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龍
(三門峽市人民檢察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及其防范
崔金龍
(三門峽市人民檢察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改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財務風險已是各單位自始至終的一個客觀事實。我國國有企業想要在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
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
1.高負債經營。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實行“撥改貸”改革后,國家財政幾乎不對國有企業增注資本金,一些新建國有企業完全靠銀行貸款建成,成為無資金企業,致使負債比例崎高。有的企業資產負債率達80%以上,還有的甚至超過100%。一旦市場銷售縮減,很難靠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維持資金運轉。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國有企業的債務負擔十分沉重,貸款本息資本包袱越滾越大,企業向前發展舉步維艱,面臨極大的困難。
2.產品結構不合理。當前,我國的經濟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國有企業中就是按計劃經濟體制建立的原有工業布局不盡合理,老企業設別陳舊而無力改造,產品更新換代跟不上,品種單一,質量差,缺乏市場競爭力。再加上企業內部制度不嚴,基礎管理混亂,導致企業效益不斷下降,虧損日益嚴重。據統計,目前占企業總數60%以上的國有企業處于明虧或潛虧狀態,折舊提取嚴重不足,自有流動資產減少,工資性支出和其他非生產性支出卻不僅沒有減少,而且還在不斷上升,國有資產無疑處于空心化境地。同時,許多國有企業仍然存在著生產環節“大而全”、“小而全”,而產品開發和營銷力量相對不足的問題,產品更新不快,售后服務跟不上,市場營銷工作相當薄弱。如果市場營銷工作上不去,國有企業進入市場、開拓市場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不僅會使企業產品的現有市場進一步萎縮,生產經營困難進一步加劇,而且會影響整個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3.不良資產比重加大。巨額的不良資產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資金,增加了企業的債務負擔,另一方面使企業資產流動性降低,變現償債能力減弱,流動比率下降。企業為了發展壯大或者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在負債總水平允許的前提下,進行技術改造投資或投資新的經營項目,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業經營者在進行技改和新項目投資的時候,首先應該把握準確的市場定位和科學的項目論證,切忌主觀臆斷甚至趕時髦;其次是確保新項目產生的資產利潤率高于該項目負債利息率,使企業不因新項目的經營而降低原有項目的利潤水平;再就是新項目的投資本金一定要在預期內(甚至提前)收回。唯有如此,企業才不會因技改或新項目的投入而增加負債,產生不良資產。
1.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企業進行財務活動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風險。勇于承擔并善于分散風險,是企業成功的關鍵。要使財務管理人員明白,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在市場競爭中收益和風險同時存在,企業應遵循風險收益均衡的原則,不能只顧追求收益,不考慮發生損失的可能,在進行財務管理時,必須對每一項具體的財務活動全面分析其收益和安全性,按照風險和收益適當均衡的要求來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方案,同時在實踐中趨利避害,爭取獲得更多的收益。
2.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會使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采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對各種可行方案要認真進行分析評價,從中選擇最優的決策方案,切忌主觀臆斷。具體措施包括:
3.分期等額還本與到期一次還本并列組合。按負債的還本方式,負債可以分為分期等額還本與到期一次還本。分期等額還本是指債務人在負債期內按年(季、月)等額償還本金,這樣能夠減輕還本的壓力,降低風險,但提高了負債資金的成本;到期一次還本不會提高負債資金成本,但一次還本的負擔重,財務風險大。企業如果將兩種還本方式并列組合,既能解決資金短缺的困難,又能降低財務風險。
4.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在公司治理結構中,首先要解決所有者缺位問題。具體解決方法包括:國有資本從競爭性行業退出,國有資本轉讓給非國有資本,股權多元化,在這些基礎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各級政府設立專職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對國企進行管人、管事和管財一體化管理等。其次是董事長與總經理分離,分別代表投資者與經理人來行使對企業的管理權和控制權。最后是財務主管要由董事會委派,向董事會負責,與總經理構成實質性制衡。還有成立監事會,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全過程監督。

F275
: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0-0128-01
鑒于目前我國國有企業風險防范工作薄弱的現狀,本文先從界定財務風險入手,重點分析了國有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然后針對國有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的相應措施,以期能降低企業的風險,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