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濤
摘 ? 要:東帝汶國立大學(Universidade Nacional Timor Lorsae)位于東帝汶的首都帝力,創建于2000年。2002年5月20日,聯合國向東帝汶移交政權,東帝汶正式獨立建國。獨立以來,東帝汶政府致力于經濟重建和社會發展,重視教育在繁榮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作為東帝汶的唯一一所公立大學,東帝汶國立大學肩負著為國家建設發展提供專門高層次人才的重任,致力于傳播科學知識,促進思想自由,發展民主與文化,在促進國際發展方面發揮基礎性和根本性的作用。為深入了解東帝汶的教育發展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教育在國家建設中的作用,我刊對東帝汶國立大學副校長弗朗西斯科·米格爾·馬丁斯(Francisco Miguel Martins)進行了專訪。馬丁斯副校長主要分管東帝汶國立大學的科研工作。在訪談中,馬丁斯副校長提出深化教育研究,加強教育科研合作;優先發展教育,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積極與政府部門合作,為國家發展提供專門的高層次人才;加強教育合作交流,豐富雙方教育內容等觀點。
關鍵詞:東帝汶;東帝汶國立大學;教育;高等教育;國家建設
一、深化教育研究,加強教育科研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馬丁斯副校長,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首先,請您談一談此次來中國交流訪問的情況。您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何感受和收獲?
馬丁斯:我此次來中國,是應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SEAMEO)的邀請,參加6月5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東南亞教育研究網絡”會議暨“中國-東南亞教育體系與改革指南”研討會。這也是我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來北京,可以說收獲很多。
近年來,東南亞各國在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當今全球化時代,我們迫切需要從國際經驗中獲取借鑒與靈感,特別是目前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共同難題。比如,如何構建完善的現代教育體系,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等。深化教育研究,加強教育科研合作,對各國的教育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與政策是學習借鑒其經驗的基礎。然而,目前各國教育研究機構之間尚未建立起通暢的聯系渠道和穩定的合作關系,對于各國教育體系與政策的研究也基本空白。因此,成立“中國-東南亞教育研究網絡”,編制《中國-東南亞教育體系與改革指南》一書,很有意義。
“中國-東南亞教育研究網絡”是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中國-東盟中心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開展的項目,此次會議是本項目第一次工作研討會。來自三家合作機構以及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成員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東帝汶、新加坡等國的3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研討了籌建“中國-東南亞教育研究網絡”與開發《中國-東南亞教育體系與改革指南》的相關問題,就研究網絡的宗旨、目的、協調機制、下一步的工作,以及指南編寫的目的、內容、撰寫方式、工作時間表等達成了共識。另外,我們還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與北京市外事學校,切身感受了中國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取得的成就。這兩所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優先發展教育,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世界教育信息》: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請您介紹一下東帝汶及其教育發展概況。在您看來,教育在貴國發展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馬丁斯: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經過近500年的葡萄牙殖民統治,24年的印度尼西亞占領,以及2年的聯合國托管,最終于2002年獲得獨立。東帝汶現有人口110多萬,官方語言為德頓語和葡萄牙語,馬來語和英語為工作語言。自獨立以來,政府致力于經濟重建和社會發展,其中包括重建教育體系。
作為一個年輕的“沖突后”國家,東帝汶十分重視教育在繁榮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也是構建包容、公正、文明社會的核心內容,在這樣的社會中,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擁有受教育的機會。當然,和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相比,東帝汶的教育體系還很脆弱,我們直到2008年才頒布《國家教育法案》。但是,通過短短幾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建立起一個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框架和一系列保障教育實施的法律制度。我們從2008年10月開始實施免費的9年義務教育。在東帝汶,義務教育分為三個學段:1~4年級為第一學段,5~6年級為第二學段,7~9年級為第三學段(也稱作初級中等教育)。義務教育之后是中等教育,分為職業中等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兩條路徑,然后是專科學院和大學。
2007年,東帝汶政府批準了未來五年的國家教育規劃,承諾實現教育發展的相關目標,并且建立了相應的機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機會和教育公平。2010年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東帝汶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已達到92%。我們計劃到2015年,將適齡兒童的入學率提高到100%。總之,我們所有努力的目標都集中在為全體公民提供高質量的教育上,使他們具備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充分參與國家的發展進程。當前,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如何提高教育的保有率和完成率,降低學生的輟學率;建立相應機制,縮小男孩和女孩之間、城市和偏遠的農村地區之間等在受教育機會方面的差距,以及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
目前,東帝汶各級各類學校正在實施新的國家課程,提高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階段學生的讀寫水平和計算能力。我們充分認識到了母語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東帝汶政府制定了有關兒童早期教育和發展的政策,推行以母語為基礎的多語言教育方法。為確保社會和經濟的包容性,我們積極推進職業和技術教育與培訓(TVET),使其成為終身學習的一部分,并且重視在正規和非正規教育環境下的中等教育與培訓以及中等后教育與培訓。
東帝汶政府正在實施機構調整與改革,以保證相關政策在整個國家有效地貫徹執行。為了培養一大批國家急需的合格教師,我們制定了教師能力框架和全新的教師職業管理制度,為教師認真履行職責提供更好的激勵機制,并且制定了全國性的教師培訓和再培訓計劃。此外,高校還專門為教師定制了學士學位課程,幫助他們提高教學能力。
三、積極與政府部門合作,
為國家發展提供專門的高層次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東帝汶國立大學是東帝汶唯一一所公立大學,請您介紹一下東帝汶國立大學的相關情況。貴校在國家建設與發展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馬丁斯:東帝汶國立大學創辦于2000年,目前在校學生達5000多人,是東帝汶規模最大的大學,擁有農學院、政治科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科學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醫學院7個學院。東帝汶國立大學致力于傳播科學知識,促進思想自由,發展民主與文化,在建設人力資本、促進國家發展方面發揮基礎性和根本性的作用。
東帝汶國立大學是東帝汶唯一一所公立大學,政府通過立法確保大學擁有自主權,并且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大學有效地履行相關職能。東帝汶國立大學積極與政府部門合作開展教學與研究,為國家發展提供專門的高層次人才。例如,為了提高國家公務員的服務能力,東帝汶國立大學于2011年4月和社會團結部簽訂協議,共同開發了一門碩士課程,為設計、實施和監督社會保障計劃提供培訓,并加強對分攤養老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分配制度的研究。為弱勢群體、老人和退休人員持續提供充足的養老金是東帝汶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養老金一旦不能落實,將會帶來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因此,提高公務員在社會保障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國家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東帝汶國立大學和社會團結部之間的這種合作,為高校和政府機構在改善人力資源、促進國家發展等方面開展合作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模式。
《世界教育信息》:請您結合貴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情況,談談東帝汶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對此,貴國又采取了哪些戰略措施?
馬丁斯:東帝汶的高等教育分為高等技術教育和大學教育兩種。2004年之前,東帝汶共有17所高等院校,在校學生達1.3萬多人。2011年初減少到11所,大約有2.7萬名學生在校就讀,其中9所高??梢灶C發學術學位。2009年,我們完成了高等院校的外部評審工作,并為合格院校頒發了證書。此后,我們每年都會進行年度審查。2012年,我們又啟動了高校專業評審,以保證各高校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專業課程。
當前,東帝汶高等教育正面臨一系列問題,如需要統籌考慮高等教育機構的監管框架和經費保障機制、國家資格框架、高等教育質量及評判標準、高等教育管理體系、理工學院建設等,并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為此,東帝汶高等教育部門重點確定了以下兩個目標。第一,中等后技術教育將提供一年或兩年的專業應用課程,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這類課程為文憑課程,將由理工院?;蛘吲c理工學院簽約的教育機構提供。第二,大學教育的重點放在調查研究和知識創造方面,為進一步學習研究或者進入勞動力市場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基礎。這類課程為學位課程,將由大學、研究機構或其他高等院校提供。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將采取以下三項措施。第一,實施強有力的質量保證與監管制度。建立國家資格框架,將所有資格認證納入國家資格框架之中;進一步加強國家學術評估和質量認證局(National Agency for Academic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的建設,制定質量及評判標準,保證高等教育課程的質量。第二,研發有效的管理系統,協調政府發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實施,制定優先發展目標和經費預算。第三,加強理工學院建設,提高高等技術教育水平。為每個戰略性產業部門創辦一所理工學院,包括石油工程技術學院、旅游服務學院、農業技術學院等。
四、加強教育國際合作交流,豐富教育內容
《世界教育信息》:一直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在許多領域都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請您談談貴校的國際合作交流情況。您對加強貴國與中國教育交流有何看法?
馬丁斯:我前面講到,東帝汶建國只有10多年時間,百廢待興,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各種形式為我們提供了寶貴支持。中國是第一個和東帝汶建交的國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銀行(World Bank)、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國際組織都和我們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例,僅2009-2013年,該組織就和東帝汶政府在教育、科技、文化、信息通訊等領域開展了13個合作項目,以支持東帝汶政府發展民主,減少貧困,增強社會凝聚力,鞏固和平與穩定,實現政府優先發展目標,以及包括千年發展目標在內的國際發展目標。
東帝汶國立大學和巴西、葡萄牙、印度尼西亞、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有學生交換項目,并與以上國家的多所大學交換教學與研究人員。目前,我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200多位,他們通常在我校從事一個學期甚至更長時間的教學工作。但是,我們至今還沒有和中國的大學開展這方面的合作,這也是我這次到北京來的一個目的,就是探討開展合作的可能性。雙方加強合作交流,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增進友誼,感受和學習不同的文化,豐富雙方教育的內容。
編輯 吳婷 李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