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

在城市里,有人穿梭在大街小巷,從事廢品回收,俗稱撿破爛,廢銅爛鐵、舊書老報、空瓶廢罐都在回收之列。但有一種破爛幾乎沒人撿,就是這種沒人撿的破爛,讓一個人走上了發家致富路。
王明遠,江西南昌人。2009年,他在湖北襄陽的一個建筑工地做小工,有一天打開一箱瓷片時發現有幾塊爛了一個角,包工頭知道后要他賠償300塊錢。300元相當于幾天的工資啊,王明遠很著急,就利用工余時間從工地收集了一些大塊破瓷片,用切割機切割打磨出了一整箱小一號的瓷片,和原來攔了角的瓷片規格大小一樣。他拿去給包工頭看,包工頭翻過來倒過去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就同意充抵不再罰錢,并說:“你再多弄一些來,我每箱給你300塊錢?!?/p>
此后,王明遠下班后就到處收集廢瓷片,裁制成小規格瓷片賣給包工頭。他想,既然包工頭要他加工的瓷片,如果拿到外面去賣,應該也會有人要。于是,他把加工好的第一批小號瓷片以30%的代銷費交給一家裝飾材料店試銷,很快就被人買走了。
初試成功,王明遠立即在市郊租了一間農房,專門為那家材料店加工瓷片。那年冬天,來襄陽做工的老鄉大都回去了,有6個留下來的老鄉和他一起干。他當老板,購買了臺式切割打磨機,開始大量加工廢瓷片,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大為提高,在襄陽市擴展了近10個代銷點,員工工資達到千元以上,而王明遠的月贏利額超過了1萬元。
2010年春節期間,王明遠回江西老家過年,鄉親們聽說他在湖北當了老板,很多人就想來他這里打工。這讓他犯難了,因為襄陽不是個大城市,建筑業的規模不大,他的加工廠已經面臨原材料枯竭的危機,如果再添人,怎么養活呢?
王明遠仔細琢磨,想到緊挨著襄陽的古城市是全國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那里可以利用的廢瓷片一定很多,為什么不把廠子搬到那里去呢?既然自己加工的瓷片在襄陽銷路不愁,那在廣州、深圳、珠海這些城市一定也有市場。加工廢瓷片這一行現在還沒有人做,正是發展的大好機會,搶先一步,一定大有前景,能把生意做大做強。
春節后,王明遠到到古城了解情況,果然不出所料,工業區里生產陶瓷的工廠一家挨著一家,廢瓷片堆積如山。他找到一家大廠的業務經理,問他那些廢瓷片怎么處理。經理告訴他,這是廢品,每過一段時間,就要花錢請人拉走。王明遠立即和經理說:“以后就把這些廢品交給我來處理,我不要一分錢,只是注意點不把瓷片弄得太破碎了,我還可以給你們一筆錢?!苯浝硪宦犃⒓赐猓灹?年合同,王明遠以每年1000元的價格買下這個廠的全部廢瓷片。
此后,王明遠又和古城市幾家較大的陶瓷生產廠簽訂了類似合同。他和員工帶著加工的瓷片樣品到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的裝飾材料市場推銷,不少門店愿意代銷或訂購他們的產品。
2010年3月,王明遠在古城市工業區租下一套空置的廠房,注冊了公司,添置、更新了設備。他又從家鄉招來了20多名工人,分成四組,一組專門負責收集瓷片和分類;一組負責劃線、包裝;一組負責切割打磨;一組負責運輸銷售。到了下半年,公司的生產規模比在襄陽時擴大了將近10倍,產品銷往北京、廣州多個城市,月銷售額達到5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