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娜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賈村鄉西新村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的探究
蘇景娜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賈村鄉西新村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隨著新課改標準的實施,中小院校逐漸加強了對學生學習課程的改革,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授課方式。為加強學生的全面發展,塑造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形象,小學院校開展了體驗式教學。即通過有效學生的各種學習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論文通過對體驗式學習的內涵進行闡述,對當前階段體驗式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了舉例。
體驗式教學;內涵;具體運用

體驗式學習指的是一種在進行數學課程的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授課教師在確定學生基本掌握理論知識后,通過實踐的方式將教學課堂上授課教師傳授的知識進行運用理解以及鞏固。這種學習形式的最主要注重點為學生解題經驗的總結以及數學知識的理解。體驗式學習的特點主要有四點:情境性,學生在相對真實的環境中完成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過程。親歷性,即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應能做到全程參與并且能夠完成課堂的實踐內容。實踐性,即學生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理解以及驗證,加深數學思想的印象。情感性,即體驗式學習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更加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更加尊重學生情感。
(一)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授課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的教授過程中,應加強對于數學理論思想的探究過程,通過與學生的共同探究,逐漸引導學生接近正確的思想,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某荷蘭教育家曾說過,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因此,授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注意加強學生將現實中的實際問題轉換為較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并且解決的能力。
小學數學研究式的學習就是引導學生感受探究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將知識滲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尤其小學數學的理論知識主要是來自于生活現實中的問題解決方法,學生在生活感受、體驗、應用中不斷挖掘發現數學的魅力,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不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不斷的實踐驗證,思維的開發跟動手操作有著很大的關系,而體驗式探究學習的目的就是在強化學生在數學上的思維高度。因此在進行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授課教師應該增加課堂中的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強化自己的數學能力和素質。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授課老師要在課堂上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加深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知識印象,對于學生數學知識框架的組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正方形這部分內容時,授課教師可以剪切若干個正方形圖片,然后發給同學,通過對折等操作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了解正方形的特征,能夠更加形象的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邊長、周長、面積等屬性,此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對紙片進行操作,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更加透徹地掌握圖形的性質,對稱性等。授課教師通過在數學課堂進行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加強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印象。
(三)塑造適宜的學習環境。由于學生學習的特點,間接學習是學生主體的學習方式。尤其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階段,學生的間接性學習使數學知識更加抽象化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所以授課教師應在創設的模擬現實的特定情境中出現對其發展有益的數學探究問題,創設數學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調動小學生進行學習探究的欲望與興趣,產生愿意探究、主動探究的積極情感體驗;喚醒小學生與需要解決的新問題有關的已有知識經驗,實現新經驗與已有經驗的有意義聯結,降低學生與數學之間的阻礙,改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與興趣;指明進一步數學探究方向,促進數學探究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當前數學探究性學習實踐中,存在著形式上的情境創設。
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的表面膚淺情境創設的問題,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缺乏實效性與數學味,沒有充分發揮問題情境的應有功能。授課教師在進行體驗式的實踐活動的準備階段時,應該學生為主體進行實踐活動內容的設置,并且以學生的體驗式教學為主,從當前課堂知識所涉及的數學知識以及生活經驗為輔,遵循數學學科知識系統間的內在邏輯思維,結合與現代生活等有關的數學信息,合理組織與利用教材,整合數學教學內容,建立完善的數學課程知識體系,并且通過蘊藏小學數學知識的問題情境,提高小學生的上課情緒,引導小學生積極進行數學探究思維活動,帶領小學生進入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認知境界。
(四)提高在情景中的運用。由于小學生年紀都比較小,所以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影響其注意力或者改變其思維方向。另外,由于小學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理論知識較少,造成很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學習難度比較大或者數學知識比較枯燥等問題上課時開小差,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順利掌握到所需知識。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數學課程授課教師應該利用小學生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的特點,根據數學教學具體內容制定出一個貼近學生現實生活也比較易于理解的教學情境,使這個環境能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這個情境引導學生在模擬實踐中學習數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對于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并不斷的通過不同的例子去驗證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從而提高授課教師數學課程授課的高效性。
小學院校開展體驗式的授課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能力,并且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同時,授課教師應增加授課方式,通過靈活的授課,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思考,最終使學生的學習成績穩步提升。
[1]趙登明. 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赤子(上中旬),2015,07:241.
[2]劉艷云. 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J]. 學周刊,2015,21:72.
[3]王治峰. 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3:133-134.
[4]武憲亮. 論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3,23:46.
[5]馬麗珍. 探究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教學論壇,2013,41:186-187.
[6]王林利,曹深. 概念圖在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中的應用[J]. 中國電化教育,2006,04:52-54.
G623.5
:A
:1671-864X(2015)09-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