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怡 霍鋮宇 李天福 涂水林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開始逐漸從普通高等教育轉變為高等應用技術教育,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以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就需要從辦學規格、辦學層次、辦學方法上進行調整。本文根據PBL教學方法的特點,從PBL教學模式的定義到PBL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中的應用,論述了如何在電子類實踐教學中運用PBL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會結合學過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去設計實現一個完整的電子系統,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達到培養出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能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PBL 實踐教學 應用型本科人才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149-02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大眾化發展階段,高等教育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又難以找到合適的應用型人才。這一情況說明,如今高校的畢業生培養方式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出現了人才在供求關系上的錯位。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歸根結底是人才培養方式上出現了問題。這就需要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從普通高等教育轉變為高等應用技術教育,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1 電子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應使學生具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能,并且要求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綜合創新能力。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加強實踐環節的內容使教學與社會需求對接,尤其是在電子技術類人才的培養方式上,重點在電子技術課程的實踐環節[1]。電子技術類基礎課程包括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電子技術必要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及適應就業實踐打下基礎。然而,電子技術基礎系列課程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而言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尤其是電子實踐類課程往往是學生學習中輕視的環節。這樣不僅影響學生對課程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應用,而且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不相符的。這要求我們必須在電子技術類課程教學中更新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以應用為導向進行課程改革尤其是實踐類教學方式的轉換。
2 PBL教學模式簡介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基于問題的學習,它的主旨是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探究,通過相互合作解決問題,通過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發展發展自主學習技能和合作精神等綜合素養[2-5]。PBL模式重點在于學生知識和技能形成過程,主要分以下幾個階段:提出問題(教師提出與具體題目相關的任務和問題)→分析討論問題(學生查閱和收集資料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析討論)→解決問題(學生與教師通過相互交流及與其他同學合作解決問題)→考核評分(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解決問題的效果進行各項評分最后得出總成績)。PBL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反思式學習,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與創新能力,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相吻合的。
3 PBL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中的應用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是大學電子類本科生實踐類課程中創新層次的必修課,其課程目的是通過循序漸進地推進實踐教學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我們對該課程的實施進行了改革,采用PBL教學模式,以具體項目為導向,要求學生綜合利用學過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去設計實現一個較為完整的電子系統。
首先,在課程設計之前給學生介紹PBL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及教學進程安排,使學生對PBL模式教學的方式、過程、效果及最后評價方法有所了解。
其次,安排學生自己建立學習小組,將我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1個班級設立為PBL教學實驗組,40位學生分為5個學習小組,每組在8人左右。每個組選一名學生擔任組長,要求組長組織協調能力和責任心較強,積極配合與指導教師的交流互動,組長負責本小組成員的分工安排,并記錄小組的工作過程和提出的問題以及討論結果。分組完成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電子課程設計的大綱內容提出若干個常見的應用型電路的設計實例。每組安排1個案例,每個案例同時帶有3~5個相關問題。學生以此案例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根據發放的案例和問題設立相關的學習目標。在此期間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多種資源查找參考資料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并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學生還可以提出新的問題與指導教師進行交流,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對問題進行分析,并將信息內化,形成自己的觀點,解決問題。這樣就極大地培養了各個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和協作性精神,發展了他們獨立的思考能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在完成理論設計后,學生在提供的材料中選擇自己所需的元器件,按照之前的設計方案布置連接電路,驗證自己的設計是否正確。這樣就涉及到了元器件的辨識和連接的知識技能,而教師則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方案實施過程,幫助學生學習重要概念、原理和所需的技能,激發學生思考,以幫助他們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案,同時協調安排實驗進程,以確保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完成線路的連接和安裝。最后學生檢驗所完成的電路是否實際可用,如不能實現要求,則需要自行檢查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能否獨立解決。如不能自己解決,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給予一定的指點。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合作解決問題。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掌握學生實驗進行的情況,在講解過程中仍然要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培養獨立思考的精神。通過有針對性的討論解決問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聽取學生的討論后,對討論情況進行點評,對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進一步的分析和解答。
最后對PBL教學效果進行評估。采用學生自評、組長評分及教師評分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最終成績由20%的自我評分、30%的組長評分及50%教師評分組成。在這基礎上,組長可根據學生是否參加了PBL小組的討論、在討論中是否積極發言、學習態度是否端正等并參考具體記錄來評價學生發言的次數和發言的質量:即發言內容是否對解決問題有幫助,對相關知識是否熟悉并能較好地應用;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實踐過程及學生小組活動記錄的次數及內容、相關實驗報告等全方位地評定學生成績。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實踐過程及提供的小組活動記錄,看學生是否了解了相關知識,是否查閱了參考資料,是否很好地解決問題或提出了新的問題,根據最后實驗結果和分析總結報告及最后的答辯情況看學生能否獨立地、準確地用自學的知識分析案例,解決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最后實現的案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 結語
PBL作為一種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應用在綜合性實踐教學中,具有很多其他教學模式不可比擬的優點,可以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學生從開始搜集資料到最后的設計實踐完成的整個過程中,通過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到最后解決問題,不僅加深了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動手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也培養了解決實際問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 周云艷,寧仁霞,孫劍.應用型人才培養中電子技術課程開發探討[J].黃山學院學報,2012(10):109-110.
[2] 王志軍.用PBL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J].實驗技術管理,2009(6):23-24.
[3] 沈慧娟,曹堅,曾憲智.PBL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福建電腦,2011(9):46-47.
[4] 劉銀萍,彭端,蔣力立.PBL教學模式在綜合性實驗中的應用[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6):78-79.
[5] 周靜,侯世英,孫韜,等.基于PBL的電工電子綜合實驗改革[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9):122-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