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
摘要:本文系統梳理了我國各省市在促進金融業發展方面的相關政策文件,分析了各省市推動本地區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政策舉措,并總結了各省市促進金融業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
關鍵詞:金融;政策;比較研究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各省市高度重視金融業發展,紛紛出臺了一系列創新力度大、操作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特別是,近期深圳、天津、溫州等城市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突破力度較大,并形成了一些新趨勢新特點。
一、近年來兄弟省市金融業發展的政策舉措
近年來,兄弟省市出臺的促進金融業發展的政策主要集中在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集聚金融機構、培育引進金融人才、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完善金融管理體制機制等領域,形成了既具地方特色又有共性特征的政策措施。
1深化金融改革創新的政策舉措
改革創新是金融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兄弟省市以深化金融改革創新為重要抓手,著力增強金融業發展活力,形成金融業發展的特色優勢。一是加強金融體制機制整體創新和綜合改革試驗。兄弟省市積極爭取國家各類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如廣東提出將珠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成為國家金融改革創新核心區之一,天津提出建設全國金融改革創新基地,溫州提出建設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都獲得了國家層面的支持和批復。二是深化金融業務、金融產品和金融模式創新。如深圳前海探索建立人民幣雙向跨境流通機制,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天津濱海新區積極爭取開展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推動發展離岸金融業務,探索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業綜合經營模式。溫州研究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探索建立規范便捷的直接投資渠道。三是加快金融對外開放合作。如深圳前海金融市場擴大對香港開放,在CEPA框架下適當降低香港金融企業在前海設立機構和開展金融業務的準入條件,努力建設成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
2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政策舉措
兄弟省市以打造多層次、多元化金融市場體系為目標,不斷增強金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一是創新和豐富金融市場功能。如根據國家批復,深圳將試點設立各類有利于增強市場功能的創新性金融機構,積極推進知識產權、文化產權、碳排放權、農產品、珠寶鉆石、石油化工、航運、航空等交易平臺建設。廣東創新票據回購和交易機制,積極開展區域票據市場電子化試點。二是大力發展各類金融要素市場。如北京成功爭取新三板落戶,并積極推動碳交易、金融信息交易等金融要素市場加快發展。湖北積極謀劃碳金融交易、林業資源交易、農村土地流轉、藥品交易等要素市場建設。重慶也在爭取國家部委支持,研究探索組建全國性電子票據中心、林權交易所等一批新型金融要素市場。
3集聚金融機構的政策舉措
兄弟省市高度重視金融機構體系建設,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各類金融機構集聚發展。一是大力吸引金融機構總部落戶。主要政策包括給予開辦獎勵、加大稅收減免、暢通辦事服務渠道、完善人才服務等。如天津根據注冊資本大小對新設立的金融機構總部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總部職工按照不超過其工資總額15%的比例繳存住房公積金免征個人所得稅。二是重點吸引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許多省市立足自身發展基礎和實體經濟需求,積極爭取股權投資機構、基金管理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落戶,并重點集聚法律服務、金融信息、投資咨詢、信用評級、服務外包等中介服務機構。三是吸引各類國際金融組織并舉辦重要金融活動。如深圳積極舉辦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中國國際期貨大會、中國保險國際論壇、金博會等。北京積極舉辦北京國際金融論壇、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全球PE北京論壇等重大金融活動,努力打造金融活動高端品牌,提升北京金融國際影響力。
4吸引金融人才的政策舉措
金融人才是金融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兄弟省市積極打造金融人才高地,努力為本地金融業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一是多措并舉,加強金融人才本地教育和培養。如廣州通過強化校企合作、產學研聯盟和規劃建設廣州國際金融研究院,不斷加大金融人才培育力度。北京鼓勵引進國際著名金融培訓機構,推動建立國內培養與國際交流合作相銜接的開放式培養體制,并積極支持北京國際金融學院發展。二是加強金融人才,特別是高端金融人才引進力度。如深圳定期組織赴國外舉辦海外人才的招聘活動,引進并儲備一批熟悉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和運行規則的高端金融人才。大連實施海外金融人才引進計劃,支持金融總部和區域性總部,未來5~10年爭取引進10名以上具有豐富金融管理或資本運作經驗,在業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金融高端人才。三是實施金融人才獎勵計劃,完善金融人才服務體系。如深圳前海則建設深港人才特區,為各類人才在前海的就業、生活以及出入境提供便利,并在深港兩地教育、醫療等方面開展合作試點。
5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舉措
兄弟省市從金融支持結構轉型、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社會民生的要求出發,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一是以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抓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如西安通過落實貸款貼息、專項補助、股權投入等方式,加大對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廣東積極探索建立投融資新模式,出臺包括多層次擔保、信貸支持、財政貼息、債券融資等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扶持體系。二是重點支持和服務科技型企業發展。如天津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并經科技部批準為全國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試點城市。北京探索成立中關村銀行,開展綜合化經營創新試點,為科技企業提供結構化融資服務。三是加強中小企業服務,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如深圳探索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小額循環貸款、無抵押貸款等,加大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天津通過建立中小企業資金對接電子平臺、設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開展推廣新型金融產品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溫州鼓勵轄區內各銀行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支持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融資租賃企業,建立小微企業融資綜合服務中心。四是探索金融服務社會民生新模式,為社會建設提供堅實保障。如北京探索發行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積極爭取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政策。深圳鼓勵金融機構重點支持市政府投融資任務和城市改造更新項目,引導更多社會民間資本進入水務、環保、醫療衛生和教育等公共事業和民生領域。五是支持“三農”領域發展,滿足“三農”金融服務需求。如重慶正在加快完成林權、農房、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三權”確權工作,全面推廣“三權”抵押貸款業務。
6完善金融管理體制機制的政策舉措
兄弟省市從積極完善金融管理體制機制入手,著力破除不利于金融業發展的各類瓶頸。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業發展組織領導和協調推進機制。如深圳前海建立了國家層面的協調機制,定期召開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各部委、廣東省、香港特區和深圳市政府參加的前海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研究和協調解決前海開發建設中遇到的重大問題。二是暢通服務渠道,加強金融機構服務力度。如寧波對進駐東部新城金融服務中心的金融機構、金融中介和后臺中心,在辦理注冊登記、行政許可等事項上給予便利,設立多部門進駐的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力爭辦事不出東部新城。三是改革完善金融監管、考核激勵、投融資、財政稅收等體制機制。如廣東強化地方政府“一把手”親自抓金融工作的責任制,實施地方金融事權歸口集中管理,建立健全對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和日常監管責任制度,完善金融強省建設的激勵表彰機制。溫州為加強民間金融監管和規范民間資本有序發展,建立了溫州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為民間借貸雙方提供綜合服務。
二、兄弟省市金融業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
綜觀近年來兄弟省市出臺的促進金融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呈現以下六個方面的新趨勢新特點:
1更加注重金融改革創新,著力增強金融發展動力
一是以金融改革為突破口,釋放金融發展活力。兄弟省市普遍重視金融整體改革創新,積極向國家爭取先行先試政策,破除制約金融發展的各類體制機制瓶頸問題。二是以金融創新為重點,增強金融發展動力。兄弟省市積極鼓勵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模式、產品、業務和工具創新,不斷培育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影響力。三是以金融風險防范為保障,確保金融穩定。金融改革創新與金融風險經常伴生出現,兄弟省市不斷加強金融風險管控能力建設,從完善工作機制、創新管控手段、加強風險預警等方面時刻防范金融風險引發的經濟和社會波動。
2更加注重依托發展基礎和自身優勢,確定金融發展重點
一是依托發展階段和區位優勢,明確金融發展定位和目標。兄弟省市采取差異化競爭戰略,結合自身實際分別提出國際性、全國性或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戰略發展定位和目標,謀求金融錯位競爭優勢。二是依托產業基礎和實際需求,確定金融發展重點領域。兄弟省市根據自身產業發展基礎、區域金融活躍程度、企業和居民金融需求,重點規劃發展不同金融領域,滿足服務當地實體經濟和個人理財服務方面的實際需求。三是依托區域發展宏觀環境和特殊政策,形成金融發展特色。兄弟省市緊緊圍繞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布局和中心任務,用足用好用活國家賦予的區域特殊扶持政策,積極開展各類金融業務創新試驗,形成鮮明的區域金融發展特色。
3更加注重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提高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和升級金融基礎設施,著力營造金融發展良好環境。近年來兄弟省市積極改善金融基礎設施,加快市場交易、支付清算、支持保障、電信通訊等各類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金融硬件水平。二是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建立與國際規則和慣例接軌的金融制度體系。包括積極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金融人才發展環境、擴大金融合作開放、完善法律統計稅收制度等。三是著力提高政府管理服務水平,促進金融有序發展。主要集中在加強政府金融工作組織協調、強化金融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規范政府行政審批管理、規范引導民間融資、督促金融機構完善內控機制、嚴打金融違法犯罪等方面。
4更加注重金融政策規劃引導和體制機制建設,優化區域金融整體布局
一是制定金融業發展規劃,出臺各類專項扶持政策文件。兄弟省市金融政策規劃體系既有綜合規劃和長期規劃,又有專項規劃和短期規劃;既有指導意見和政策方案,又有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有的省市還積極推動金融地方立法工作。二是完善金融發展體制機制,破除金融發展瓶頸約束。兄弟省市主要通過改革投融資體制、爭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完善金融工作考核機制、強化金融監管機制等,為金融業加快發展掃清體制障礙。三是優化金融發展空間布局,加快金融功能區(集聚區)建設。兄弟省市往往綜合考慮區域功能定位、產業發展基礎、商辦設施條件等,劃分若干金融功能片區,發展和集聚不同金融產業和業態。
5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促進實虛經濟協調發展
一是引導金融服務重點產業和社會民生領域。兄弟省市積極引導金融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服務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三農”領域,努力促進產金融合發展。二是注重服務小微企業金融需求。兄弟省市采用差別化監管政策、優惠財稅政策、設立專門服務機構、鼓勵金融企業產品服務創新等方式,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三是加強金融與實體經濟對接。兄弟省市從健全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和信息溝通長效機制入手,主動向社會公布政策、規劃、產業和項目信息,搭建各類金融與實體經濟對接平臺。同時,通過加強部門協調監管,對高利貸、非法集資、地下錢莊、非法證券等非法金融活動保持高壓態勢,有效防范金融資本脫實入虛和實體產業空心化。
6更加注重多渠道破解企業融資困難,促進企業直接融資
一是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多渠道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兄弟省市鼓勵發展的融資工具包括信貸融資、擔保融資、證券融資、保險融資、租賃融資、信托融資、股權融資等。二是鼓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提高企業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主要包括支持企業上市和再融資、利用債券市場、支持私募股權發展、建立產業引導基金、建立融資專項引導獎勵資金等。三是積極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擴大社會資本的準入范圍。兄弟省市主要通過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發起風險投資、天使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等方式,重點支持科技企業、社會民生、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三農”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