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朝紅+吳穎



當下,大家已經習慣了在家里動動鼠標上網購物,然后靜候快遞員送貨上門。
伴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快遞業風生水起,成為近年來為數不多的發展迅猛的行業。可很多時候,由于物業不代收快件、快遞車進不了小區等問題,使快遞業遭遇了“最后一公里”的困擾,既給群眾日常生活帶來不便,也使快遞業發展遭遇了“瓶頸”。
為了打通這“最后一公里”,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去年以來就快遞業發展開展強力監督,推動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破解快遞業發展難題,助推杭州“快遞之都”建設。
現狀:“最后一公里”讓快遞成“慢遞”
“您好,我是快遞員,您的快件到了,您家里現在沒人,小區保安不肯代收,怎么辦?”
小金在天天快遞當送貨員已有5年多,這樣的事情他早已司空見慣。他說,在他負責派送的區域內,有近一半小區物業不肯代收快件,他們只能兩趟、三趟地跑,費事不說,客戶更是一肚子怨氣。
“有時候快遞員來了,碰巧家里沒人,得來回折騰好幾次,快遞成了‘慢遞。”家住杭州大塘新村的李阿姨說。
而對此,小區物管也有自己的苦衷,“快件放在小區傳達室,堆積如山,業主都是自己翻找,有的業主快件丟了,要我們賠償,我們負不起這個責任。”
申通快遞負責人為此一籌莫展,他說:“為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我們曾嘗試和社區便利店合作,可便利店代收快件需有關部門批準。”
除此之外,杭城的快遞業還遭遇了一系列成長中的煩惱。“城市居民對快遞配送時效性、便捷性的期待日益提高。然而,快遞車輛既要受車牌號限行的限制,早晚高峰又要受禁行路段的限制,進了城還很難找到停車位,影響投遞速度,也增加運營成本。”匯通快遞負責人表示,幾乎所有快遞公司都存在車輛進城難、通行難、停車難問題。
快遞具有實物性、網絡性的雙重特征,需要一定規模的土地建設中轉場地、分撥中心。2012年“雙11”期間,僅經由淘寶銷售平臺售出的快遞包裹就達7000萬件,全國快遞日最高處理量首次突破3000萬件。快件量爆發式增長,但受中轉場地限制,中通、申通、韻達、圓通、天天等快遞企業普遍感覺中轉乏力。
監督:力破快遞業發展“瓶頸”
杭州是民營快遞業發源地,全國最具盛名的“四通”、“一達”、“天天”等快遞企業均由杭州企業家創建,年營業額占全國快遞市場的半壁江山,素有“快遞之都”的美譽。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快遞行業成為經濟增長中一匹靚麗的“黑馬”。2012年杭州累計快遞業務量2.6億件, 同比增長60%以上;業務收入近43億元,同比增長40%以上,均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可正是這樣一個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增長極和影響市情民生的重要行業,近年卻遭遇了“成長的煩惱”:進城難、通行難、停車難、收件難……
為了全面了解快遞業發展現狀,破解快遞業發展難題,2013年4月至5月,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多次組織調研組赴上海、桐廬、蕭山等地開展專題調研,實地考察快遞總部、快遞分撥中心、呼叫中心、快遞產業園區等。調研組還專題聽取市發改委、市經信委等快遞業相關部門就推動快遞業發展情況的匯報。
在上海,調研組與申通快遞、圓通速遞總部負責人就地方政府扶持快遞企業相關政策措施出臺進行深入溝通和交流。
在天天快遞總部,調研組聽取了12家快遞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的意見建議。其間,這些快遞業“大亨”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要通過設立公共配送點和智能化的投送系統來解決。”
“建議將快遞門店的規劃納入城市規劃之中,新建小區要配套建設快件派送場所。”
“要出臺專門政策,解決‘進城難、‘通行難、‘停車難、‘審批難、‘用地難問題。”
“希望對快遞行業加強正規的專業培訓。杭州要加快引進快遞人才。”
…………
在充分調研、了解實情的基礎上,調研組從加強政府管理服務角度,對推進快遞業健康發展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并形成意見函送市政府研究處理:
——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快投送系統和智慧服務終端建設。
——切實解決“進城難”等問題。借鑒其他省、市的經驗,通過對符合條件的快遞運輸車輛實施統一標識管理,頒發路線通行證、高峰期通行證,或發放郵政業快遞服務車輛通行證,將快遞業運輸車輛納入郵政特種車輛管理范圍等方式,方便快遞車輛在市區通行。
——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進步扶持力度,將快遞人才培訓列入政府補助高技能人才培訓計劃。
…………
成效:讓快遞“黑馬”越跑越快
接到杭州市人大常委會的意見函后,市政府要求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市人大常委會的意見建議,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實。
為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自2013年10月開始,有關部門逐步在有條件的單位和社區開展E郵柜、E郵站試點建設。
杭州南肖埠社區的景和苑小區是最早進駐E郵柜的小區之一。目前,該小區共有2臺E郵柜,每個柜子有100多個大小不一的箱格。
“E郵柜取件非常方便,只要業主輸入快遞員發送到手機上的驗證碼,對應的箱格便會自動打開。”南肖埠社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以前快遞常由物業或保安代收,由于場地有限,所有快件都堆在一處,業主得花不少時間才能找到自己的快件。此外,業主的個人信息也容易泄露,而E郵柜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有了‘E郵柜毛方便,啥個辰光都可以來取件,我一般是收到短信后,在出門買菜的時候順便取一下。這樣可以避免陌生人登門,感覺更安全。”曾經因為快遞變“慢遞”而煩惱的李阿姨對小區新增的“E郵柜”贊不絕口。
“2013年 ‘雙11期間,杭州快件總量為4000多萬件,2014年‘雙11期間,杭州的快件總量更是達到了6000多萬件,比去年同期增長60%。‘E郵柜使一些難以派送的快件有了存放處,方便居民自由取件。因而,即使面對今年井噴的快件量,依然能夠保持正常投遞速度,沒有出現大量積壓的狀況。”市郵政局負責人介紹說,“我們正積極配合國家局開展智能快遞箱(E郵站)的調研工作,爭取早日出臺建設標準。以后還要將智能快遞箱建設列入機關企事業單位、綜合性商貿中心、住宅小區、商務寫字樓等的配套設施。”
目前,“E郵柜”已經在杭州投入使用的有400多個,今年底將達800個,預計兩三年內,將增至2000個。
“杭州2013年的快遞業務量4.6億件,2014年有望突破10億件, 800個E郵站在這樣的巨量面前只是杯水車薪。杭州應抓住‘智慧城市建設的契機,加快智慧快遞設施建設。”市人大代表、圓通快遞副總裁張小娟進一步建議。
“已經有多家快遞企業將快遞車輛通行申請材料上報市交警部門,我們正在抓緊辦理。”市交警部門負責人介紹,去年12月18日,市郵政管理局、市經信委、市城管委、市交通運輸局和市公安局交警局聯合印發了《杭州市關于快遞車輛規范管理的實施意見》,杭州的快遞車輛將統一標識,可申請封閉式或廂式輕型貨運汽車快遞專用號段,也可申請車輛通行證和高峰通行證。
此外,快遞行業人才培養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支持,由市郵政局牽頭組織開展快遞行業人才培訓,并列入政府補助的高技能人才培訓計劃。
“天天快遞共有300人參加了政府舉辦的快遞人員培訓。政府支持快遞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已見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的地方,希望市人大常委會繼續予以關注。”市人大代表、天天快遞董事長奚春陽說。
“我們將開展持續跟蹤監督”,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對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意見、市政府相關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進行“回頭看”,查找出問題和不足,推動快遞業發展,讓快遞“黑馬”跑得更快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