起本息的壓力。
一、民間借貸危機的爆發
(一)危機借貸危機爆發的起因
1.國際金融危機的傳導
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不景氣,實體經濟發展受限,失業率上升。溫州經濟對出口依存度較高,因此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會給溫州帶來重創。溫州的外向型企業最先受到沖擊,出口訂單減少,利潤持續下降。在溫州做實業的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毛利潤一般在3%~5%,不會超過10%。[2]通過借貸滿足企業臨時性、過渡性的資金需求,一旦企業效益和還款能力下降,導致資金鏈條的斷裂,必然出現跑路和跳樓。
2.緊縮的貨幣政策
(1)政府四萬億資金的刺激。兩年四萬億政府投資成為2009年經濟加速器的另一個前提。必須承認,以財政擴張應對經濟減速在理論上是成立的。然而,隨之而來的通貨膨脹造成物價上漲、財富縮水、失業率上升,進而市場出現短期需求旺盛的假象。一方面,受出口負增長、企業盈利水平大幅滑坡以及產能過剩的影響,指望政府投資帶動企業繼續大幅擴張產能,難度極大。另一方面,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充沛,大量投機資本開始進入暴利行業。民間融資利率與企業規模、融資規模沒有顯著相關性,只是與行業有一定聯系。[3]
(2)緊縮的銀根。銀根緊縮通常是金融危機發生的環境因素,溫州的民間借貸危機也遵循此規律。貨幣政策的緊縮必然造成市場上資金流通速度緩慢,企業融資困難,這也為民間借貸登上中小企業融資舞臺搭建了階梯,不少家庭將財富全部投入到熱錢的炒作中。2008年到2010年貨幣政策經歷了由松到緊的過程,這樣波動的貨幣調控政策也助推了金融市場的動蕩不安,催化了民間借貸危機的爆發,放大了危機對家庭投資的影響。
3.投機的民間資本
民眾在借貸過程中并不關注資金的用途,只期待高額的利息回報,有的借貸甚至是在無抵押的情況下進行的,忽略了借貸的風險,近似于瘋狂的逐利。且融資模式為層級收儲,集中發放,至于對借貸資本的流向如何,多數放款人不知道也不關心。[4]
(二)民間借貸危機對家庭投資產生的影響
網絡上流傳的“百億投資,萬家錢莊。看銀行內外,惟余茫茫,實體經濟,頓失滔滔。全民投資,人人放貸,欲與銀行試比高。須晴日,看各路老板,玩命奔逃。利息如此之高,讓土豪老板累折腰……”,成為民間借貸的真實寫照。
從江蘇泗洪到浙江溫州,從山東鄒平到鄂爾多斯,多地高利貸體系正在加速崩潰。借貸危機的爆發對家庭投資造成了短期不可恢復的嚴重后果,一是大量資金被套牢,家庭資產由此灰飛煙滅,家庭可支配資本極速縮水,甚至于有的家庭傾家蕩產;二是波及范圍廣,投資信心下降,資本流動滯緩,家庭資本再次活躍需要一定時間。
二、家庭投資與民間資本演變路徑研究
(一)高利貸背景下家庭財富投資路線
以溫州為例:溫州的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是通過民間借貸開始生產經營活動完成原始積累;依靠它來彌補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缺口,最后逐步壯大,創造了聞名中外的“溫州模式。”[2]以家庭為單位,從小作坊起步,家庭財富的投資造就了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對政策天生的敏銳嗅覺,自2001年以來,溫州資本頻繁進入房地產、煤礦、棉花、小水電、石油等行業與領域,勾勒出溫州資本的流動軌跡。資本天生具有逐利性,具有敏銳的觸角,只要能夠獲利,就會千方百計進入。
以鄂爾多斯為例,2007年全市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超過北京、上海,排名全國第四。2008年已達到1.5萬元。[3]如此高的收入,存入銀行,利率太低;購買股票、債券,既不懂金融知識,風險也太大。
以邯鄲為例,在城鎮化的道路上,一方面借貸者“他們多數屬于外行,也沒打算永續經營,多數因為有關系而進入房地產業掘金。缺乏戰略素質,僅憑老板的感覺、豪情、盲從而做經營,大規模借高利貸、盲目性拿地擴張。”,而放貸者數以萬計的民間借貸人以幾萬、幾十萬,甚至數百萬資金,化零為整地填補了當地房企逾百億融資缺口。[5]
當高利貸的毒性遇到人性的貪婪時,資本投資所攜帶的風險性常被忽視。而當資本的投資結果被過分放大,進而演變成炒作時,風險就會隨之而來,最終的結果可能是血本無歸。
(二)高利貸演變路徑
在我國,高利貸由來已久,其中家庭投資占重要地位。民間借貸為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原始資本,下表為高利貸發展演變歷程:
早期的借貸關系多發生于熟人與親友之間,隨著交易和市場的擴大,熟人之間的人格化交易被突破,不特定群體之間的非人格化交易增加,以人情為紐帶的約束機制不能適應和勝任,以利息和抵押為約束紐帶的市場機制逐漸形成,并為社會所認可。
由于確立市場經濟初期的金融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增長,正規金融發展滯后,為非正規金融提供了很大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一方面,民營企業是經濟新的利潤增長點,它們的迅速崛起需要大量的資金予以支持;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處于起步或成長階段,原始積累不足可以抵押的財產不足,收益也往往不具有確定性,很難符合正規金融機構的審貸標準。因此,在貸款無門的情況下,放手一搏,高利貸則成為創業初期的一大選擇。此后,房地產限購、貨幣政策調整——緊縮銀根等因素,企業收益迅速降低,必然引發資金鏈斷裂、跑路等現象。擊鼓傳花,下家被套牢,很多人血本無歸。熟人間的“信用體系”坍塌,短時間內難以修復。
三、家庭投資規范化的政策建議
(一)個人及家庭提高風險意識
個人及家庭都應增強金融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清醒認識到高收益和高風險如影隨形,能夠抵制高息借貸和非法金融活動。在合理的利率范圍內開展民間借貸,將資金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同時,個人及家庭提高平均素養(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民失去土地換了金錢),特別是金融知識有待提高,急需增強對資本投融資的認知。家庭成員積極主動地學習金融與法律知識,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修養,使得民間借貸能夠遵循正常法律流程,符合銀行借貸的規范,從而保證借貸關系的合法性,減少發生糾紛的可能。
(二)企業提高風險意識,回歸實體經濟
中小企業參與民間借貸,要基于對市場行情的準確判斷,既包括微觀經濟因素的分析——企業內部的優勢和劣勢,也包括宏觀經濟因素的把握,如國際經濟形勢,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走勢等。否則,“年化利率30%左右的高利貸,如果是個別房企偶爾救急使用,無可厚非,但當一個城市很多房企都采用這一融資手段,而且持續幾年大規模使用,則必將出現系統性風險。”。[6]實體經濟是金融投資的基礎,因此,中小企業要回歸實體經濟。
(三)國家防止政策波動風險,依法治國
一方面,建立相關的金融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多元化,遵守國家金融紀律。因此,對于民間資本,政府首先要持開放態度,允許民營企業介入,但是要制定合理的行業準入標準。其次,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中小企業涉入三農行業,通過拓寬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實現農業產業科學發展、精細化和集約化經營的目標。最后,豐富民眾投資途徑,開發多樣化的投資產品,引導民眾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謹慎選取投資產品,如理財基金等。
參考文獻:
[1] 吳 正.民間借貸瘋狂增長,高利貸隱憂重重[J].科技智囊,2011(9).
[2] 林 蕓.民間高利貸的現狀分析—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J].北方經濟,2012(9).
[3] 賽 娜,杜靜然.鄂爾多斯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問題研究[D].中國會計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7).
[4] 三星經濟研究院,宏觀經濟與公共政策組,中國高利貸危機的出路[J].科技智囊,2012(6).
[5] 王清劍,安起雷.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金融政策研究[J].中國國情國力,2010(8).
[6] 陳俊嶺.邯鄲百億民間融資悲劇:很多人連生活費都扔進去了[N].上海證券報,2014-10-23.
[7] 楊紅旭.微博,http://weibo.com/ysunwoods?zw=finance.
[責任編輯:文 筠]
在我國,高利貸由來已久,其中家庭投資占重要地位。民間借貸為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原始資本,下表為高利貸發展演變歷程:
早期的借貸關系多發生于熟人與親友之間,隨著交易和市場的擴大,熟人之間的人格化交易被突破,不特定群體之間的非人格化交易增加,以人情為紐帶的約束機制不能適應和勝任,以利息和抵押為約束紐帶的市場機制逐漸形成,并為社會所認可。
由于確立市場經濟初期的金融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增長,正規金融發展滯后,為非正規金融提供了很大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一方面,民營企業是經濟新的利潤增長點,它們的迅速崛起需要大量的資金予以支持;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處于起步或成長階段,原始積累不足可以抵押的財產不足,收益也往往不具有確定性,很難符合正規金融機構的審貸標準。因此,在貸款無門的情況下,放手一搏,高利貸則成為創業初期的一大選擇。此后,房地產限購、貨幣政策調整——緊縮銀根等因素,企業收益迅速降低,必然引發資金鏈斷裂、跑路等現象。擊鼓傳花,下家被套牢,很多人血本無歸。熟人間的“信用體系”坍塌,短時間內難以修復。
三、家庭投資規范化的政策建議
(一)個人及家庭提高風險意識
個人及家庭都應增強金融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清醒認識到高收益和高風險如影隨形,能夠抵制高息借貸和非法金融活動。在合理的利率范圍內開展民間借貸,將資金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同時,個人及家庭提高平均素養(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民失去土地換了金錢),特別是金融知識有待提高,急需增強對資本投融資的認知。家庭成員積極主動地學習金融與法律知識,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修養,使得民間借貸能夠遵循正常法律流程,符合銀行借貸的規范,從而保證借貸關系的合法性,減少發生糾紛的可能。
(二)企業提高風險意識,回歸實體經濟
中小企業參與民間借貸,要基于對市場行情的準確判斷,既包括微觀經濟因素的分析——企業內部的優勢和劣勢,也包括宏觀經濟因素的把握,如國際經濟形勢,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走勢等。否則,“年化利率30%左右的高利貸,如果是個別房企偶爾救急使用,無可厚非,但當一個城市很多房企都采用這一融資手段,而且持續幾年大規模使用,則必將出現系統性風險。”。[6]實體經濟是金融投資的基礎,因此,中小企業要回歸實體經濟。
(三)國家防止政策波動風險,依法治國
一方面,建立相關的金融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多元化,遵守國家金融紀律。因此,對于民間資本,政府首先要持開放態度,允許民營企業介入,但是要制定合理的行業準入標準。其次,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中小企業涉入三農行業,通過拓寬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實現農業產業科學發展、精細化和集約化經營的目標。最后,豐富民眾投資途徑,開發多樣化的投資產品,引導民眾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謹慎選取投資產品,如理財基金等。
參考文獻:
[1] 吳 正.民間借貸瘋狂增長,高利貸隱憂重重[J].科技智囊,2011(9).
[2] 林 蕓.民間高利貸的現狀分析—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J].北方經濟,2012(9).
[3] 賽 娜,杜靜然.鄂爾多斯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問題研究[D].中國會計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7).
[4] 三星經濟研究院,宏觀經濟與公共政策組,中國高利貸危機的出路[J].科技智囊,2012(6).
[5] 王清劍,安起雷.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金融政策研究[J].中國國情國力,2010(8).
[6] 陳俊嶺.邯鄲百億民間融資悲劇:很多人連生活費都扔進去了[N].上海證券報,2014-10-23.
[7] 楊紅旭.微博,http://weibo.com/ysunwoods?zw=finance.
[責任編輯:文 筠]
在我國,高利貸由來已久,其中家庭投資占重要地位。民間借貸為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原始資本,下表為高利貸發展演變歷程:
早期的借貸關系多發生于熟人與親友之間,隨著交易和市場的擴大,熟人之間的人格化交易被突破,不特定群體之間的非人格化交易增加,以人情為紐帶的約束機制不能適應和勝任,以利息和抵押為約束紐帶的市場機制逐漸形成,并為社會所認可。
由于確立市場經濟初期的金融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增長,正規金融發展滯后,為非正規金融提供了很大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一方面,民營企業是經濟新的利潤增長點,它們的迅速崛起需要大量的資金予以支持;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處于起步或成長階段,原始積累不足可以抵押的財產不足,收益也往往不具有確定性,很難符合正規金融機構的審貸標準。因此,在貸款無門的情況下,放手一搏,高利貸則成為創業初期的一大選擇。此后,房地產限購、貨幣政策調整——緊縮銀根等因素,企業收益迅速降低,必然引發資金鏈斷裂、跑路等現象。擊鼓傳花,下家被套牢,很多人血本無歸。熟人間的“信用體系”坍塌,短時間內難以修復。
三、家庭投資規范化的政策建議
(一)個人及家庭提高風險意識
個人及家庭都應增強金融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清醒認識到高收益和高風險如影隨形,能夠抵制高息借貸和非法金融活動。在合理的利率范圍內開展民間借貸,將資金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同時,個人及家庭提高平均素養(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民失去土地換了金錢),特別是金融知識有待提高,急需增強對資本投融資的認知。家庭成員積極主動地學習金融與法律知識,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修養,使得民間借貸能夠遵循正常法律流程,符合銀行借貸的規范,從而保證借貸關系的合法性,減少發生糾紛的可能。
(二)企業提高風險意識,回歸實體經濟
中小企業參與民間借貸,要基于對市場行情的準確判斷,既包括微觀經濟因素的分析——企業內部的優勢和劣勢,也包括宏觀經濟因素的把握,如國際經濟形勢,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走勢等。否則,“年化利率30%左右的高利貸,如果是個別房企偶爾救急使用,無可厚非,但當一個城市很多房企都采用這一融資手段,而且持續幾年大規模使用,則必將出現系統性風險。”。[6]實體經濟是金融投資的基礎,因此,中小企業要回歸實體經濟。
(三)國家防止政策波動風險,依法治國
一方面,建立相關的金融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多元化,遵守國家金融紀律。因此,對于民間資本,政府首先要持開放態度,允許民營企業介入,但是要制定合理的行業準入標準。其次,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中小企業涉入三農行業,通過拓寬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實現農業產業科學發展、精細化和集約化經營的目標。最后,豐富民眾投資途徑,開發多樣化的投資產品,引導民眾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謹慎選取投資產品,如理財基金等。
參考文獻:
[1] 吳 正.民間借貸瘋狂增長,高利貸隱憂重重[J].科技智囊,2011(9).
[2] 林 蕓.民間高利貸的現狀分析—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J].北方經濟,2012(9).
[3] 賽 娜,杜靜然.鄂爾多斯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問題研究[D].中國會計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7).
[4] 三星經濟研究院,宏觀經濟與公共政策組,中國高利貸危機的出路[J].科技智囊,2012(6).
[5] 王清劍,安起雷.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金融政策研究[J].中國國情國力,2010(8).
[6] 陳俊嶺.邯鄲百億民間融資悲劇:很多人連生活費都扔進去了[N].上海證券報,2014-10-23.
[7] 楊紅旭.微博,http://weibo.com/ysunwoods?zw=finance.
[責任編輯:文 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