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琪琪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微博輿論監督的特點及功能探析
梁琪琪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微博的出現催生了輿論監督的新時代,在微博上,公眾擁有充分的自由和條件進行輿論監督活動并且可以自主選擇輿論監督的方式。多種表達方式的出現與使用,使得公眾的話語空間更加擴大輿論監督的范圍更加廣泛、程度更加深入。本文將結合具體的事件分析微博發揮輿論監督的特點及其功能。
微博;輿論;監督

2012年11月20日,一家名為“人民監督網”的網站率先發表了“重慶北碚區區委書記包養情婦并與之淫亂”的文章、圖片及視頻鏈接,隨即被轉發到微博上。不雅視頻爆料經由微博發出后,迅速被各大網站轉載,進而引起了重慶市紀委的注意。
11月23日11點08分,重慶市政府新聞辦的官方微博做出回應,證實互聯網流傳有關不雅視頻中的男性為北碚區區委書記雷政富。11月23日,重慶市委研究決定,免去雷政富北碚區區委書記職務,并對其立案調查。”
這是繼“天價煙局長”周久耕、“表哥”楊達才之后又一位因網絡舉報而“落馬”的官員,但短短63小時就罷免官員,成為網絡反腐的最快“閃電”。63小時的微博反腐,足可以看出在自媒體時代,微博發揮輿論監督的功能之強大。
國內知名新媒體領域研究學者陳永東率先給出了微博的定義:微博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其中有五方面的理解:關注機制:可單向可雙向兩種;簡短內容:通常為140 字;實時信息:最新實時信息;廣播式:公開的信息,誰都可以瀏覽;社交網絡平臺:把微博歸為社交網絡①。
關于輿論監督,清華大學劉建明教授認為:“輿論監督包括工作監督、政策監督和道德監督,是公眾對某人、某事發表批評和揭露性意見”。②而微博監督就是公民在微博平臺上公開發表自己對某一國家事務或社會公共事件的觀點和意見,并使社會管理層通過微博了解民意、處置問題的一種輿論監督方式。
本文考察的是微博的輿論監督功能,首先我們要對輿論進行分析,陳力丹教授指出,一種輿論之所以能夠形成的七個要素是:輿論主體、輿論客體、輿論本體、輿論的數量、輿論的強烈因素、輿論的韌性和輿論的功能表現。
以此來對照微博,從輿論主體上來講,它把用戶分為兩種,實名用戶和匿名用戶,其中實名用戶都是各個領域的名人或組織,匿名用戶則是普通網民,其中后者占據了大部分,他們以微博上的觀點和信息聯結,具有成為輿論主體的潛質;而微博上傳播的信息則以新聞、個性化信息及段子為主流,這些都可能會成為輿論的客體,微博所特有的傳播模式給了公共話題進行聚合與裂變的可能性,加上其強大的“轉發”、“評論”功能,無疑為輿論客體和本體的存在提供了空間。
微博之所以能發揮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這與其屬性及其傳播特點是密不可分的,微博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一下三個方面:
1.草根性。
微博草根性更強,且廣泛分布在桌面、瀏覽器和移動終端等多個平臺上,微博的草根性可從三個角度來看,一是微博的注冊形式簡單,通過郵箱就可完成注冊;二是微博的操作簡便易學;三是微博發布的信息短小精悍。
2.傳播的廣泛性
相關報告顯示截至2011 年6 月底,中國微博用戶數量從2010年底的6311 萬暴增至1.95 億,增幅達208.9%,成為用戶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應用模式。由于使用人數的增多,使得微博信息的傳播具有廣泛性的特點,“微博傳播具有幾何級數效應,比如你有100 個粉絲,每個粉絲再有100個粉絲,即使只有10%的用戶參與了傳播,經過一層層幾何傳播之后,也會有10000 人接觸到傳播的信息。③”眾多的參與人數為微博有效得進行輿論監督提供了基礎。
3.便捷性。
在微博上,140 字的限制導致大量原創內容被生產出來。微博的出現標志著個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博客的出現,已經使公眾人物紛紛開始建立自己的網上形象。然而,博文的創作需要考慮完整的邏輯,這樣大的工作量對于博客作者成為很重的負擔?!俺聊拇蠖鄶怠痹谖⒉┥险业搅苏故咀约旱奈枧_。
1.傳播范圍廣,監督更加全面。
網絡輿論場的勃興,為民眾政治參與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渠道。尤其是近兩年來微博的異軍突起,為民眾政治參與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渠道。從早些年宜黃拆遷案到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和“7·23動車事故”,再到2012年的雷政富事件、畢節的流浪兒童事件無不體現出微博傳播范圍的廣泛,使得本來很難發現的問題被發現,本來潛伏很深的貪官污吏被“檢舉”,也給各級政府和其他相關主體帶來巨大的輿論壓力,“在微博世界中,信息流動與傳遞擁有了少有的自由和開放,公民獲得了更及時的信息來源以及表達機制。④”
2.監督主體范圍廣泛,有利于增強輿論監督效果。
微博的發布不用經過層層的審批和限制,可以提供傳統媒體以外的更多信息, 這可以促進更多的公民使用微博來獲取信息、發表意見。學者閔大洪認為,“當今,網民言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活躍,不論是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還是國際發生的重大事件,都能立刻在網上形成強大的網絡輿論。⑤”近年來,微博已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制造者和引導輿論的助推器。微博的反饋及時、傳播人數眾多,而且受眾面廣、參與度高,在輿論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
3.監督更加迅速及時。
雷政富的案件深刻的體現出了微博的監督迅速及時的特點,從微博爆料到雷政富被罷免僅僅用時63個小時,不到三天時間廳級干部就被免職,是網絡反腐的最快閃電。
微博實現了電腦與手機的終端融合,使內容的傳播速度比其他媒體更便捷、更迅速。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用圖片或文字的形式發送到微博上。從發現信息到發送信息,所有中間環節都由用戶一個人完成,也就做到了真正的快速、及時。
4.使多種媒體形成合力,強化傳統輿論監督。
在雷政富的案件中微博與傳統媒體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輿論監督,微博爆料之后,迅速被天涯等各大網站轉載,進而引起了重慶市紀委的注意,各家報紙、電視臺也紛紛對此事進行報道,進而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合力?;谖⒉┲系妮浾摫O督將與傳統媒體輿論監督形成合力進而彌補傳統輿論監督的不足,強化監督力量。微博輿論監督作為一種新型的輿論監督,其自身并不具有對事情的處理權,其監督能否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的態度與行動。
微博以快速滾動的信息滿足公眾對信息獲取速度的需求,引出話題。但是,微博輿論監督所能影響的范圍限于微博使用用戶,而傳統媒體卻可以彌補這一空白,引起非微博用戶對事件的關注。傳統媒體跟進刊發的事件跟蹤滿足公眾對信息深度的需求,將更多的受眾拉入到對公共議題的討論當中,從而使形成的輿論更具代表性。因此,以微博為連接點,以微博上的群享信息為連接線,將傳統主流媒體與微博平臺連接到一起形成合力,使傳統媒體的監督不再單薄,也使微博監督影響范圍更廣、影響力更強。
結語:
由于微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優勢,使它成為人們參與輿論監督的一個直接快速的平臺,為構建公民輿論的社會空間發揮了特殊的作用。但對微博的輿論監督和社會作用也需冷靜思考,不可過于高估,我們需要合理有度地去利用它,使得微博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成為社會輿論監督的利器。
注釋:
①張詩悅:《微博的特性及其輿論監督功能分析》,《群文天地》,2012年第15期
②劉建明:《輿論傳播》,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版
③“微”商業價值幾許.http://www.zgjjxx.net.cn/2011_13/a19.htm
④郭亮:《微博將帶來什么》,中華工商出版社,2010年版,第60頁
⑤大洪觀點.http://www.zjol.com.cn/,2009(11)
[1]萬麗萍:《微博的特性及其輿論監督功能》,《新聞與傳播研究》,2012年第6期。
[2]郭亮:《微博將帶來什么》,中華工商出版社,2010年版。
[3]喻國明:《微博:一種蘊含巨大能量的新型傳播形態》,《新聞與寫作》,2012年第12期。
[4]喻國明:《微博價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與附加功能》,《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3期。
G206
:A
:1671-864X(2015)10-0105-02
梁琪琪,女(1989.2-)籍貫:河北保定,單位: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歷: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