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未衍
(上海民航華東凱亞系統集成有限公司,上海200233)
試析企業信息化對企業內控的影響
茅未衍
(上海民航華東凱亞系統集成有限公司,上海200233)
針對企業內部的各個環節做相應內部控制的管控行為,已經成為了當今很多企業管理模式的重點之一。在企業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現代社會,企業內控對于企業本身的經濟效益等方面都有著巨大影響,與此同時其對于保障企業資金鏈的完整和安全性以及將企業管理決策貫徹在企業運行中的諸多領域,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業信息化;企業內控;以人為本
企業信息化的大力推行,為企業帶來了雙重影響,既是機遇也是對企業慣有運行體制的沖擊。企業不得不將企業信息化對企業內控的作用這一問題的討論提上日程。企業信息化必然會對企業以往的組織布局、內部運作流程等相關的內控環節造成一定的影響。
將信息技術合理地引進到企業固有的管理形式中,就是我們討論的企業信息化管理。但是如果一味強化單一的技術引入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也是不值得采用的。企業信息化的全程都是以企業傳統流程的再創造,從而實現人力資源這一環節被充分調動為主要目的的。

圖1
正如圖1所示,企業信息化所涉及的領域和內容是非常繁多的,將整個企業自上而下的各個環節都覆蓋了,因此做一個正確的企業信息化發展方案是非常有挑戰的。正因如此,想要將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做得有聲有色,不僅要將目光集中在技術的把控上,更多的是要將“人本”思想貫穿管理始終,注重對人、對管理的重視。
(一)財務人員工作模式的轉變
一旦企業信息化實施,依靠現代的通訊技術,可以保障出資人員、經營人員、財務人員以及負責財務的經理都能時刻保持聯系,這就實現了基于這四個層面的管理機制的原始構建。一旦實現了該體系的建立,就能夠規避在保守的企業管理下各級人員出于一些限制性因素沒有辦法全方位進行信息對等互換,這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內控在企業管理模式中的所占比例。
社會正飛快地向知識信息型社會邁進,人們在社會上的角色扮演也正在逐漸多元化,同時企業員工的地位也會逐步得到提升,變得能與管理層貼近,雇用身份的色彩會越來越淡,企業的員工可以嘗試人力作為資本參與入股,這樣在對工作的操控中實現平等參與,將企業利益最大化作為雙方類似于“合作”關系的前提,這種共贏實現了共同參與企業管理的經濟步驟。
企業在實行信息化過程中,由于使用了網絡先進的通訊技術,實現了自動化的數據采集、信息加工、存儲數據等工作。這樣一來負責財務的工作人員在企業內控的財務方面管理就擁有了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可以減輕其壓力。
(二)控制目標的多樣化
在一個企業中,要想實現內控必須要有一個很優越的既定目標,內控目標直接影響了實現內控的途徑以及其余構成部分。較為保守的企業中,內控的目標一般可以劃分為兩種,分別是內控的財務目標和非財務目標。
財務目標主要是內控會計實現控制計劃的目標,與之對應的非財務目標就是通過在保證遵循國家相關政策的前提下,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實行信息化后,業務的流程改變對于企業的內控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并沒有使全局的經營管理目標發生改變,內控的最終目的依然是企業運作效益的增值和效率,同時保障財務信息來源的合理合法。但是依然需要關注的就是業務內容和相關的交易形式發生轉變,控制大目標下分支的小目標發生了變化,在企業進行信息化時,內控已經脫離了傳統糾錯的控制形式,已經滲透到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逐步成為了企業控制權布局的細致彰顯。
(三)增加了控制活動的復雜性
企業管理人員為了保證傳達的各項指令能夠得到充分的落實進而推出的與企業相關的程序和步驟就是說的控制活動。這些控制活動都與企業的業務往來和交易流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因此,業務方面的任一變動都會影響到控制活動,包括其自動化的實現還有計算機程序的升級。基于新的體系創設的復雜元素,內控的范疇變大,囊括了傳統的內控機制沒有的控制子系統。
(四)業務重組
BPR作為ERP系統成功實現的先決條件,在進入到BPR之前,必須要對所有的環節進行審核,具體要包括業務流程是否合理、效率是否高等角度。一旦發現不符合審核的馬上進行調整。對于因為管控效率低引發的產品銷售周期過長、集團決策遲疑導致企業沒能承接既能任務量、或者庫存的不足以及殘次品等問題都是要盡量避免的。BPR實行必須要將以下準則牢記:充分發揮每位員工的作用促使整個流程的順利進行、階段性流程優化設計,結合每一階段的具體情況做相應的調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完成職能管控向業務管理的過渡。
(五)進度節奏強化
ERP真正的落實需要三個階段,分別是前期準備階段,主要從事基礎性的數據資料備份;中期的業務重組,交界面劃分;最后的階段就是試實行期,人工作業和計算機的系統操作結合實行,慢慢調節手工作業對于計算機介入的種種不適應。實行起來的具體步驟包括機制啟動、程序設計、團隊構成、編碼測試、資料備份、軟件安裝與控制、調試、試運作、項目再開發、最終運行等。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管理層和領導的協商還有員工的通力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計劃被終止、拖延以及預算超支等情況發生。要看到在實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譬如對預計目標的權衡,考慮到很多現實的因素可能會降低預期目標;計劃的運行可能會干擾一些正在運行的業務,由此帶來一定的反效用以及一些突發的、不可預估的原因會干擾上級的判斷等。鑒于這些不可見的因素,企業的領導必須要未雨綢繆,將一些緊急情況的應對措施提前商議,將監督和管理雙管齊下,產生問題及時溝通,正面積極地尋求解決路徑。
(一)以人為本
企業要想在信息時代追求自身的持續發展,就要倚靠科技和人才。很多企業都意識到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于企業實現內控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的管理層要充分重視企業員工的挑選以及培養計劃,不能再繼續單一地將這看做企業內控的外部因素,這已經成為了企業信息化下企業內控的準則革新。之前較保守的內控基本遵循的都是硬性操控,目的性很強。就是要把控所有的人員,一些生產程序按既定模式運行,人是為崗位服務的。在這樣的管控思維下,負責的人員需要提前考慮到各種可能性。但是伴隨企業信息化的實現,影響企業的因素變得更多更不確定,這種變化是不能預計的,無法再像之前一樣單單憑借經驗和感覺來判定。因而,未來企業的內控不能只拘泥在一個模式,要根據全局不變更,打破固有模式,不斷加強企業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內控的反應能力和適應能力。
(二)完善信息體系控制
信息技術的本質特征造就了其容易被侵入、容易系統癱瘓的弊病。企業落實信息化,必然企業的一些重要信息資源會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這些都是企業最為關鍵的不能外泄的數據訊息,一旦外流對企業造成的損失也將不可估量,有時甚至可以導致一個企業破產。正因如此要加強信息體系的控制,保證數據的安全存儲和保密度,具體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首先要樹立起全體員工的控制意識,企業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承擔起保護企業機密的重任,不能只有上級建筑彼此間強化這種操控意識,要做到全員戒備,很多人認為技術方面的機密只需要技術部門負責即可,沒有必要讓所有員工參與其中,這種觀點其實很片面。信息體系的構建和維護需要企業所有員工的通力配合,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整個監管體系運作起來,有效地避免一些人為的疏漏。
(三)健全內控評估機制
企業采用了全新的信息化系統,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必然會對之前的體制產生沖擊,由此帶來的潛在風險因素也會隨之增多。這些不穩定因素可能會存在于管理、經營運作以及大環境控制等。針對這些潛在問題,企業務必要加強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很多的經驗證明,一些企業的崩盤都與風險控制的不全面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聯,因而企業在實現信息化之后,更加需要評估系統的全面性。要定期對內控的程序和操作實況做檢查,及時反饋和評價,削減與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
總之,企業信息化對企業的內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企業信息化有助于企業內部管控貫徹的合理有效同時不喪失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企業信息化能夠對企業的會計工作起到良性的監督功能,完善資金鏈的安全性和嚴謹性,提升企業的效益。
[1]辜偉鑫.企業信息化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2]王雪峰.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項目設計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3.
[3]溫池洪.信息化對企業競爭能力的影響機理與信息化戰略選擇[D].長春:吉林大學,2010.
[4]劉 毅,徐頑強.企業信息化對企業管理重組的影響及其對策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7).
[責任編輯:高 瑞]
F270.7
A
1005-913X(2015)03-0157-01
2015-01-20
茅未衍(1979-),男,江蘇江陰人,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監督、成本控制、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