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古城子學校 潘越
淺談初中剪紙興趣教學
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古城子學校 潘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使學生對感興趣的東西給予優先注意并促使學生一往情深地去研究它、領會它和掌握它。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關鍵。教師應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和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一個和諧溫情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剪紙教學;學習興趣;創造力
剪紙藝術在中國民間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以神奇的刀箭之功留黑布白,陰陽相間,反應大千世界,展示著中華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吉祥、喜慶、富貴、安康的內容使之成為一株散發濃郁民族文化氣息的奇葩。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是以中華各族勞動人民為主體而創造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藝術。
2010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中國的剪紙藝術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中國的剪紙藝術備受世界矚目。為了能夠使讓世界仰慕的中國剪紙藝術傳承下去,為了提高學生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文明的信念和歷史責任感,吸取民族文化的特點,傳承剪紙的優秀傳統,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剪紙興趣和求知欲。
多年來,本人一直注重興趣剪紙教學,在實際教學中身體力行地探索與實踐,現根據教學實際說下自己粗淺的認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使學生對感興趣的東西給予優先注意并促使學生一往情深地去研究它、領會它和掌握它,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關鍵。教師應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和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一個和諧溫情的氛圍,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情感的愉悅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讓學生感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需要的滿足,是一種最大的樂趣,以樂學理解知識、掌握技能、促進思維和想象,獲得成功的歡樂。
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剪紙的奧秘,最能喚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給學生自由、自主的活動空間,引導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剪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能力。例如《團花》一課,我設置的問題是:在我們民間剪紙作品中為什么具有吉祥的寓意呢?有什么樣的物象具有吉祥的寓意呢?怎么表現呢?這樣學生就會想:為什么老百姓在剪紙中要有吉祥的寓意呢?我就啟發同學,我們天天年年生活祈望的是什么呢?學生就會想到幸福、吉祥、安康。生活中什么樣的事物具有吉祥寓意呢?怎么表現呢?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就會搜索生活中的事物,并結合生活的經驗或他們查看剪紙作品或其他相關的民間美術作品,這樣不但培養他們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同時他們在欣賞相關的剪紙作品時就會研究整幅作品如何剪的,如何創作出來的。教師在學生不能解決的情況下適時給予引導,技法上示范。這樣學生在樂學會學的基礎上親自探究,不但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現代的教學手段為我們提供了有力的方便條件,使教學更為直觀形象,也是同學們最為喜歡的。因此,在欣賞課教學中,收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影視資料,讓學生觀看,不僅對我國這個民間特色的瑰寶有了了解,同時通過觀賞一些民間剪紙藝術家的精彩的剪紙示范,不但增強他們的民主自豪感,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剪紙的興趣。如:在《剪紙的意蘊》一課中,為了說明剪紙不僅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乃至在世界藝術中也是獨樹一幟的。視頻展示了樂清細紋剪紙,同學們看了之后,為之精致的工藝贊嘆不已,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學習剪紙的興趣。例如在《團花》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在課前布置學生向家里的老一輩人虛心請教,收集資料,或用查閱書籍、上網等手段去搜集有關團花的圖案的知識,初步了解團花圖案的形式、題材和寓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可以讓他們在查找的過程中激發對團花圖案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祖國文化藝術的熱愛。在教學中我讓他們互相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資料,享受資源共享的快樂。同時我還以學生為中心,選擇了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單個吉祥的團花圖案形象在黑板上展示,如鴛鴦、荷花、喜字、蝙蝠等,讓學生按照自己要表達的意愿去選擇相關的形象組合成一幅漂亮的吉祥圖案,這有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而且很輕松的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從而更好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有句話說,孩子是鼓勵出來的。每位有成績的的學生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和對他們積極的評價。因為在每位學生心中都渴望被人認可肯定,尤其是努力之后,更是希望老師或同學們給予肯定。一時的興趣并不足以使學生有所成績,要想他們在剪紙上有所進步和提高,則必須要有相對長久的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的激發他們的興趣,同時還要在學習中不斷地給予他們肯定來,不斷的激發提高他們的興趣。
在教學上我采取多種教學評價,課堂上老師評價、全班同學評價、學生互評、組內自評等多種教學評價相結合的手段。例如,在《團花》一課中,在分組協作練習完成作品后,我采取了小組內自評,評選出較好的團花作品幾件,然后,把各小組選出來的作品,讓全班同學來評,較為出色的學生作品的同學,介紹一下剪的心得,與全體同學們共享,既提高了同學們的成就感也學到了技巧。然后,我又對全班同學所做的剪紙作品給與肯定,鼓勵他們,讓同學之間也交流下經驗,最后,把他們的作品一一展示在班級墻壁上,同學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來,被老師同學們認可,成就感滿溢臉上,各個笑逐顏開。
中國傳統藝術家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獨立的創造性的愿望,學生才能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才能將美育和民間剪紙的傳承完美結合;只有用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民間剪紙的率真,不拘一格的造型手法,構圖法則,樸素的哲學思想,新奇的創意思維等規律之后,學生才能夠隨心所欲的剪出自己喜歡的剪紙,真正做到傳承,創新。
[1]《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研究》 陳 竟.
[2]《剪紙文化》 王光敏.

G633.98
:A
:1671-864X(2015)01-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