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泗維
“三辦法,一指引”貸款新規已推行四年多時間了。作為“新規”的核心要求“實貸實付、受托支付”管理方式的嚴格推行,對于商業銀行全面深入掌握貸款企業對信貸資金的合理使用起到了良好的規范作用,有效防范了信貸資金被挪用或投向不當領域的風險,有效維護了宏觀經濟秩序的穩定和促進實體經濟體資金運轉的良性循環。
一、商業銀行受托支付管理執行過程
應該說“受托支付”管理方式的推行,對商業銀行來說經歷了一個漸進的執行過程,應歸為三個階段:
消極執行階段。在貸款新規頒布初期,商業銀行執行“實貸實付、受托支付”管理要求的態度比較消極,究其原因:一是經營效益受到一定影響。多年來貸款的一次性提取,為商業銀行帶來了明顯的利差收益。按照實貸實付的要求,分次提款削弱了商業銀行經營收益;二是減少了存款。存款是商業銀行立行之本,也是績效考核的核心指標,貸款資金通過受托支付方式劃走它行,直接影響了商業銀行核心經營利益;三是增加了貸款辦理工作量。原來通過一次申報審批手續就可辦理的貸款業務,現在要通過多次對貸款客戶的合理資金用途和真實貿易背景的審核后采取多次提款,多次辦理申報審批手續,明顯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辦貸工作量和辦貸業務運行成本;四是貸款客戶抵觸。過來貸款客戶一貫的觀念是貸款資金就是客戶自己的資金,客戶有權根據自身經營需要靈活使用資金,對商業銀行按照銀監會要求約定資金用途和交易對手反感和抵觸。
被動執行階段。鑒于商業銀行對受托支付管理要求執行不力,銀監會加大了監管力度并進行了嚴格考核和檢查。同時促使各商業銀行總行加大了監管和考核力度,因此受托支付管理方式得以強力督促執行,受托支付率得到大幅上升。
全面執行階段。目前,各商業銀行已全面的執行了受托支付管理規定。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對受托支付管理進行了嚴格的考核和監測,促使各分支機構全面徹底的執行受托支付管理規定,受托支付率在95%以上。
二、商業銀行嚴格執行受托支付管理要求的效果
商業銀行嚴格執行受托支付管理要求,有三個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一)有效促進商業銀行防范貸款風險。通過對“實貸實付、受托支付”管理要求的嚴格執行,促進商業銀行嚴格審查貸款客戶的真實資金用途,嚴格貸后檢查來掌控信貸資金的運行軌跡,達到既支持客戶生產經營的發展,又確保銀行有效控制貸款資金的合理使用,實現貸款資金的安全運行。
(二)實現信貸資金在實體經濟領域良性循環。通過對信貸資金的約束使用,避免了信貸資金流入“股市”,“樓市”,“黑市”等不當領域。使信貸資金在實體經濟圈內良性循環,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三)促進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精細化。一是促進商業銀行認真做好貸前調查工作。全面了解貸款客戶資金需求的合理性,防止信貸資金體外循環;二是促進商業銀行全面掌握和控制貸款資金的用途和交易對象,促進信貸資金安全運轉;三是促進商業銀行認真監測貸款客戶貿易背景的真實性,防止信貸資金流入不當領域,高風險領域;四是促進商業銀行有效管控貸款風險。“實貸實付”強調借款人遵守協議承諾和誠實申貸的原則,要求貸款人在貸款合同中約定對強化信貸風險有實質意義的條款,通過貸款合同約束借款人的行為,鎖定法律責任。貸款新規明確提出將貸款支付管理要求約定到合同要素中去。“實貸實付”原則在提款條件的設置、貸款人對貸款資金支付管理和控制機制、賬戶監控等方面,都對借款合同提出新的要求,有利于銀行加強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的管理。
三、商業銀行執行受托支付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近年來受托支付管理執行的實際效果來看,也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方面:
(一)政策的總體要求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障礙。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計劃經濟時期,實際上就實行了“實貸實付”的信貸管理理念。當時銀行要求企業按期提交貸款需求計劃,銀行再根據企業本期生產量、合理的資金周轉水平及合理原材料儲備等因素測算企業本期資金合理需求,并嚴格按照企業采購合同的合理資金需求掌握貸款發放,執行效果極好。但從近幾年“實貸實付,受托支付”的執行情況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有三個因素影響:一是市場多變性影響。上世紀八十年代屬于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的生產因素和購銷活動變數小,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多變的,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購銷活動必須隨之而變,這就和銀企預先協定的貸款具體用途和交易對手產生脫節;二是銀行貸款審批和規模配置到位的不確定性。企業購銷合同的履行是有時間要求的,但商業銀行貸款獲得審批或規模配置到位的時間受諸多方面影響,存在不確定性,如信貸政策的變化,信貸計劃規模的調整等,不可能單一考慮客戶的支付因素。鑒于信貸資金到位與企業資金需求客觀上存在的時間差,迫使客戶臨時安排調節其他資金用于履行購銷合同的資金支付,而貸款資金到位后要完成實貸
實付,受托支付就難于操作了;三是銀行全過程監管客戶信貸資金使用和用途客觀上存在較大難度。資金是流動的,商業銀行往往只能管住信貸資金的一次支付。面對多樣化的金融市場和眾多的金融機構,貸款企業的銷售資金回籠不一定流回原貸款銀行。資金流如同水流,貸款客戶的銷售回籠資金與原貸款資金難于一一對應進行分辨,因此貸款客戶的二次資金支付和后續資金支付商業銀行無法管控。說到底,資金使用和用途的主動權和決定權還在于客戶掌控。
(二)貸款客戶仍然存在抵觸情緒。從近年來貸款新規實施的情況看,貸款企業對相關管理要求依然存在消極抵觸情緒:一是客戶依然存在掌控資金使用權的主觀意愿和客觀需要,根據輕重緩急自主使用和支付資金;二是部分企業集團集約化統收統支的資金管理模式往往和銀行要求的真實貿易背景并與之對應的貸款資金支付方式相抵觸;三是部分強勢客戶在金融市場上有充分的選擇主動權,商業銀行硬性要求實行受托支付就會丟失優質客戶和市場。
(三)商業銀行嚴格執行政策的意愿不強。前面已述,嚴格執行受托支付管理要求對商業銀行積極競爭優質客戶,增加存款和經營收益會產生一定影響,同時增加辦理貸款頻次和貸后監管的工作負荷加大了銀行信貸管理難度,使商業銀行疲于應付,陷入兩難。因此商業銀行尤其是基層行存在被動執行受托支付管理要求的問題。即使通過監測、檢查發現客戶不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或資金回流問題往往礙于銀企關系的穩定和后續合作、貸款按期收回等因素而無可奈何。
(四)虛假受托支付問題難于根治。鑒于前面已經陳述的政策操作性問題和貸款客戶抵觸問題交織在一起,就造成了部分貸款客戶辦理虛假受托支付的問題。虛假受托支付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借款人準備交易合同等資料比較困難,導致編造虛假交易合同等資料;二是關聯企業間虛構關聯交易;三是上下游企業間虛構交易。
虛假受托支付給信貸資金安全帶來隱患:一是部分客戶利用虛假受托支付挪用信貸資金進行其他投資。為了逃避銀行監督,貸款企業往往通過合理合規的貸款用途獲取銀行信貸資金,實際從事其他投資活動。這些投資活動沒有經過銀行認可,沒有納入銀行風險評估和風險管控視野,一旦投資失誤或失敗必然導致信貸資金風險;二是部分客戶逃避銀行監督利用虛假受托支付挪用信貸資金用于股市、樓市、黑市等不正當投資領域。既不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和信貸管理規定又加大貸款資金風險;三是虛假受托支付往往需要借用多個其他單位賬戶并經過多家銀行再轉回其控制賬戶,只要一個環節失控,資金轉不會來就會導致貸款風險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