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駿+陳波

2014年1月,在浙江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鐘建波提交《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推動浙江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議》(寧51號)。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正契合浙江發展信息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新要求。省人大把該建議列為2014年重點建議,省政府由浙江省長李強直接領銜辦理。在辦理過程中,李強省長既掛帥,又出征,把建議辦理作為推進政府工作的新契機。
理念:辦理建議是政府職責,辦好建議重在落實責任
代表提出建議是依法履職,政府承辦建議是法定職責。針對代表建議提出的問題,省長召集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專題研究,明確相關部門辦理的責任人、時間表、任務書。一個由省長牽頭,商務、發改、工商、經信、交通等10多個政府部門組織的建議辦理工作小組成立,專門負責研究協調“寧51號”建議的辦理工作。
研究和落實代表建議,關鍵是明確部門責任。從建議領辦一開始,李強省長就狠抓相關部門的責任落實,根據省政府部門的職能分工,督促和明確商務、發改、工商、經信、交通等部門的任務和要求。省政府相關部門對號入座,分工負責。省發改委、省商務廳負責全省電子商務產業政策制定,省發改委負責電子商務的發展規劃,省經信委負責電子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省交通運輸廳負責研究我省現代物流發展基礎設施的布局,省財政廳研究完善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省工商局負責整治網絡市場環境,省法制辦負責電子商務領域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及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審查……
由此,代表的具體建議一一得到“落戶”,建議落實有了明確主體。
路徑:建議辦理工夫花在調查研究、聽取民意上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代表提交建議,需要充分調查研究、廣泛匯聚民意;辦理代表建議,同樣需要深入調查研究,有的放矢地加以解決。唯有這樣,代表建議才能答在“點子上”,落到工作中。
早在去年底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大力發展信息經濟,今年省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更已將包括電子商務在內的信息經濟列為支撐浙江未來發展的7大萬億級大產業之首。其實,發展電子商務產業,李強省長的關注和推進遠遠早于“寧51號”建議。辦理這樣的建議,完全可以把已有的工作和今后的現有思路向代表作個書面的答復。而省長依然以建議辦理為契機,開展包括電子商務在內的信息產業發展的大調查大研究,聽取基層意見,汲取群眾智慧,完善發展思路。
4月中旬,先后赴杭州、義烏等地專題調研電商產業發展,強調浙江要發揮優勢,加快“電商換市”步伐,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6月,在杭州調研外貿工作時要求,要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打造一批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9月,調研德清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找到本地本行業的比較優勢,找準發展信息經濟切入口。
…………
在領辦建議的幾個月時間里,李強不下10余次開展調查研究,實打實掌握建議辦理的第一手材料。
2014年9月2日下午,省長親自主持召開重點建議辦理工作座談會,面對面聽取代表意見。“省長對信息經濟發展頗有研究,但仍細心地聽取我們代表意見,深入了解建議辦理細節,充分體現了對代表權利的尊重。邀請我們參與建議辦理過程,也有利于我們全面了解情況。”參加座談會的人大代表有感而發。
落點:跳出就建議辦建議,建議辦理成為推動工作抓手
代表建議往往契合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和人民群眾的關注點。給代表一個漂亮的書面答復,還是以此為契機通過辦理建議推動政府工作?這體現了政府對建議的認識高度、重視程度和辦理力度。李強省長辦理建議給出了他的答案:“要以辦理建議為契機,切實推動政府抓改革促發展的各項工作。要把建議的辦理答復過程作為推進信息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
建議辦理的過程成為了思想再統一、責任再落實、措施再強化、工作再出發的過程。省政府以“寧51號”建議辦理為契機,推動相關職能部門系統深入研究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制定完善信息經濟發展的具體政策舉措,出臺《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等多個政策文件。
相關部門圍繞建議辦理,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了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技術應用、電子商務、信息消費、“兩化”融合等領域的具體政策和舉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包括電子商務在內的浙江信息經濟正迎來“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新機遇。
相關鏈接
“寧51號”重點建議辦理成果:
浙江省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電子商務工作機制全面理順。全省11個地市均成立了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
杭州、寧波和義烏等地依靠區位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溫州、金華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市委書記“一號產業”來抓。麗水成為阿里巴巴首個農村電子商務試點地區。
2014年5月至今,浙江省人民政府及職能部門陸續出臺《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浙江省示范電子商務企業、平臺和產業基地創建辦法》、《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實施意見》《關于推進電子支付應用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通知》等8項政策措施。
——摘自《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寧51號”重點建議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