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洋
摘要:民間借貸等民間金融行為能夠活躍和豐富金融市場,有效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對于正規資金是有益補充,本文圍繞民間借貸,介紹了正負面效應,并就相關的負面效應分析了建議措施。
關鍵詞:民間借貸;中小企業融資
民間借貸等民間金融行為是對正規資金的有益補充,能夠有效促進市場經濟發展,活躍和豐富金融市場,同時對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重點研究民間借貸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一、民間借貸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正面效應分析
民間借貸具有正面的效應,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具體來講,大致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于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供需矛盾具有積極影響。當前,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中小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所面臨的風險及不確定性因素也越來越多。在這其中中小企業所受到的資金風險因素及制約因素日益凸顯,不少中小企業與有受制于資金的制約使得原有的良好市場前景受到限制,企業面臨發展停滯狀況甚至于破產倒閉。與這一狀況不相適應的是國家金融部門由于受制于政策及體制的影響,在資金信貸的投向上有所偏頗,在資金借貸結構/資金借貸總量以及資金借貸服務上都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社會發展的需求。不過相反地,我國居民手中留有部分閑置資金,借助于中小企業對于資金的迫切需求,這些閑置資金就可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正是基于這一情況,民間借貸逐步建立并發展起來。民間借貸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困境和銀行等國家金融機構貸款難的局面,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民間借貸的產生和發展可以積極有效地調節社會資金需求余缺,同時將原先分散在居民手中的閑置資金有效整合轉變為生產投資性資金,進而可以有效化解中小企業資金供求嚴重失衡的困境。
其次,可以推進社會資源的有效優化配置。對于民間借貸來講,雙方的信息都可以有效獲取,并且具有擔保便捷等相關優勢,因而民間借貸放款人可以深入地對于相關資金的使用途徑、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投資項目的風險大小以及所投資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等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判斷,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中小企業來進行資金扶持。跟資本一樣,民間借貸也具有趨利性這一特點,民間借貸資金也更青睞于風險較低利率較高的行業進行借貸投資,在這一情況下,民間借貸資金就回向這一行業領域聚集并促進他們的發展,從這一角度上講,民間借貸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實現社會資金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再次,有助于進行風險管理和監督控制。相比較與銀行資金借貸,民間借貸具有地域性強的特點,資金活動范圍相對較小,同時資金借貸雙方的關聯關系一般比較密切,可以有效規避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劣勢。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借貸的資金借方就可以有效監管借貸資金的使用途徑以及相應的資金投資項目,獲得最有效風險最低的投資項目,這樣民間借貸的借方就可以對于民間借貸資金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及時加以控制管理。這樣民間借貸的資金借方能夠快捷方便地跟蹤和反饋資金借貸事中和事后情況,這對于強化監管借貸資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民間借貸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負面效應分析
不過應當注意到,民間借貸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和負面效應。這就要求在肯定民間借貸積極作用的同時,充分關注到民間借貸可能引發的風險及存在的潛在不確定性因素,切實減小民間借貸的負面影響。
民間借貸相關法制不健全,而且借貸手續一般不完善,極容易引發借貸糾紛。當前我國的民間借貸行為還缺少專門的法律法規來進行規范,在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的背景下,民間借貸行為一般難以受到法律的保護,另外由于民間借貸手續簡介、形式靈活,在程序操作、擔保措施以及合同簽署等相關環節上都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一旦民間借貸出現糾紛,違約風險就會比較大,對于資金的借方來講常常意味著損失。
民間借貸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難題,不過不利于中小企業的長期發展。民間借貸中的互助借貸以及中介性借貸形式靈活,手續簡便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短期之內的資金需求,實現資金周轉,但是借貸資金的利率較高。如果中小企業的民間借貸資金規模較大,借貸周期較長,就會嚴重制約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的日常經營資金鏈條很容易斷裂,導致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甚至破產,這對于中小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極為不利。
與此同時,民間借貸會導致企業資金陷入惡性循環。民間借貸中高利貸傾向較為嚴重,不少中小企業都是因為急需資金才轉向民間借貸,也正是由于民間借貸的應急效果,才使得民間借貸的高利貸傾向,在這種情況下,高利貸盡管可以幫助企業暫時渡過資金難關,但是也會加重中小企業的財務負擔,如果中小企業無法按時償還借貸資金或者是經營過程中出現問題,很可能就會陷入到借貸資金的惡性循環之中難以自拔。資金鏈斷裂往往就會使得企業出現破產風險,嚴重影響中小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民間借貸行為中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在很大程度上這種盲目性會削弱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相比較于銀行等國家金融機構,民間借貸的投向范圍較為廣泛,而且民間借貸行為常常難以受到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約和管控,基于民間借貸行為的趨利性,民間借貸等民間金融活動在進行投資時常常不考慮資金使用用途,而只考慮本息的收回。正是由于民間借貸的盲目性,國家的相關金融政策及產業政策都會受到影響,這部分借貸資金游離于國家宏觀調控范圍之外,會使得受產業政策保護的中小企業獲得的資金支持受到影響。
金融生命周期
階段融資來源潛在問題創立期創立者自有資金低資本化成長階段一以上來源+留存利潤、商業信貸、銀行短期貸款及透支、租賃存貨過多、
流動性危機成長階段二以上來源+來自于金融機構的長期投資金融缺口成長階段三以上來源+證券發行市場控制權分散成熟期以上全部來源保守的投資回報衰退期金融資源的退出:企業并購、股票回購、清盤等下降的投資回報
三、小額貸款公司等相關民間金融組織分析
小額貸款公司一般都是將小額貸款作為經營對象,開展的業務主要是中小企業發展、管理、投資、財務、商務、經濟信息等相關咨詢業務,小額貸款公司作為金融服務機構,所遵循的基本策略主要是小額速貸、持續發展以及有償使用,遵循的基本原則則是安全性、流動性以及效益性等。根據人民銀行的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全國小額貸款公司4000多家,貸款余額以及來及新增貸款金額逐漸遞增,在民間借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種新型的民間融資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發揮的主要作用一般都集中在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聚集民間資本、維護經濟金融的安全穩定以及規范民間借貸等。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利率跟銀行相比較是偏高的,但是它也具有自己的優勢,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從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的門檻比銀行貸款要低得多,而且相比較銀行貸款,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形式可以有擔保貸款、信用貸款、抵押貸款等,這些比銀行貸款更加快捷、靈活,資金的審批環節和審批流程、審批時間也比銀行貸款要簡單得多,因此小額貸款公司貸款正逐漸成為民間借貸的重要內容,是中小企業解決資金難題的重要途徑。
對于中小企業來講,融資難的問題依舊制約著其發展擴張,成為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因素。盡管不少銀行都放寬了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門檻,提高了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扶持力度,開設了中小企業信貸服務,而且不少中小企業也具有較高的信用程度,但是這些中小企業由于缺少充分的抵押物,依舊難以順利地從銀行獲得充足的借貸資金,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同時,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較為單一,直接方便的市場融資渠道缺乏,同時受制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存貨的流動性變大,這導致資金的流動性變小,中小企業資金鏈存在著斷裂的可能性及風險。正是在這一情況下,小額貸款公司可以及時有效地為中小企業提供充足資金需求,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資金難題,推動中小企業平穩健康有序發展。
四、強化民間借貸等民間金融組織發展建議
首先,盡快建立完善民間借貸相關法律制度,為民間借貸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保障。當前,我國在民間借貸方面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間借貸的發展和完善,要想推動民間借貸等民間金融的持續健康發展,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推動民間借貸市場的規范化不可或缺。通過立法來進一步確立民間借貸的法律地位,正確認識民間借貸的重要性,確定民間借貸行為的合法合理,科學劃分正常的民間金融活動與非法集資之間的界限,確定好民間借貸的最高利率,積極為民間借貸構筑合法的經營平臺,并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修正,強化宣傳力度,有效引導相關人士學習及掌握相關借貸法律法規,明確民間借貸的相關法律底線,規范民間借貸行為,提升民間借貸參與人員或企業的風險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對于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確保民間借貸的合法權益,促進民間借貸市場的健康發展。只有不斷完善相關民間借貸法規制度,積極塑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切實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目標,才能保障民間借貸市場的健康發展。
其次,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并逐步放開國內金融
市場。民間借貸等民間金融的利率之所以較高,甚至是高利貸,主要是由于國家的利率監管造成了資金的價格發生了扭曲,并進一步導致了金融市場上的二次分割,只是地下金融的滋生,因此國家應當逐步放開利率管制,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放開利率監管,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才能進一步緩和金融市場中的二元化分割格局,通過市場對資金需求來決定利率大小,并從根本上解決資金分派效率低下、政策傳導不順暢的現象。
當前,我國金融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不過與之相伴隨的的是國家的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并沒有得到較大提升。國家金融市場不放開,民間資金難以有效金融國家正規金融體系。要想實現民間借貸的規范化,就需要實現對內金融開放。政府應當積極引導民間資金進入各個類型的金融機構,并結合金融市場實際,進一步細分金融市場,并在此基礎上促進民間借貸利率的回歸。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完善金融資源的配置機制,發展民間金融,有效緩解金融供需矛盾,切實提高民間金融在資源配置中的效率和效益。
再次,進一步放寬民間金融組織市場準入門檻,并嚴格退出機制。降低民間金融組織的金融市場準入門檻,積極創造公平、寬松的金融競爭環境,促進和扶持民間金融的科學發展。允許具備一定資金規模、具備經營者資質、組織結構框架完整、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健全的民間金融機構合法化,積極引導民間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進行支持,有效降低資本交易成本,縮短交易時間,并將社會閑置資金吸收到合法合規的資金渠道中,建立多層次的金融體系有效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方方金融監管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及啟示[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01)
[2] 陸冰和諧社會視野中的法——非正式規范在法治進程中的作用探析[J]法制與社會2007(10)
[3] 陳蓉中國經濟法的發展目標——基于市場與國家的視角[J]甘肅社會科學2007(05)
[4] 李培才論政府干預的自由價值之維[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5)
[5] 邵陽,張嶄中國農村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垂直合作模式[J]重慶社會科學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