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志偉
(江蘇省無錫立信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無錫 214121)
職業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鮑志偉
(江蘇省無錫立信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無錫 214121)
文章以江蘇省無錫立信中等專業學校為例,就學校6年中開展創業教育實踐的狀況開展了調查和研討工作,總結出開展創業教育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職業院校 創業教育 現狀調查 解決對策
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當前,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大學生自主創業扶持政策,加大了對創業指導與服務的力度,職業院校更是積極開展創業教育的實踐,就創業教育體系的架構和創業實踐進行探索,目的是探索出一些規律。但在實際創業教育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難以使學生達到創業者的素質要求,需要對職業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
江蘇省無錫立信中等專業學校生源主要由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中專組成。從2009年開始,學校與無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合作,成為無錫市第一批開展“創業模擬實訓項目”的學校,每年對在校五年制高職四年級600多名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已經連續進行了六年的創業教育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問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取得的成績
1.學校重視開展創業教育工作,把創業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安排在第四學年的教學任務中。六年培訓的學生近4000名,學生通過創業教育,培養了一定的創業意識,了解了創業必備的實務知識。
2.組織學生參加了每年的創業計劃書大賽,獲得了光華全國大賽一等獎,江蘇省計劃書大賽二等獎,無錫市創業計劃書大賽一、二等獎共20次。學生通過創業計劃書大賽表達自己的創業想法,展示自己的創業項目、實施過程、預期效益,以及展望公司的未來,培養學生系統地運用創業理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過程。
3.學校開辦了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有學生之家、格子鋪、青春驛站、創業苑、立信電腦工作室、理發店等創業項目,每年有近40人到基地參加創業實踐,鍛煉了創業技能。學校多次獲得大學生創業培訓先進單位的稱號。
4.近年來,參加創業教育的學生中有8人創業,其中成功的有炭燒咖啡、立信師生電腦公司等項目。創業學生認為,是學校的創業教育培養了自己的創業理念和創業技能,對自己的成功創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
1.創業教育為我校的必修課,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這些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并且家庭條件較好,在這一階段缺乏創業的欲望,對學習創業課程沒有動力,只是為應付考試而學習。
2.教授創業課程的教師多是年青教師,具有學習新事物、新知識的積極性,但作為創業課的師資,因本身沒有創業的經歷,只是通過一周的創業課程師資培訓,教學中只能做到從書本到書本,是典型的“小雞教小鴨游泳”。
3.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開展的創業項目單一,主要是一些小商店,要買賣的商品都是從批發市場批發,再通過自己店面零賣出去,賺取買賣差價。這些創業實踐基本與所學專業無關,不能提供自己的產品或專業的服務,從而體現不了職業學校學生創業的專業技能特色。
針對目前職業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重點對職業興趣、成績評價模式、創業項目選擇、創業跟蹤服務等開展調查和研討工作。
(一)問卷調查
對江蘇省無錫立信中等專業學校在校五年制高職四年級學生(2010級計算機、會計、商務日語專業)共145名進行了職業興趣、學習創業課程的目的、感興趣的內容、成績評價等問卷調查。調查了解到:86%的學生的職業興趣是畢業后做會計、日語翻譯、文員等崗位的工作,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占14%,說明就業是大多數學生的選擇;83%的學生學習創業課程的目的是這門課的考試成績合格,只有17%的學生認為通過學習培養自己的創業意識和能力;76%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是公司初創、游戲等有師生互動的內容,只有24%的學生對市場營銷和財務管理等理論性較強內容喜歡;成績評定有兩種選擇:一種為傳統的試卷考試模式,選擇該模式的學生為3%,另一種為網上作業占15%,上課回答問題占15%,商業計劃書占70%的模式,選擇該模式的學生為75%,說明高職生對創業課程還是喜歡課堂訓練、作業等成績占比例大些的成績評價模式。
(二)召開研討會
邀請職業院校的創業教育教師一起就在校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學生的特點、創業項目選擇、職教集團在創業教育中的作用等問題進行研討。
研討會達成的共識是:第一,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是高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依賴技能來進行工作,高職學生的層次性決定了高職學生更多的是進行創業,而不是創新;第二,在校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學生的特點是性格開朗,喜歡與人打交道,對自己的人生有想法,能踏實地做事,具有吃苦耐勞的品質,學習與表現常常是班級里的兩頭,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差一些的學生多,也有少量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
由于學生在校內創業基地進行創業實踐,創業項目的選擇就成為核心問題,爭論比較大的是創業項目是否需要與學校設置的專業有關。因為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還在不斷學習中,并不十分熟練,如果選擇與專業有關的項目,則可能虧損,而選擇與專業無關的項目,如開辦賣食品和日用品的小商店,則容易獲利。
如何看待這種“盈虧”現象?實際上學校創業實踐基地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里,創業公司面對的客戶是需求比較單一的學生,而真實的市場是開放、需求多樣又充滿競爭,這種“盈虧”只能看做是對成本、風險意識的培養,而不能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盈虧”看待。
讓學生在校內創業基地進行創業實踐,就是讓學生在應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識別風險與機會、整合資源以開創新企業、對企業進行管理等方面的創業能力。這樣,學生開辦的創業項目就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和管理要求,為客戶提供比較滿意的產品或專業的服務,從而使創辦的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
通過調查和研究,為了職業院校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提出以下建議:
(一)學校領導要重視和支持
在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工作,涉及教學計劃的制訂、師資的選配、創業實踐基地的場地、資金扶持、激勵政策等多方面,只有學校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才能使學校的創業教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使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得以提高,促進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實現更好地就業。
(二)創業課程的師資應具備創業經歷
學校的創業課教師和各專業教師應學習創新創業理論,在取得學校同意與支持的基礎結合自己專業開展創業實踐,積累創業實戰的經驗,如開辦校園翻譯社、旅行社、會計記賬公司、動漫動畫公司、電腦技術服務公司、淘寶網店等,使自己不僅在上課時給學生講得好,還能對學生的創業實踐給予正確指導,真正做到具有創業理論和實踐能力的教師。
(三)加強學生創業項目的指導與扶持
學生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進行創業,如不能提供自己的產品或專業的服務,要成功創業是困難的。因此,學校對學生在創業實踐基地開辦的創業項目要精心指導,從政策上鼓勵、扶持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業項目,學校的創業指導教師和相關專業教師要跟蹤服務,使這些項目不但能開辦,還能發展。
(四)發揮職教集團在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職教集團基本上都是由中高職業院校、行業協會、企業組成,學校開展的創業教育應充分整合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支持教師到企業鍛煉,鼓勵教師參與社會行業的創新創業實踐,并從集團內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作為兼職教師,共同組建校外創業實踐基地,合作開發創業項目,使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創業實踐。這樣,學生不僅能接受創業理論學習,還能在真實的創業環境中得到鍛煉,從而具備創業的理念和技能,為今后的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1]朱永強,何永強,黎云漢.高職學生創業中的管理挑戰分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