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詠任
摘要: 推廣普惠金融服務,改善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有利于促進西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廣西農村普惠金融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新形勢下準確把握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國務院關于金融支持“三農”發展有關精神,進一步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實現農村合作金融與“三農”的共贏發展是農信社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關鍵詞: 農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務;實踐;探索
推廣普惠金融服務,改善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有利于促進西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廣西農信社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銀監會推廣普惠金融服務的要求,充分發揮農信社聯系農民、城鄉經濟的金融紐帶作用,深化改革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力地提升了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近年廣西農信社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的具體實踐
(一)堅定宗旨意識,確保“三農”和支持地方經濟金融總量不斷提升。近年來,廣西農信社在國家宏觀調控大背景下,立足“三農”,服務縣域,把準服務方向,通過爭取增量,盤活存量,建立涉農貸款考核制度,以深入推進“三大工程”為契機,持續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信貸總量繼續擴大,有效提高了農村金融服務普惠度。廣西農信社存貸款增量連續8年、存貸款余額連續5年居廣西同業第1位,存、貸款余額在全國農信系統分別排第14位、第12位,存、貸款占當地市場份額在全國農信系統分別排第3位、第5位。截至2014年6月末,廣西農信社各項貸款余額2890億元,比年初增加293億元,增長1128%;其中:涉農貸款余額2374億元,比年初增加254億元,增長1198%,高于各項貸款增速07個百分點,涉農貸款余額占比8215%,比年初提高055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48億元,比年初增加135億元,增長1332%,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04個百分點,均實現了國務院和銀監會涉農、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增量“兩個不低于”工作目標。
(二)認真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切實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近年來,該社密切關注群眾呼聲,以解決群眾最為關注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切入點,破解服務瓶頸、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誠心誠意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務。一是為了方便廣大群眾辦理存取款業務,除了傳統的存款產品,開發了“周周樂”通知存款產品、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代收非稅收入系統、對公存款賬戶下設子賬戶系統、資金歸集系統、銀銀通、銀保通、銀企直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管理系統、代收費系統、理財業務系統等,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二是優化貸款辦理流程。針對“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開辟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手續,按照各縣級農信社貸款管理能力,大幅提高縣級農信社貸款審批咨詢權限,有效地滿足“三農”和中小企業信貸需求。三是著力解決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圍繞群眾“貸款難”、“貸款貴”、“貸款慢”問題,在法律和政策范圍內,大力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三)加大網點布設力度,努力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針對廣西農村金融機構基礎比較薄弱,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調整發展戰略、撤并農村金融服務網點的實際,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建設,努力為群眾提供“家門口”式的金融服務。一是全力做好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工作。廣西到2009年末仍有21個縣37個金融服務空白鄉鎮。2010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確保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的目標,廣西農信社立即響應,作出部署。投入1340萬元在21個縣的37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新增設金融服務點,于2010年上半年就實現了農信社在全區金融服務全覆蓋,提前2年半完成了中央一號文件、提前半年時間完成中國銀監會提出的“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的要求,有效緩解了偏遠地區金融服務難題。二是加大網點整合力度,規范裝修亮化,全力打造“精品”網點,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環境。截至2014年6月末,廣西農信社共有機構網點2303個,從業人員24000人,分別占廣西銀行業金融機構的42%、37%,其中鄉鎮及以下網點1534個,占比6670%,是廣西機構和人員數量最多、資產規模最大、資金實力最強、服務網絡最廣的金融機構,金融服務輻射千家萬戶。三是通過實施“網點清潔工程”、“網點服務規范工程”,不斷提升窗口服務水平,使三尺柜臺成為廣大群眾溫暖的港灣,廣西農信社客戶滿意度連續多年達95%以上。
四)大力推進電子信息化建設,實現農村支付結算網絡全覆蓋。一是不斷完善電子服務渠道,豐富銀行卡產品,努力促進實現城鄉金融服務一體化和均等化,構建起涵蓋桂盛借記磁條卡、桂盛借記IC卡、桂盛貸記卡公務卡)、網上銀行、手機銀行、iPad銀行、電話銀行、網上支付、短信服務、自助設備服務、收單服務等的多渠道、多層次、立體化的現代電子銀行服務體系,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不斷豐富。二是大力推進“桂盛通”(可提供助農取款等服務的自助服務終端)村村通工程,2013年投入2300多萬元,在廣西行政村全面布設桂盛通機具,打造“足不出村參保合)繳費,足不出村領取待遇,足不出村查詢信息”的服務平臺,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惠民的金融服務。三是著力搭建完整、通暢、安全的支付清算服務體系,現代化支付、農信銀、銀聯、網上跨行支付、大同城、第三方支付等系統全面覆蓋,全面實現了互聯互通,建成了廣西區內覆蓋面最廣、渠道齊全的支付結算網絡,有效改善了廣西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實現了“跨行資金匯劃鄉鄉通”。
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讓利于民,服務社會。一是廣西農信社與廣西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實質性合作,農信社成為“新農合”業務的代理銀行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獨家代理銀行。二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注重社會效益,支農惠民,著力減輕農戶經濟負擔,對庫區移民貸款利率實行下浮,農民看病、子女上學貸款實行基準利率,每年減輕農戶利息負擔約10億元。三是加大惠農惠民力度。廣西農信社免收網銀轉賬手續費、降低跨行轉賬、取款手續費等,每年為龍頭企業及其他客戶節約支出1000多萬元。 2014年1月1日起,又免收桂盛卡境內外跨行ATM含ATM、CRS)取款業務手續費、桂盛卡含存折)廣西農信系統內通存通兌以及轉賬業務手續費包括柜面、ATM的存款、取款、轉賬等)。
二、廣西農信社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困難
當前,廣西農信社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困難:一是廣西鄉鎮及以下地區的金融服務工作面臨服務“戰線”長、“半徑”大、“觸角”深,地形復雜、基礎條件差,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農村的多為老人兒童等諸多難題,增加了廣西農信社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難度。二是廣西農信社長期面向“三農”等弱勢產業,涉農貸款占貸款總額比例平均保持在80%以上,客觀上造成經營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在涉農貸款風險分擔、補償和保障機制尚未完善的條件下,農信社長期服務“三農”、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特質,影響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進而影響農信社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三是為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投入大量資源,需要長時間消化,影響農信社自身發展后勁。四是現行的農信社優惠扶持政策力度、期限有限,影響農信社進一步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投入資金和農信社持續健康發展。
三、廣西農信社進一步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的路徑
(一)深化改革,構建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廣西農信社目前是省、縣兩級法人體制,存在著產權關系逆向倒置,責權利定位不明、職責邊界不清,容易出現缺位、越位、錯位的問題,影響了城鎮化和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的進一步發展,也降低了其支持“三農”和城鎮化建設的力度。抓住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以及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等支持廣西改革發展的有利機遇,在廣西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用足、用活、用夠國家給予廣西先行先試、金融創新的改革政策,積極爭取實現單獨試點、個案突破全區一級法人的改革模式,加快組建全區一級法人廣西農村商業銀行,充分利用人、財、物的綜合實力優勢和管理服務平臺,通過制度創新、機構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建立一套能有效、全方位地為廣西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體系。在深挖農村金融市場、堅持農村信貸業務的同時,逐步實施多元化的經營戰略,利用市區、城區農信社融資便利優勢,加大籌集支農資金,以達到“以非農養農、以城市反哺農村”的目的,以城帶鄉,以大帶小,以好帶差,以強扶弱,加快創新支農資金投入機制,加大支持“三農”的力度。積極配合廣西區黨委、政府深入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戰略,讓農民和農村中小企業享受與城市同等的金融服務,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統籌城鄉金融發展,努力在更高層次上、更大范圍內、更新機制上為支持廣西“三農”、地方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撐,加強城鄉統籌,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均衡發展,促進廣西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建設。
(二)多措并舉,不斷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一是實施農戶小額信貸品牌工程。大力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拓寬適用對象和范圍,靈活確定貸款期限、授信額度和貸款利率,擴大農戶貸款覆蓋面,努力解決農戶貸款難的問題,滿足廣大農民生產生活信貸資金需要。二是實施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工程。積極推進“公司+基地+農戶”的信貸模式,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市場化發展進程,支持廣西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三是實施中小企業扶持工程。四是實施農村消費信貸工程。通過信用貸款、多戶聯保等方式,支持農民新建住房以及農民新村建設;根據政府實施家電下鄉、農機具下鄉、汽車下鄉“三下鄉”工程和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要求,支持農村消費,改善農村商品流通和消費環境。
(三)統籌兼顧,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廣西是全國扶貧開發的重點省區,目前農村貧困人口為1012萬人,主要集中在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社會事業發展
[HJ19mm]
程度低的大石山區、邊遠山區、干旱缺水地區、資源匱乏地區和水庫移民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弱。作為廣西人自己的銀行——廣西農信社計劃2014 -2020年期間,對廣西49個貧困縣區)每年貸款投放不低于500億元,將重點支持:一是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貧困地區城市基礎設施、農村道路交通、飲水安全、電力保障、危房改造、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積極支持貧困地區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增強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后勁。二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積極做好對貧困地區特色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旅游、民族文化產業等特色優勢產業的金融支持,不斷完善承接產業轉移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配套金融服務,促進貧困地區產業協調發展。三是促進就業創業和貧困戶脫貧致富。積極支持貧困農戶、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大學生村官、婦女、進城務工人員、返鄉農民工、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創業,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小型微型企業及服務業的信貸支持,努力做好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技術培訓的金融服務,提升就業創業水平。
四)立足基礎,推動農村普惠金融服務全覆蓋。積極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廣覆蓋的普惠金融服務網絡,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一是加大網點布設力度,擴大金融服務覆蓋。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建設,努力為群眾提供“家門口”式的金融服務。繼續做好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后續工作,進一步增設金融服務點,有效緩解了偏遠地區金融服務難題,減輕了偏遠山區農民存、取、匯款的困難。力爭縣城、鄉鎮及以下網點占比達80%以上,金融服務輻射到千家萬戶。二是創新銀行卡和電子銀行業務。針對農村地區手機普及率遠高于互聯網的現狀,在農村地區大力推廣手機銀行和手機支付。同時,進一步推進“桂盛通”進千鄉萬村工程,讓廣大農村居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現代金融服務,同時繼續加大自動取款機等自助設備在農村地區的布放力度,努力改善農村支付結算環境。另外,不斷豐富銀行卡產品,除發行信祥卡外,還應逐步發行信用卡和金融IC卡,讓農村居民能夠更方便地融通資金,持卡繳納參保合)費、領取養老金和醫療補償,還能刷卡乘車,充分享受金融服務便利性。三是創新金融服務。一方面推進金融服務“五挺進”[挺進社園、商)區、校園、專業綜合)市場、繁華地帶、機關單位]工作,充分發揮農信社網點網絡、人緣地緣、信貸優勢和免收桂盛卡全球ATM取款手續費等六大優惠政策,全面提升營銷服務能力,對效益好、風險低、信用優的客戶,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創新支持模式,拓展業務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加強物理網點建設,抓好營業網點挺進校園、城區繁華地段、專業綜合)市場、機關單位及園商、社)區工作,擴大網點覆蓋面。
四、廣西農信社進一步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的政策環境
廣西農信社進一步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需要各級政府和部門給予相關政策扶持。為此建議:
(一)落實“存貸同比”政策,取消對農信社的開戶限制,為進一步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建議推動在縣域建立將財政性存款按各家金融機構一定時期一年內)貸款支持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即各家金融機構貸款份額),分配存放各家金融機構的“存貸同比”考核機制,有利于鼓勵、引導各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和縣域經濟的信貸投入,支持地方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同時,根據國務院有關深化農信社改革相關文件精神和西部大開發政策中金融先行先試的精神,建議盡快取消對廣西農信社的開戶限制,允許住房公積金等專項資金存放農信社,以拓展農信社信貸資金來源渠道,壯大農信社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的資金實力,增加信貸投放。
(二)建議廣西區政府設立并協調各市、縣政府設立農戶貸款擔保基金,提高社會和金融機構對“三農”和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投入的積極性。同時,加大財稅政策支持。落實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對符合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條件的農村金融服務業,減按15-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三)建議廣西區政府繼續給予農信社扶持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信用創造、乘數效應和杠桿作用,通過獲得更多的“合意貸款”規模,帶動GDP增長和稅收收入形成回報,從而放大農信社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ZK#]《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1號)
[2] 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金融時報》杜曉山2014年02月24日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17號)
[4] 《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銀監辦發〔2014〕42號)
[5] 《云南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2013年11月27日央行聯合多部委)
[6]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民生金融富民強桂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2〕213號)
[7]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14〕3號)
[8]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 自治區金融辦等部門關于廣西金融業深入實施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意見的通知》(桂政辦發〔2010〕224 號)
[9]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1月16日 陳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