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瑛

譚衡建,祖籍湖南長沙,是一名地質類專業碩士。他的第一次創業,卻與地質無關。經過20多年的苦心研究,他研制出了“康美爾樂”灰指甲、手足癬抗菌液系列產品,使數以百萬計的人群擺脫了灰指甲、手足癬之苦。
第一次創業,大獲成功??墒牵麉s回歸老本行——地質,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他能再次成功嗎?
偶然看到“湖南玉”
2010年的一天,譚衡建路過一建筑工地,看到工人們正將成堆的大石塊倒入碎石機,地質找礦勘探專業出身的他,被一塊大石頭的外形構造所吸引。他上前細看,這哪是一般的石頭,里面分明包裹著有待雕琢的璞玉!
譚衡建買下幾塊“石頭”帶回家,經檢測,被當做建筑材料的“石頭”,是產于湖南的一種極有特色的碧玉,生于前寒武紀6億至10億年間,該玉種硬度為6.5至7.2,與翡翠極為接近。
碧玉全國都有分布,但顏色單一,多為墨綠色。而湖南出產的碧玉,是彩色碧玉。其色彩之豐富,全國少見。
此后,譚衡建開始了尋玉路,他爬羅霄、登雪峰、摸嶺南、掘連云,經過3年多實地調查研究,對湖南玉的分布地域和可供開采的量,心里有了“一本賬”,湖南不僅有玉,而且玉的品質不比全國四大老牌玉低,一些品質還高于全國四大玉。
縱觀藏量,能形成湖南玉產業,這讓譚衡建欣喜不已。
新疆“和田玉”、湖北綠松石、河南“獨山玉”和遼寧“岫玉”,是中國公認的四大名玉。而湖南,除了產出少量中低檔的瑪瑙,從未被列入“產玉之鄉”。
去年11月,經省珠寶協會、省地勘局相關專家鑒定后,譚衡建正式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楚湘碧玉”商標,他將打破“湖南無玉”的歷史記錄。
撬動“湖南玉”產業
我國四大名玉從質地上說它們都屬軟玉,湖南玉相比四大玉質地要硬,更適合雕琢,更難損壞,更好收藏傳承。
傳統的四大玉的資源經過長時間的開采已近枯竭,業內人士都在尋找新的玉種,玉資源亟待保護。譚衡建認為,湖南玉是一種極富潛力的玉資源,它是中國的“第五塊玉”。
玉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氏璧”故事讓人領略了玉的價值。玉石產于大山,在地下深藏了6至10億年,經歷了地球幾億年的“鍛造”,富含了人體所需的硒、鋅、鎳、鈷、錳、鎂、鈣等微量元素。因此,經常玩玉,人體會吸收玉中的微量元素,有益健康,所以有“人養玉3年,玉養人一生”這一說。
玉質地堅硬、細膩潤滑、色彩多樣獨特,再加上精美的雕工,就會成為一件永恒的紀念品。一些精美大件玉雕,雕刻技師根據它們的體態、色彩,再構思作品寓意形態,因此每件精美玉雕作品都是孤本,沒有第二件,它可以成為企業、館所、家庭等的鎮廠、鎮館、鎮宅之寶,其價值難以估量。
近年來,湖南株洲市旅游市場蓬勃興起,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譚衡建認為,株洲缺少讓入惦記的知名旅游紀念品,可利用湖南玉進行加工,形成產業,傳播玉文化,讓湖南玉飾品打出品牌,創造更多收益。
譚衡建投資千萬元,在株洲市高新區栗雨工業園建設了廠區,從全省各地精選、收購的數以干噸計的玉坯料,正等待著雕刻師的雕琢。
撬動湖南的碧玉產業,讓湖南之玉全國聞名,這是譚衡建的夢想,夢想已經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