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潔+楊猛+劉建華+張瑞軍
[摘 要] 以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針對大學生自主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問題,提出了通過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來增強創新實踐能力的分階段培養方案,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與激勵政策。通過本方案的實施,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課外科研;階段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4)04-0100-03
0 引言
隨著高校大學生畢業生數量的增多,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顯[1,2]。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依然以加工業和制造業為主,人才就業市場需要大量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而當今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包括:大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市場需求脫節[3]、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差[4]、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已引起高校乃至社會的高度重視[5-7]、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熱點之一[8]。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不但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這就迫切需要高校盡快培養出理論知識扎實、創新實踐能力強的專業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針對上述狀況與問題,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啟動“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大學生創新實驗能力”的訓練計劃。本文提出了一套通過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來增強創新實踐能力的分階段培養方案。
1 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內涵
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建有“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綜合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金屬產品工藝、性能優化與控制”河北省重點實驗室、河北省“材料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冶金工程材料”河北省本科教育創新高地。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近幾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優良的教學資源為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不僅豐富了課余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驗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自身素質。主要表現如下。
1)提升自信。通過科研活動并力爭獲得成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作風、承受挫敗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2)培養創新能力。科研活動能鞏固和強化專業知識,學會收集和利用資料和信息,擴展學生的視野,突破傳統思維和固有經驗的束縛,引導學生轉換觀念并更深層次的看待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3)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通過參與科研活動,強化了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結合,提升了工程實踐能力和運用知識能力,使學生對專業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加了對專業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和知識儲備,為將來的就業和創業奠定基礎。
2 培養方案
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大學生課外科研活動應納入整個大學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采用不同階段的培養模式。圖1為本文提出的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方案。
2.1 第Ⅰ階段 ——激發學生參與科研的意識
實踐教學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石[9],實驗室又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新生入學之后,學院及老師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主要包括:(1)做好宣傳工作,將學院近幾年的科研成果展示給學生,重點宣傳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所取得的成果;(2)參觀實驗室,使學生對科研環境有初步的認識和融入;(3)實驗室對學生全面開放,并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時間和開放內容,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本專業所需的實驗儀器,以及儀器的使用方法及功能;(4)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學術講座、技能培訓和科技節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學習和實踐的平臺;(5)配備專門的專業指導教師,定期講解本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與進程,強調參與課外科研活動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的重要環節,真正使學生認識到知識和能力來源于實踐,意識到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的益處,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科研的意識。
2.2 第Ⅱ階段——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
大二學生剛接觸專業課,為加強專業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首先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學院及老師采取的措施有:(1)對初入實驗室的學生進行儀器操作培訓;(2)頂崗實習,鼓勵學生深入實驗室,參與實驗設備的維護、維修及管理工作;(3)實驗室開設一些設計性、綜合性實驗課題供學生選擇,鼓勵學生自擬實驗課題;(4)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專業技能競賽活動。使學生能在了解儀器原理及功能的基礎上,學會正確操作使用儀器,激發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為后續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3 第Ⅲ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大三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階段。針對這一階段,學院實施方案有:(1)提倡學生成立創新實驗小組。創新實驗小組由學生自愿組合,自擬科研課題,自主選擇實驗儀器,實施實驗方案,分析實驗數據,撰寫實驗報告,整個實驗過程均由學生獨立完成。學院盡可能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并配備指導教師,最后由學院對課題的完成情況進行驗收、存檔;(2)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和國家級、省部及學校等部門設立的各類“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學生根據所學的專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課題確定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將全面完成課題所要求的任務,包括:收集資料、查找文獻、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材料及儀器,實施實驗、分析處理數據、總結實驗,撰寫科技論文等等,配備指導教師定期進行檢查與指導。課題完成后,學院組織相關的專業專家進行現場答辯及評比;(3)提供學生參與企業的新產品設計、研制及開發等工程實際項目的研究;(4)開設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例如:現場實驗教學、案例和模擬式實驗教學等;(5)舉辦一些專業性的科技競賽活動,如材料學院開展的“焊接技能競賽”、“金相技能大賽”和“大學生職業創業大賽”等。通過這階段培養使學生得到較為系統的科學研究訓練,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了獨立的科研工作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拓寬專業知識面,促進了師生交流。
2.4 第Ⅳ階段——培養適合學生自身發展的綜合 實踐能力
大四時期是大學生活一個轉折期,學生面臨畢業和就業,每個學生都在尋找與自己相匹配的職業。首先,做到尊重學生的選擇,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對不同選擇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培養。(1)對保研或考研的學生,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研究型實踐能力,采取學生與老師雙向選擇,進行臨時“導師”制的培養方式,選擇一些研究型課題,讓學生提前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中;(2)對選擇工作或創業的學生,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型專業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采用與相關企業聯合培養的培養方式,多選擇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程性課題,鼓勵學生深入企業調研,使大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升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社會實踐的能力,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
3 激勵政策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教師、教輔和學生共同參與和配合。為更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調動廣大教師、教輔及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大家努力學習工作,學院制定了一整套激勵政策,考核科研活動成果,并將成果納入教師、教輔及學生評價體系。考核標準包括:(1)策劃、指導及參與科研活動;(2)科研課題列入國家級、省部及學校等部門設立的各類“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3)獲得國家、省部級各類科技競賽獎;(4)科研論文在國家核心以上期刊發表,或獲得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根據考核結果,學院將給教師和教輔等工作量獎勵,并與年終考核、晉級及評職等掛鉤;學院給予學生1學分獎勵,頒發證書及相應的資金獎勵,并與學生年終綜合測評、保研及推薦工作等掛鉤。
4 實施成效
實踐證明,通過實施上述“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計劃方案,極大的調動了大學生參加課外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形成了個個爭優的競爭局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自身素質。據統計:2011級、2012級、2013級三屆共569名大學生均有參加不同形式的課外科研活動的經歷。近三年,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學生在重大的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其中包括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優勝獎2項,集體優勝獎1項;“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2項;黑龍江“西鋼杯”大學生材料科學與工程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還有多名學生獲省級科技競賽獎勵,并有3篇科技論文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此外,通過參與課外科研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分析總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論文寫作水平等,使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質量明顯的改善,考研錄取率和就業率有較大的提高。由表1可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生考研率和就業率連續三年分別穩定在53.97%和97.24%以上,列學校各專業之首。從就業等渠道反饋的信息獲悉,學院本科畢業得到國內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工礦企業的認可及好評。
表1 近三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畢業生考研錄取率和就業率
屆 畢業生 考研錄取 就業 綜合就業 考研 就業
別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率 率
2011屆 189 102 85 187 53.97% 97.24%
2012屆 187 112 72 184 59.89% 98.40%
2013屆 193 106 82 188 54.92% 97.41%
5 結束語
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是高校教育的發展趨勢,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水平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將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納入到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全部過程中,并建立完善的培養體系,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牛紅軍,董繼剛,劉桂艷,劉勇濤,等.強化實驗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 357-360.
[2]邵百艷.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大學生學習習慣[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1):159-160.
[3]紀淑娟,劉玲,魏寶東.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專輯):65-68.
[4]石俊,陳碧波,余志偉.課外科技活動對材料專業大學生培養“補強”作用的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30(1):81-84.
[5]曲明貴,張瑞軍,張福成,閆淑蘭.材料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2,35(2):12-16.
[6]衛紹元,佟紹成,呂義,張東旭.提升教師教學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2):19-21.
[7]于惠力,畢耕,高宇博,馮新敏.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J].實驗室科學,2010,13(6):3-6.
[8]劉天模,黃佳木,王金星.材料專業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7):88-90.
[9]李慧,張靜武,緱慧陽.高校實驗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益處[J]. 實驗室科學,2010,13(4):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