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娟
摘要:外債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彌補國內資金不足的缺口,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但長期以來,我國出于招商引資的需要,對外資企業借用外債政策較為寬松,而中資企業外債政策則較為嚴格。這便導致中資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如何逐步有序的放寬中資企業借用外債條件、降低準入門檻,既能滿足中資企業的境外融資需求,又能有效地監管外債資金及規模,成為外匯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外債;短期外債;統計監測
長期以來,我國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門檻較高,借款條件嚴格,與外資企業之間存在著非公平待遇,致使中資企業的融資能力受限,融資渠道不暢。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不同所有制中資企業經營與投資規模日漸擴大,融資需求增強。但目前銀行放貸對抵押擔保條件要求非常嚴格,對于四證不全的企業很難發放貸款,中資企業境外融資傾向日漸突出,甚至某些企業通過特殊目的公司等方式實現境外融資。因此,鼓勵優質或有潛在發展前景的中資企業擴大經營與投資,允許其從境外借用短期外債,已成為政策層面改革與支持的重要內容。
一、中、外資企業短期外債政策現狀
就目前中資企業借用外債的政策監管看,無論在監管方式、資格條件、資金使用還是業務流程、辦結時間上,均表現出外資企業寬松、靈活、便捷而中資企業嚴格、單一、繁瑣的差異感:
(二)借用中長期外債還另需列入國家利用外資計劃,借款項目在國家發改委立項批準等。監管方式“投注差”管理;自行舉借外債。余額管理和逐筆管理;事先審批。資金使用可結匯,也可用于付匯。原則上不得結匯,只能用于付匯業務,即借外匯用外匯。業務流程借債后,于15個工作日內在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外債登記。借用短期外債:需外匯局分局審核批準。
借用中長期外債:需事前經國家發改委立項批準和申請指標。辦結時間1-2個工作日。1個月左右。
二、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的必要性
(一)統一國民待遇,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勢在必行。國民待遇是市場經濟體制的通行慣例,也是關貿總協定最重要的原則之一,而此原則一直未在各方面充分體現,對外企的超國民待遇,實質上形成了對內企的歧視性待遇。隨著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經常項目已完全可兌換,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穩步進行,外匯管理方式日漸完善,在新的外匯體制下,以“超國民待遇”吸引外資的方式已顯滯后。因此,允許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縮短中、外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的差距,有利于增強中資企業融資能力,激發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二)促進企業公平競爭,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勢在必行。按照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要求,企業有權力參加公平競爭。長期以來,由于借用短期外債的政策差異,在融資渠道上中資企業一直處于劣勢。對于“娘家”背景雄厚、“夫家”青睞有加的外企一旦急需資金,便可順利便捷地從境內金融機構、境外關聯企業或者金融機構等渠道進行融資;而作為草根出身的“柴禾妞”中資企業若出現相同境況,其正規的融資渠道僅為境內的金融機構。因此,中資企業的融資渠道不暢、融資環境艱難成為制約其生存和發展的因素之一。為了給所有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更好地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放寬政策、鼓勵中資企業便捷高效的借用短期外債已經刻不容緩。
(三)為防止中資企業違規變通,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勢在必行。為了使企業能夠度過資金難關,部分在境內不能成功融資的中資企業可能會采取一些違規變通的方式,變相從境外融資。如通過引進外資股本、股權轉讓、甚至是假合資的方式,由中資企業變身為外資企業,以達到方便舉借外債的目的。個別企業甚至自行調配資金流和貨物流的匹配關系,通過預收貨款、延期付款、高報出口等方式,以獲得境外融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外匯局監管的難度。因此,為使有真實資金需求的中資企業能從境外融資,同時便于外匯資金的監管,外匯局有必要出臺具體可行的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政策。
(四)為了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勢在必行。以境內銀行發放的一年期國內外匯貸款為例,經對幾家境內銀行調查發現,其資金價格一般會因企業的規模、盈利水平、財務狀況等不同而有所差別,但大多數處于3%— 4%的區間內。而國際借貸市場的短期資金價格明顯低于此水平,以日本為例,其對企業的貸款一般采用成本上浮50—130個點左右的利率水平,也以一年期貸款為例,近期一年期LIBOR為094%,上浮50—130個點后利率水平基本處于144%—224%的區間內。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國際借貸市場的短期資金價格明顯偏低,若內資企業能從國際市場上成功融資,則其融資成本可大大降低,從而使企業減輕壓力,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管理模式
中資企業辦理外債登記可參考外資企業借用外債的管理模式,適當放寬目前對于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的條件約束,如可采用地區規模控制和企業凈資產比例控制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即由總局每年核定各地區中資企業短期外債指標,中資企業主要依據行業性質、凈資產比例、注冊資本、盈利情況、信用狀況等作為借債條件。
(一)借用短期外債的中資企業應具備的條件。目前對于中資企業借用外債的條件約束相對嚴格,應予以適當放寬,具備以下條件的中資企業即具備借用短期外債的資格:
1不屬于國家限制性行業;
2近三年內未發生過外匯違規行為,經營趨勢良好;
3注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以上,且已足額到位;
4資產負債率不得超過100%;
5對外借款和對外擔保余額之和不得超過凈資產的50%。
(二)業務審批及操作流程。為了有效管理中資企業的短債規模,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可以同時借鑒境內金融機構的短債指標管理和外資企業外債管理的規定。
1外匯管理總局下達年度指標。年初由外管總局根據國家宏觀政策及各地區發展狀況,下發給各地分局中資企業短債指標,已使用完畢且確有需求的可再行申請。
2分局進行企業額度審批。在指標范圍內,各中資企業根據自身的融資需求及雙方達成的借款意向,提交相關材料到當地外匯局進行資格確認及額度審批。
3企業辦理登記。外匯局審批后60日內,企業簽訂正式借款合同,到外匯局辦理短期外債登記手續。
4資金使用。短期外債資金到賬后,可以結匯和對外直接付匯,其中結匯需經外匯局批準。短期外債資金僅能用于企業的流動資金和進出口貿易,不能投資于股票、房地產等行業。
5賬戶管理、還本付息和注銷手續,可參照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方式執行。
(三)統計監測及監管
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數據統計可通過資本項目信息系統進行,外匯局應加強對中資企業短期外債的跟蹤監測。
1加強短期外債余額的管理和靈活調配。對于短債指標使用率偏低的,外管總局可適當收回,以分配給短債指標使用率較高即將發生不足的地區使用,從而保證指標的靈活調配、充分使用,同時也有利于對外債總規模的監控。
2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企業的財務狀況直接影響到其盈利能力、償還外債能力、信用評級以及短期外債的使用效果,甚至會關系到我國企業未來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信譽、融資能力及規模。因此應建立健全借用短期外債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進一步關注企業的財務狀況,實時監控中資企業短期外債的使用效果。定期采集企業財務報表相關數據,系統中設定償債能力(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等)、盈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等)、資產運營能力(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等)、財務結構(資產負債率、固定資產凈值率等)的相關比率以及預警指標值,對于已經達到預警值的企業應予以關注,充分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從外匯管理的角度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渡過難關,同時為將來進一步加強短期外債管理、完善中資企業的短期外債政策提供依據。
3進一步規范中資企業短期外債展期及逾期行為。對短期外債展期實施期限控制,具體可參照《貸款通則》規定,明確短期外債展期時限,規定每筆短期外債只可展期一次,累計展期期限不得超過1年,避免出現“短債長用”現象。到期后仍不能償還的,列入“關注企業”名單,永久取消該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的資格,同時對該企業其他資本項下和經常項下業務實施嚴格監管。
參考文獻:
[1] 李玉硯淺析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的現狀及建議[J]河北金融,2011(7)
[2] 蕭安富,張志勇,羅葉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國際商業貸款改革模式探討[J]西南金融,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