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瑋 馬 原 唐 暉 李偉靜 李常蘭 任素萍 焦章平 于 群
1.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物證鑒定所,北京 100072;2.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北京 100850;3.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物證鑒定所,北京 100036;4.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北京 100192
死亡時間推斷在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為偵察工作提供線索、劃定偵察范圍、確定犯罪嫌疑人有無作案時間或確認案件性質、闡明作案過程等[1]。 本研究通過檢測6 種血常規項目隨保存時間的變化,并與紅細胞ATP 含量參數[2]相比較,探討6 種血常規項目聯合應用推斷死亡時間的可行性,以尋求更為簡便推斷死亡時間的方法。
選取健康捐血者12 名, 均為來自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的志愿者,男、女各6 名,無血液疾病或代謝性疾病,年齡25~40 歲,采血前均告知采血量、可能風險并簽訂 《捐血志愿書》。 嚴格依照無菌操作規程,2010 年3 月由執業護士用EDTA 真空采血管各采集全血40 mL。
1.2.1 血樣分組及保存
將全血搖勻后, 即刻將各個血樣以每份500 μL分裝到EP 管中,置于25℃恒溫箱中保存。 各組樣本分別在0、4、8、12、16、20、24、28、32、36、40、44 h 時間點取1 份待檢。
1.2.2 6 種血液常規項目檢測
將血樣搖勻, 然后將EP 管放入Sysmex-Poch-100i 血液分析儀(Sysmex 公司,日本)樣品槽中,測定6 項指標,包括:平均紅細胞體積(MCA)、平均血小板體積(MPV)、紅細胞分布寬度(RDW)、血小板分布寬度(PDW)、淋巴細胞絕對值(W-SCC)、淋巴細胞百分率(W-SCR);同時測定血紅蛋白(HGB)濃度(g/L),以備計算紅細胞ATP 含量。
1.2.3 紅細胞ATP 含量測定
1.2.3.1 紅細胞ATP 待檢標本處理 取40 μL 血樣加入裝有1000 μL 等滲PBS 緩沖液的EP 管中,搖勻,置于干熱器中100℃加熱10 min,自然冷卻后13 000 r/min離心3 min,取上清液即為ATP 待檢標本。
1.2.3.2 ATP 含量測定 采用改良后生物發光法[3]。 全部試劑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產品。
1.2.3.3 紅細胞ATP 含量計算 紅細胞ATP 含量(μmol/gHb)=26×樣本ATP 濃度值/血紅蛋白濃度值。
全部數據采用SAS 9.2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1.3.1 各指標回歸方程及聯合方程分析
對上述6 種血常規項目及紅細胞ATP 含量 (用[項目]表示)隨保存(死亡)時間(用PMI 表示)的變化分別進行線性回歸分析,推導回歸方程,并對相關系數進行相關性檢驗;6 種血常規項目的全部數據匯總,采用最小二乘法擬合出六元一次的聯合方程。
1.3.2 各組殘差(偏離時間)計算
以各項目、指標的原始數據分別代入線性回歸方程和聯合方程,計算殘差(估計保存時間與實際保存時間之差),同一時間點上12 個殘差絕對值的均值為各時間點推測的平均偏離時間,各血常規項目的殘差分別與同一時間點的ATP 指標殘差及聯合方程的殘差進行成對t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6 種血常規項目及ATP 指標與保存時間的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相關分析結果顯示,6 種血常規項目及ATP 指標與保存時間的相關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6 種血常規項目聯合與保存時間的擬合分析,得到擬合方程PMI=-129.07-0.15[MCV]-27.75[W-SCR]-1.68[W-SCC]+3.18[RDW]+0.47[PDW]+2.54[MPV],其r2為0.9663,擬合分析結果顯示,6 種血常規項目在聯合方程中與保存時間的相關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比較來看各方程決定系數(r2)差距較大,6 種血常規項目的決定系數 (r2) 為0.7~0.8,ATP 指標r2為0.9126,聯合方程的r2為0.9663。
6 種血常規項目、聯合方程與ATP 指標殘差結果見表2。 6 種血常規項目平均殘差值在2.44~2.99 之間,ATP 指標平均殘差值為1.86, 聯合方程平均殘差值為1.35。 同時可以看到,6 種血常規項目殘差值在各個時間點上與ATP 指標或聯合方程的殘差值進行成對t 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ATP指標殘差值在各個時間點上與聯合方程的殘差值進行成對t 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

表1 6 種血常規項目及紅細胞ATP 含量與保存時間的線性回歸分析

表2 6 種血常規項目、聯合方程與ATP 指標殘差(偏離時間)的比較(h)
死亡時間常通過死后尸體現象、體液化學變化、直腸溫度、昆蟲學原理等方法進行分析推斷[4-6]。Medea 等[7]曾指出,生命代謝在死后繼續進行直到代謝底物耗竭為止。隨著DNA 技術的發展,一些研究嘗試利用DNA 降解和蛋白質降解規律推斷死亡時間[8-9]。紅細胞ATP 這一參數推斷死亡時間亦具有較好的應用情景[1]。 上述方法或誤差較大,或檢測繁瑣費時。 尋找簡便快捷的死亡時間推斷方法, 應該為廣大法醫工作者所關注。
至于如何判斷某回歸方程的應用價值,龔志強等[1]認為r2>0.9 的因子,其方程可用于死亡時間的推斷。但是劉茜等[10]認為,評價方程不應僅考慮r2值,還應該注意評價方程在推斷死亡時間時產生的預測偏離時間。 筆者較為認同劉茜等[10]的觀點,根據法醫辦案經驗,對死亡時間推斷其誤差應控制在2 h 左右為佳,否則其實際應用意義將大打折扣。
實驗結果顯示,6 種血常規項目其r2值明顯低于ATP,且偏離時間高于ATP,誤差偏大,不適于單獨應用于死亡時間推斷。 但同時也看到,6 種血常規項目的聯合方程其r2值為0.9663,而且偏離時間為1.35 h,均明顯優于ATP 指標,更遠超各血常規單項。陳瑤清[11]和陶濤等[12]均報道應用多種人玻璃體液化學成分推斷死亡時間,后者研究葡萄糖、鉀、鈣[13]、鎂[14-15]、磷和微量蛋白等11 種指標,認為葡萄糖、鉀離子和無機磷與死亡時間的相關性好, 并建立三指標聯合回歸方程;鉀離子與死亡時間最具有線性關系,但由于各自研究中的影響因素差異,造成直線回歸方程斜率和截距的不同[16-20]。用逐步回歸法建立多元回歸方程,可以提高對死亡時間估計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以偏離時間2 h 左右為標準,筆者認為,聯合應用6 種血常規項目是一個較為準確實用的推斷死亡時間的方法, 而且血常規項目檢測極為方便、快捷,價格便宜,實際應用效果優于紅細胞ATP含量這一參數。 這一研究結果還提示,多項目聯合應用其實際推斷效果遠優于單個項目,在死亡時間推斷這一重要研究領域應該對此給予高度重視。
[1] 龔志強,曾憲斌,孫躍剛,等.家兔眼玻璃體液21 種元素含量與PMI 關系的研究[J].法醫學雜志,2002,18(2):67-69.
[2] 韓瑋,程羲,唐暉,等.紅細胞ATP 含量變化與早期死亡時間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法醫學雜志,2008,23(增刊):29-31.
[3] 畢蔚茹,韓瑋,于洋.生物發光法測定紅細胞三磷酸腺苷含量的優化與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05,34(5):421.
[4] Madea B,Rodig A. Time of death dependent criteria in vitreous humor-Accuracy of estimating the time since death [J]. Forensic Sci Int,2006,164(2):87-92.
[5] Honjyl K,Yonemitsu K,Tsunenari S. Estimation of early postmortem intervals by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rectal temperature and non-temperature based postmortem changes [J]. J Clin Forensic Med,2005,12(5):249-253.
[6] Turchetto M,Vanin S. Forensic entomology and climatic change [J]. Forensic Sci Int,2004,146(2):207-209.
[7] Medea B,Henssge C. Estimation of the time since death in the early postmortem period [J]. Forensic Sci Int,2004,144(2):167-175.
[8] Shu X,Liu Y,Ren L,et al. Correlativ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MI and DNA degradation of cell nucleus in human different tissue [J]. J Huazhong Univ Sci Tecnolog Med Sci,2005,25(4):423-426.
[9] 包容,閆平,屈雪菊,等.用流式細胞術檢測白細胞DNA含量推測死亡時間[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28(1):89-92.
[10] 劉茜,武盛國,汪嵐,等.雙眼交替微量取樣檢測兔玻璃體液鉀鎂離子濃度推測死亡時間[J].中國法醫學雜志,2007,22(1):32-34.
[11] 陳瑤清.死后人玻璃體液化學成分規律性改變對推斷死亡時間的法醫學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8.
[12] 陶濤,胥勁,羅通行,等.人體死后不同時間玻璃體液化學成分的變化趨勢[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7(6):898-900.
[13] McLaughlin BG,McLaughlin PS. Equine vitreous humour chemical concentrations:correlation with serum concentrations, and postmortem changes with time and temperature [J]. Can J Vet Res,1988,52(4):476-480.
[14] Nowak R,Balabanova S.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in postmortem human vitreous humour as a test to ascertain the cause and time of death [J]. Z Rechts Med,1989,102(2-3):179-183.
[15] Lincoln SD,Lane VM. Postmortem magnesium concentration in bovine vitreous humour:comparison with antemortem serum magnesium concentration [J]. Am J Vet Res,1985,46(1):160-162.
[16] Gardiner EE,Newberry RC,Keng JY. Avian vitreous humor concentrations of inosine,hypoxanthine,xanthine,uric acid,uracil and uridine as influenced by age and sex: their relevance as indicators of ante-mortem hypoxia [J]. Forensic Sci Int,1990,47(2):123-127.
[17] Madea B,Henssg C,Honig W. References for determing the time of death by potassium in vitreous humor [J].Forensic Sci Int,1989;40(3):231-243.
[18] James RA,HoaLey PA,Sampson BG,et al. Determin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 by sampling vitreous humour [J].Am J Forensic Med Pathol,1997,12(6):1158-1162.
[19] Munoz JI,Suarez-Penaranda JM,Otero XL. A new perspective in the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PMI)based on vitreous[J].Forensic Sci,2001,46(2):209-214.
[20] Munoz Barus JI,Suarez-Penaranda J,Otero XL,et al.Improved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 based on differential behaviour of vitreous potassium and hypoxantine in death by hanging [J]. Forensic Sci Int,2002,125(1):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