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周岙小學,浙江 溫州 325023)
《呼風喚雨的世紀》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陳海燕
(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周岙小學,浙江 溫州 325023)
教材分析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學情分析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學飛速發展的年代,學生的思維也更加的活躍,對于未來的世界,學生更加充滿好奇,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掌握有關的科學常識,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激發學生學習、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了解說明文的一般敘述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和初讀,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
2.采用查字典、看圖片、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呼風喚雨、農耕社會、依賴”等詞語的意思。
3.感受作者“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的運用,初步學習用這兩種方法寫寫現代科學技術的其他發明、發現或者其他改觀。
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感受與作者“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的運用。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看圖片:太空漫步、潛入水底、火車、可視電話、互聯網、機器人、QQ視頻聊天;談話:這些事物都是20世紀出現的,你知道一個世紀是多少年嗎?20世紀從哪一年到哪一年?(兩種說法)知道了世紀的概念,了解了20世紀出現的事物,那我們現在開始上課好嗎?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呼風喚雨的世紀》。齊讀課題。
簡介作者:這篇文章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路甬祥爺爺專門為我們少年兒童寫的。你知道嗎?路甬祥爺爺是我們浙江慈溪人。作為浙江人的我們感到驕傲不驕傲?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出示詞語:【依賴、哲學家、遠洋船舶、農耕社會、潛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風喚雨】
(1)自由練讀、指名讀。
(2)重點正音:潛。
(3)理解詞義:(這些詞,你大概知道它的意思了嗎?)
學生說自己的理解:
“遠洋船舶”就是在大海洋里航行的船舶。
農耕社會:農耕社會離我們比較遠。你知道農耕社會是怎樣的社會嗎?(課件出示“農耕社會”圖片)大家看,這是一幅農耕社會的寫照圖,你們仔細觀察,農耕社會里,農民使用的工具是如此的——簡單。生活環境簡陋,條件艱苦,靠自然生活,看老天爺臉色吃飯,老天爺不高興了,就——收成少,老天爺熱情了,就——給人們帶來收獲。
(4)齊讀。
3.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誰來呼風喚雨?從1900-1999年這一百年稱作20世紀。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也是我們課文的中心句,讀說明文章可以抓住中心句來研讀。你們把這句話寫到本子上,老師把這句話寫到黑板上。
1.課文說,出示句子: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學生齊讀。
2.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1)是誰來呼風喚雨?生用課文的句子齊答,靠什么呼風喚雨呢?生再用課文的句子齊答。
(2)在剛才的一問一答中,你有發現句子有什么特點?
設問。自己問自己答,設問的句子能一下子吸引讀者,以后寫作文可以用一用,豐富我們的表達。
3.我想請你們再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圍繞你們提出的問題來學習。誰愿意來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出示第二段課文,指名讀。正音,引導學生讀通句子,難度句子齊讀。
4.圍繞這些句子,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翻開語文書把問題寫在旁邊。
請你在書上做上小記號,也可以寫一寫關鍵詞。點撥“可以從關鍵詞語中去發現問題”。
5.你有什么問題嗎?誰先來交流?根據學生提問梳理問題:
問題一:有哪些發明、發現?問題二:改觀在哪里?問題三:“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的?
同學們都能抓住關鍵詞來提問,非常好。你們關注到課文中的泡泡了嗎?
課文的泡泡也可以幫我們提問的。讀一遍這個問題。
1.解決問題:有哪些發明、發現?
(1)這么多的問題都是同學們自己提出來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解決第一個問題“‘發現’和‘發明’具體有哪些?”請默讀課文,把你找到的句子劃出來。
(2)指名讀找到的句子。
(3)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為什么這樣分?
(4)老師也去查了詞典,詞典里是這樣闡述的,誰來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詞語的解釋?!鞍l現”和“發明”這兩個詞表面看上去很相近,可仔細推敲,卻差別很大。正如前面這位同學所說,“發現”是看到或找到原先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點紅“看到或找到”),“發明”是創造出來的新事物或新方法,(點紅“創造出來的”)。
(5)我這兒有兩個句子,你能來選一選,填一填嗎?
【出示填空:1.人們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飛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沒有生命。2.人們為了( )海洋深處的秘密,( )了各種新型的海底探測儀?!?/p>
生字閱讀,填空。選詞填句。
(6)男生讀發現的句子,女生讀發明的句子。讀著讀著,你覺得句子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舉例子)對,路甬祥爺爺為了讓我們對20世紀的發現和發明有真切的認識,舉了大量的例子。舉例子是說明文常用的一種方法,運用大量的例子能更清楚地表達。(板書:舉例子)
還有什么特點?還有發現嗎?(它們是并列的句子)
讀句子,把句子中表示動作的詞讀得響一點。陸爺爺在寫的時候用詞非常精妙,句子十分整齊。(板書:用詞精妙)
是呀,作者不但用詞精妙,而且舉了很多例子,讓我們對20世紀的“發現”和“發明”有了清楚的認識。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么美妙的句子。
學生齊讀寫“發現”和“發明”的句子。
(7)課文中用了那么多的例子外,還有哪些也是20世紀發現和發明呀?
學生交流。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讀一讀。讀一讀都需要那么長的時間了,僅僅只有這么多嗎?你從哪兒看出來?
2.解決問題:有哪些改觀
(1)20世紀,我們擁有了這么多的“發現”和“發明”,在古時候人們又是怎樣生活的,和20世紀之間這種巨大的變化體現在哪里?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3-4自然段,找一找。
(2)指名讀有關句子。
(3)是的,農耕社會里,人們的生活十分貧苦。那時沒有——(生接讀,下同)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僅僅是沒有這四樣東西嗎?你知道當時的社會還沒有什么?
出示句式:農耕社會里,沒有( ),沒有( ),沒有(),也沒有( )。
可以說生活是非常艱苦的,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4)我們在20世紀有沒有實現老祖宗的愿望,你會說什么就是什么?
(5)那么多的愿望都實現了,如果引用課文中的一句詩來說是哪一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弊x一讀,你有什么感受?(時間短——忽如一夜,內容多——千樹萬樹)真是范圍之廣,時間之短,內容之多。
是呀,20世紀相對于人類上百萬年的歷史來說,是很短的一小段。作者引用一句詩句就把20世紀在人類上百萬年的歷史中時間之短,但變化之多、之大、之快表現得淋漓盡致。多么讓人驚嘆!那就用驚嘆的語氣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讀句子,讀出 “驚嘆”!
(6)我們學了古代社會的生活和20世紀的發明和發現,再次感受農耕社會和20世紀的不同。請女生讀寫農耕社會的段落,請男生讀寫20世紀發明和發現的段落。出示對比段落,男女生讀相應的語段。
(7)通過剛才的對比朗讀,大家知道路甬祥爺爺在向我們闡明古今人們生活的巨大改觀,用的是什么表達方法?(作比較)作比較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帶給我們深入的體會。怎能不說20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8)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在20世紀幫助人們呼風喚雨的發明和創造吧!這一次看,要帶著一個問題,邊看邊想:古時候人們渴望什么,現在人類又發明了什么呢?靜靜地想。
1.學習“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介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項現代科學技術。
過去, 20世紀,
2.指名交流。
1.這些課前提出的問題解決了嗎?
2.學完課文后你還想了解哪些問題?
課文中沒有寫到的和你想了解的問題,課外都可以繼續去探索。
G622
: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