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


應該說,近年來,代表的議案、建議工作有了新的發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但在切實發揮議案、建議的作用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不少代表反映,目前在處理環節主要存在 “重辦件、輕辦事,重形式、輕實效,重答復、輕落實”的“三重三輕”現象,造成代表建議解決率“含金量”不高、滿意率“水分多”。
對代表而言:多就自己熟悉的領域提出議案建議
人大工作的潛力靠代表,人大工作的水平看代表。代表建議的功效有多強,首先看代表建議的質量有多好。議案、建議的質量是處理好議案、建議的基礎。高質量的議案建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力。
現實中,不少議案、建議是代表受委托提出的,深入調查研究不夠,有的甚至根本沒有調查研究,尤其缺乏代表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從內容上看,要政策、資金、項目的“要求式”建議相對多,推進工作、改進工作、體現監督的批評、意見相對少;反映局部利益的建議相對多,體現整體利益的建議相對少。
如何提高議案、建議的質量?調研中,全國人大聯絡局局長郭振華認為,關于創新漁業資源保護的建議為代表們作出了表率。該項建議的領銜人茅臨生代表,在省政府任副省長期間主管過農業工作,其他聯署代表也都有漁區的工作經驗,或者就此問題做過調查研究。對東海無魚的嚴峻現實和破解“公地悲劇”的緊迫性有充分、深刻的了解與認識。同時該項工作也是當地黨委、政府正在全力推動的、國家部委正在考慮的,同時又攸關當地漁民的切身利益。真正扣住了社會熱點、民生焦點、改革難點。提出的建議針對性強,有可操作性,對有關部委完善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推力和助益。
實踐中,要引導代表在行使提議案、建議權時樹立“質量是關鍵”的理念,避免單純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代表建議應該加強針對性,加強調查研究,就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與改革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等,提出戰略性、宏觀性、全局性的建議。
對政府而言:做好建議的分辦環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提建議只是第一步,抓落實才是關鍵。代表建議要“落地有聲”,離不開承辦單位的支持。在辦理流程上,要細致扎實地做好分辦、辦理方案制定、溝通、答復、落實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其中,建議的分辦環節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能否將建議分辦到真正有責任、有權力的單位,關系到該項建議能否有效落實。
根據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的調查問卷統計,代表對辦理工作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當前分辦機制不盡合理。目前,綜合性強、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的代表建議,缺乏綜合協調機構的統籌,一般交由某個主要職能部門主辦,其他職能部門會辦,致使承辦部門互相推諉扯皮,不利于協調解決建議所涉及的問題。二是辦理的協同合作不夠。辦理好建議,需要主會辦單位通力合作,但有些會辦單位缺乏配合意識,在會辦工作中應付較多。
調研中,茅臨生代表提出,要重視代表對建議分辦提出的意見,對不合理的分辦及時作出調整;對于綜合性較強的代表建議,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要加強主會辦單位的合作,強化會辦單位的辦理責任。
在這方面,浙江一些地方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比如嘉興、臺州等地開展網絡預分辦,提高分辦的準確率;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建議分辦情況向代表公開,根據代表意見,必要時作出調整;磐安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審議縣政府建議分辦方案,對不合理的分辦提出意見。
對辦理單位而言:辦理建議不能僅憑“文來文往”,要多做調查研究
承辦單位做好建議辦理工作,既是職責所在,也是對人大代表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對于密切聯系群眾、深入了解民意、推動國家發展進步具有重要意義。但不可否認,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對辦理代表建議“敷衍了事”、“開空頭支票”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
一些單位接受任務后未按要求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只是隨便交付辦公室人員,把它當作一般的工作來處理。而且由于年年都要辦理,個別單位的經辦人員還產生了厭煩情緒,在辦理過程中既未與代表聯系溝通,也未就建議內容做調查研究,便簡單答復、應付了事。有的答復雖然很及時、很漂亮,但代表建議提出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解決到什么程度、為什么解決不了,卻很少提及。這種現象的直接結果就是代表建議年年提、實際問題時時有。由于代表對建議處理的參與較少,難以了解所提建議的處理過程和最終結果,部分代表感覺到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調研中,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偉提出,承辦單位必須把代表建議的辦理作為推進具體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政府部門要帶著感情辦、帶著責任辦,走出機關大院辦,在調查研究中辦。辦理過程要加強與代表的溝通,通過走訪、座談、定期聯系等多種形式,邀請代表參與,了解代表建議初衷,誠意征求辦理意見,增強辦理的針對性。
目前,一些地方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提出了先調查情況、后研究辦理意見,先辦理落實、后起草答復件,先審核把關、后逐級上報,先征求意見、后回復代表的工作機制。像寧波市推動承辦單位的領導參與建議辦理的面商,2009年有70%左右的局級領導干部直接與代表進行了溝通。在建議辦理的面商環節,有些單位專門制作面商單,代表沒有簽署面商單的不得正式行文答復代表。
對人大而言:完善督辦制度,不僅要抓建議辦理的“滿意率”還要抓“解決率”
解決率和滿意率是處理議案建議工作成效的評價指標。但在工作中,一些承辦單位片面理解和追求滿意率,辦理的重點不是放在真正解決問題上,而是采取各種手段千方百計取得代表“理解”的滿意,極大影響了辦理的實效。
因此,承辦單位必須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的辦理理念,對于可以解決的問題,應該努力抓好落實,提高建議的解決率;對于條件不成熟,不能解決的問題,要用充分的理由向代表作出解釋,實現代表對辦理態度的滿意向對辦理結果的滿意轉變,切實把建議辦理的滿意率和解決率內在地統一起來。
同時人大也要完善督辦制度,逐步實現“看態度更看行動、重結果更重過程”的轉變。目前,各地就此作出很多有益的探索。浙江玉環縣出臺建議辦理反饋新機制,由建議領銜人一人決定是否滿意,改為中心組集體商議決定,用制度告別抹不開的“面子”。自建議辦理反饋從“面對面”改為“背靠背”,從“個人領銜”變成“團隊應答”,2013年玉環縣人大交辦的建議辦理代表滿意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解決率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