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摘要:本文從現代組織理論的主要特征著手,介紹了現代組織理論的六個新發展:組織生態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渾沌理論、虛擬組織理論、資源基礎理論、組織經濟理論等,最后簡要的評述了現代組織理論的新發展,并提出在企業實踐中要權變應用。
關鍵詞:現代;組織理論;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228-02
一、現代組織理論的主要特征
如果說古典組織理論主要局限于研究企業中正式組織的職能、結構和原則,新古典組織理論側重于非正式組織與組織中人的行為的分析,現代組織理論則將兩者相結合,既從宏觀上把握組織的整體運行,也從微觀上注重組織中人的行為對組織效率的作用,在一個新的、系統的、社會的框架下來分析企業的組織結構問題。在現代組織理論的分析中組織結構不再只是職能結構的框架,而是受包括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作用的復雜組織體系。
整體而言,系統觀、社會觀與權變觀構成了現代組織結構論的主要特征?,F代組織理論不僅把企業看成是眾多次級子系統組成的有機整體,而且將企業組織作為整個社會大系統的子系統。強調組織的整體效率,并應用系統分析方法對組織的各個部分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這無論從分析方法的科學性,還是研究問題的思維方式,都與以往的組織理論有著顯著的差別。
二、現代組織理論的新發展
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知識經濟的到來,也給組織的發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組織生態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渾沌理論、虛擬組織理論、資源基礎理論、組織經濟理論等應時代需要而產生。
(一)組織生態理論(又稱種群生態學理論)
在組織生態理論看來,企業組織的發展具有生物進化的類似性特征:多樣性、遺傳性和自然選擇性。多樣性意味著現實中的特定企業組織至少具有一個重要的區別于其他企業組織的顯著特征;遺傳性是企業組織內存在著某種類似生物基因特征的組織復制機制;自然選擇性則是指一些企業組織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并得以發展,另一些組織則以不同的速度逐漸消亡。組織生態理論十分強調自然選擇的重要性,認為是環境選擇了不同的組織形式,一定的企業組織形式能否生存下去,關鍵在于其組織形式與環境特征的兼容性。組織生態理論比較充分地揭示出企業組織的核心特征,較好地解釋了組織形式在較長時期內的變化。尤其在組織結構研究上提供了一個生物進化論的分析框架,為復雜性科學在組織研究中的應用(如自適應系統、復雜動力系統和組織智能等)開啟了研究的大門。
(二)學習型組織理論
20世紀90年代初彼得·圣吉教授將系統動力學應用于社會經濟系統中,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理論。倡導建立學習型組織并不是簡單地強調對知識的學習,而是管理組織的一次深刻變革,這種變革既包括經營理念的改變,更包括組織運行和管理機制的革新。它強調以共同愿景為基礎,以團隊學習為特征的扁平化橫向網絡系統,倡導學習工作化和工作學習化,提出解決系統動態性復雜問題的方法就是系統思考,主張領導人委讓決策和信息共享。
(三)混沌理論及其組織模式
混沌理論主要研究系統的非線性特征。混沌指“非線性系統的普遍行為或通有運動機制。”這種非線性特征要求在分析和研究事物時,警惕那種簡單和直觀的“如果——則是”式的線性思維模式,從大尺度標準來看待復雜性、變遷性、偶然性和非周期性等客觀事物的常態表現。與混沌理論相對應的有如下幾種新型的組織模式:第一,流動式組織。將組織本身視為一個生態系統,無時不在變動當中,不會由于外在的控制而長期保持某一狀態。第二,全息性組織,又稱大腦式組織。生物組織各個部分并非嚴格按照功能分工的原則進行組織的,功能重疊式有機組織的根本組織原則。這種組織比機械組織具有更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第三,裂變式組織。在組織變遷過程中出現的組分之間的對立和矛盾所引發的組分自主化傾向?!胺€定與秩序只是組織的一種暫時狀態,不穩定和分裂才是組織的常態?!?/p>
(四)虛擬組織理論
它是圍繞核心能力,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及通訊技術與全球企業進行互補、互利的合作,合作目的達到之后,合作關系隨即解散,以此形式能快速獲取處于全球各處的資源為自身所用,從而縮短從“觀念到現金流”的周期,并可避免環境的劇烈變動給組織帶來的沖擊。虛擬組織往往將大部分生產活動外包,減少銷售渠道的中介者,而本身只保留了少數的核心能力,以及為了協調控制其關系網絡所需的管理系統。
(五)資源基礎理論
該理論的產生,歸因于彭羅斯( E.Penrose)在《企業成長論》(1959)中所闡述的企業內在成長思想。彭羅斯認為,企業組織是一個被行政管理框架協調并限定邊界的資源集合,企業增長的源泉源于企業的內部資源,內在性成長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
資源基礎理論對企業組織的研究,主要出于企業戰略管理的發展需要。識別企業資源,分析具有何種性質的資源構成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并采取相應的企業戰略,是該理論研究資源的主要目的。無疑,資源基礎理論正確指出了企業組織具有改變自身某些重要特征的可能性,能夠解釋企業在較短時期的組織形式變化。
(六)組織經濟理論
該理論強調組織的行為框架及秩序的形成,是通過共享的規則體系而實現的。在組織經濟理論分析中,威廉姆斯的交易費用理論系統地分析了組織的經濟性質。在他看來,交易是研究經濟組織的基本分析單位,對交易費用節約的認識是理解經濟組織的關鍵。企業專用性資產的市場交易費用愈大,企業愈可能采取縱向一體化的生產形式。換言之,企業的有效邊界決定于企業專用性資產的技術性質,以及企業自營是否比市場交易更具有經濟性。威廉姆森指出,資產的專用性程度越高,交易越適合在企業組織內進行;反之,則越適合通過市場機制來完成。
組織經濟理論對當代組織理論發展的主要貢獻在于,它推動了經濟學在組織理論中的拓展,促進了組織理論的體系化、規范化,為經濟學與組織學的融合構建了一條理論通道,將使組織結構理論的基礎更加堅實。
三、結語
現代組織理論的發展呈現出復雜性、多樣性的特征:組織生態論強調組織形式的生物性進化;學習型組織理論充分發揮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信息的價值;混沌理論則從非線性的角度來發展現代組織理論;虛擬組織理論則從實踐中提出了企業組織之間的準市場化問題;資源基礎論側重于組織資源的組合;組織經濟理論重視組織形式的規則安排。對于企業實踐而言,需要用權變的視角來分析選擇,很難抽象地判定哪一種理論更好,這只能視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即要哪種更適合企業運行的實際,又取決于企業所從事經營活動的復雜性質和企業活動的具體環境。
參考文獻:
[1] 苗東升.系統科學摘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 E.卡斯特,E.羅森茨維克.組織與管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3] 劉曉善.后現代組織理論研究綜述[J].云南財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4] 姚 耀,駱守儉.西方組織生態理論研究綜述[J].上海商學院學報,2006(3).
[5] 周和平.班級管理系列講座之三:法約爾建立從微觀到宏觀的管理理論 西方管理理論概覽(二)——古典組織理論[J].現代班組,2013(11).
[責任編輯:紀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