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王少強
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嘗試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王少強
本文是就我院如何讓學生通過一年高等數學課的學習,確實掌握高等數學這個工具,并形成用一定的數學思想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從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引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改革考核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的教學改革的嘗試。
學習能力;應用能力;數學實驗;數學建模
高等職業教育近年在我國有了較大的發展,其教學目標是建立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踏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在極短時間進入角色,成為用人單位生產工作的技術能手和革新能手。根據這個目標,作為基礎課的高等數學教學原則是傳授思維方法,致力于實際應用。因此就需要改革傳統的高等數學教學模式,逐步探索出一套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高等數學教學體系。
高等數學各個學科的工具,讓學生學會數學思維方法,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目標。回顧幾年的教學,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的:
調動主體作用是教學方法改革成功的關鍵。教師的主導作用勿庸置疑。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調動起來了,才會有好的效果。
教師要積極發揮其主導作用,也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帶他們搞一些數學實驗、數學建模。因為在數學實驗和建模的教學中學生要從看似雜亂無章的現象中,抽象出內在的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實際問題。這能完整地表現學數學和用數學的能力。
1.轉變教育觀念。
為使高職數學教學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為專業課服務,高職數學教師要盡快實現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轉變把數學教學視為傳授數學知識,培養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觀念,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應用數學的能力和開發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上。
2.進行分層教學的探索。
首先,針對我校高職學生的生源特點,展開分層教學。高職學生的入學成績決定了他們中大部分基礎比較差,而且基礎差異很大。因此給我們的教學增加了難度,我們在教學中很矛盾,講多了、講深了有很大一部分聽不懂,講少了、講淺了會耽誤程度比較好,將來希望繼續升學的學生。為解決這一矛盾,我們的數學教學采用了不同難度、不同深度的分層。在學生剛入學時,進行一次摸底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分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數學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而且有的學生在中學時已經學了一些簡單的一元函數微積分,對于這樣的學生往往比較喜歡數學,并且也有繼續深造的要求。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我們講的內容比較多,也比較深,部分學的比較好的學生經過適當的復習后可以參加本科的高自考或參加專接本的考試;第二層次的學生數學基礎一般,基本上能夠完成高職教學大綱中的要求,教學內容不宜過深、過難,能為后續課服務就可以了,主要是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層次的學生數學基礎很差,有的學生聲稱自己的數學就從來沒有及格過,這部分學生從心理就不喜歡數學,甚至就抵觸數學,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我們必須把要求放得很低,一邊幫他們補上必須的數學知識,一邊定性地給他們講一些最基本的一元微積分,盡量講的淺一些,主要在于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數學結業時拿到的學分也不相同。高層次的學生拿到的學分多一些,低層次的學生拿到的學分少一些,他們可以通過選修一些其他實踐性比較強的課來補足學分。分層教學可以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不同的收獲。
另外有時在客觀條件作不到分班的情況下我們還采取復式教學法:每堂課先按低層次完成教學,然后布置相應的課堂練習題讓程度低些的學生練;同時要求高層次的學生自學高層次的內容,教師則在下面輔導,兩方面學生兼顧。我們還要求數學課代表在數學課時讓每個基礎較差生旁邊安排一個基礎好的學生,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起到學習輔導員的作用。有的學生說:通過給別人講解,自己學得更明白了。
3.計算機輔助教學。
目前的高職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而言,主要是傳統方式的教學,既教師講解定義、定理、例題,學生演算習題,然后搞一些較為簡單的應用練習。從實際效果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學生的興趣上不去,知識掌握的不好,只是停留在會做幾個習題,根本談不上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大學生的數學素質的提高就是問題了。而現在有很多非常好的數學軟件,Matlab、Mathcad及Mathematica它們是集科學計算、圖形和文本編排于一身的數學軟件。它們可以解決較為復雜的三角、代數、一元微積分、矢量矩陣、數理統計、求解線性方程組、求解微分方程組的計算問題,同時可以繪制較為復雜的函數的圖形。我們在講解清楚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情況下,用生產生活中的典型實際問題,師生共同建立數學模型,通過數學軟件解決計算問題,同時畫出問題的曲線圖,進一步分析,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方法,所用數學知識及解決問題的關鍵,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使學生真正能實實在在地用數學解決一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數學素質有所提高。
為適應高職教學改革的特點和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主,達到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中心的目的,經過幾年的的教學實踐,我院自編了一套具有高職特色、適應性強的《應用高等數學講義》。講義編寫的指導思想是:適當降低理論要求,重視技能訓練,加強能力培養,提高應用意識。講義內容的選取以注重應用為宗旨,控制教材的深度和廣度。講義在保留高等數學核心內容的前提下,刪除了大量的煩瑣理論推導和復雜計算,節省了課時,以適應高職教育少學時的要求。
學生的成績應該進行綜合評定,既要包含書本和課堂內容的考查,也要包含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查,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方法全面考核。以便促進教學效果和學生素質全面提升。現階段,閉卷考試仍應是檢驗教與學質量優劣的主要方式,考題多數是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基本局限在純數學的圈子里,而對應用能力卻無從考核。因此此項工作我們還在摸索之中,一些原則性的建議可以歸納為:
①夯實基礎,突出重點。基礎知識仍然是考試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②注重思想,淡化技巧。繁難的技巧要淡化,數學思想與方法應是考試的重點。
③重視應用,考查能力。使素質高、能力強、潛力大的學生在考試中占優勢。
④形式多樣,富有彈性。可以嘗試“開放性”試題,測試創造性思維能力。
以上就是我們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嘗試和思路,有待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
[1]王程亮.論數學結構和數學理解在高等數學實踐中的作用,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
[2]曾大恒.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探討.湖南師范大學博碩論文,2007.
[3]李小玲.傳統數學教學、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考試周刊,2011..
G642.4
:A
:1671-864X(2015)01-0105-01
王少強(1966-),女,北京人,副教授,學士,從事數學及數學建模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