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峰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吉林長春130033)
2013年底爆發的烏克蘭危機主要是由于烏政治失范而導致的社會秩序紊亂,加之社會轉型的失敗,導致烏國內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立場都出現了分化。烏克蘭的政治危機,導致地區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俄羅斯、美國、歐盟都受到了烏克蘭危機的影響。雖然克里米亞并入了俄羅斯,但是俄羅斯的外交政策還有待加強。
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后,俄羅斯所倡導的“歐亞一體化”進程仍然在繼續,但是其發展并不順利,主要受到了以下幾種因素的沖擊。其一,俄羅斯被西方制裁后,經濟逐漸滑坡,進入到2014年,已經呈現零增長,乃至負增長狀態。如果持續下去,俄羅斯的經濟吸引力將逐漸下降,并對其擴張能力造成極大的影響。其二,自“關稅同盟”建立,俄羅斯的工業產品不斷地涌入兄弟國家市場,而且金融行業也不斷地沖擊著其他國家。其三,“關稅同盟”促使成員國之間的商品可以自由流通,但是在沒有統一貨幣的情況下,匯率的差距必然導致貨幣戰,因此而引起貿易戰。
從地域來看,烏克蘭坐落于俄羅斯的西部,是其主要的安全屏障。普京復任俄羅斯總統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推進歐亞一體化建設,建立歐亞聯盟,其中,解決烏克蘭問題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美國和歐盟也非常關注烏克蘭的戰略地位,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會由于受到地緣限制而很難成為歐亞帝國。
在地緣政治的背后,烏克蘭危機也意味著歐洲國家已經陷入了安全困境當中。但是,歐盟并不會因此而放棄烏克蘭,而是參與到與美國和俄羅斯的博弈中,美國鼓勵烏克蘭發動“民主革命”,無視烏克蘭的地緣環境和現實利害。歐盟在軟實力方面對烏克蘭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特別是生活方式和發展方向都會受到歐盟的影響。雖然,俄羅斯經濟在發展模式上對烏克蘭無法產生足夠的吸引力,但是與俄羅斯的同根血脈,要讓烏克蘭完全擺脫俄羅斯是很難的。
受到北約聯盟、歐盟“雙東擴”等各項舉措的影響,俄羅斯在多年的發展中受到排擠,導致戰略空間逐漸縮小,經濟實力逐漸被削弱。在俄羅斯經濟發展中,烏克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其直接關乎俄羅斯什么時候能夠再成為超級大國,在世界上重新塑造輝煌。很顯然,烏克蘭決定著俄羅斯的未來發展,甚至于關乎到其日后的興衰。無論是美國也好,歐盟也罷,俄羅斯絕對不會退讓,更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博弈,以維護烏克蘭這個“核心利益”。烏克蘭出現嚴重的危機,與西方不無關系,然而面對如此局面,西方國家也顯得手足無措,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克里米亞回到俄羅斯的“懷抱”中。造成現在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就在于美國的對俄政策不夠明確,在沒有讀懂俄羅斯和理解普京的情況下,只是一味地與俄羅斯處于敵對狀態,就必然會導致不良的后果。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文化,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特別是文化傳統,更是無法分割開來。受烏克蘭危機的影響,俄烏關系已經趨于對立,雖然中間曾一度趨于緩和,但是由于受到了嚴重的創傷,要徹底地修復則需要一個長期過程。最為令人擔憂的就是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地區的局勢,需要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共同解決。兩個國家的領導人都知道,如果問題處理不當,所造成的嚴重后果要遠遠地超過烏克蘭危機。此外,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人民本是同一血脈,特別是民風和民俗都非常相似,現在由于烏克蘭危機導致兩國人民之間的情感出現了隔閡,并影響了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通過談判解決兩國之間的關系是較為有效的途徑,但要經歷長期的過程。
2014年對于俄羅斯來說是多事之秋,自克里米亞事件以來,俄經歷了歐美多輪制裁,經過了馬航空難之后,制裁再次升級。美國于2014年7月29日對俄羅斯所實施的新一輪制裁,已將俄羅斯金融和軍事劃到制裁范圍內,包括中斷能源以及技術出口,并對俄羅斯經濟發展項目暫停融資。幾乎是同一時間內,歐盟也實施制裁,中斷與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外貿銀行、天然氣工業銀行、農業銀行和發展銀行的往來,另外,還對俄羅斯石油勘探和開采領域的技術和有關設備加以限制。但是,并沒有因此而解決烏克蘭危機。
關于烏克蘭危機產生的原因,學者眾說紛紜。從西方學者的角度而言,由于西方對俄羅斯的戰略失敗,導致了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俄羅斯并不會因為接受了西方的幫助而改變原有的立場。美國的一些專家認為,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敵人,這似乎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有人認為,主要是因為美國的決策團隊缺乏對俄羅斯的必要了解,才會出現這樣的失誤。從俄羅斯的角度而言,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無論是社會歷史,還是經濟、人文等,都存在著必然的關系。不可否認,俄烏危機所產生的效應正在俄羅斯境內蔓延,尤其是商業發展領域。長期的計劃拜物主義導致俄羅斯國內仍然存在著為計劃而戰的現象,導致仍然生產過時產品。這些陳舊而效率低下的生產模式,推進了當期資本化水平的下降。但是,在俄羅斯還出現了另一種現象,就是看起來宏觀經濟運行良好,無論是財務預算,還是對外貿易都有盈余。但是,這種看似有理的環境,吸引著資本向這里流動,借貸規模逐漸擴張,結果出現了市場萎縮的趨勢。在2007年以前,俄羅斯的證券市場都呈現出增長態勢,但是現在來看,那僅僅是一個初級階段,進入到2008年,證券市場就開始迅速下滑,快速地進入到最低點。專家從下跌的股指中尋找邏輯規律,發現2005年的經濟飛躍并沒有給俄羅斯帶來長久的利好。也就是說,在俄羅斯經濟快速增長的2005—2007年,是金融市場的泡沫經濟,結果導致了虛擬的繁榮景象。如果查看一下2007年俄羅斯的債務危機,就會發現國家和企業的債務總量都在增長,使俄羅斯的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但也加大了其對世界金融的依賴性。當世界局勢波動,俄羅斯的經濟危機就會大規模地擴散。烏克蘭危機很自然地就會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
2014年初,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如果俄烏間沖突升級,俄羅斯的GDP將會萎縮1.8%,并因而導致短期內政治風險,如果危機的影響是短暫性的,那么,俄羅斯經濟有可能會出現小幅度增長。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危機而蒙受經濟制裁,使得經濟危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升級。在這種高風險情況下,俄羅斯的盧布在外匯市場上將持續波動貶值,資本投資相繼降低,消費逐漸放緩,國內失業率會有所增加。為了阻止盧布嚴重下跌,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干預匯市的總量達到376億美元,如果烏克蘭危機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俄羅斯經濟將進入尾部風險,有望2015年出現經濟復蘇的勢頭。
俄羅斯要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烏克蘭經濟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在獨聯體國家中,俄羅斯掌控著經濟大權,卻需要其他兄弟國家的支持。特別是烏克蘭作為俄羅斯西部的屏障,如果退出獨聯體,那么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爭取將難有希望。除了俄羅斯要建立的歐亞經濟聯盟之外,包括關稅同盟都會逐漸瓦解。俄羅斯所建立的歐亞經濟聯盟中,缺少了烏克蘭,其與美國以及歐盟的競爭力量將嚴重被削弱。
俄羅斯總統普京要對前蘇聯地區國家重新整合,但是受到烏克蘭危機的影響,使地區矛盾以及民族關系越來越復雜化。比如,俄羅斯要出兵克里米亞,烏茲別克斯坦則出面反對。而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國是以俄語居民為主的國家,宣稱要加入到俄羅斯聯邦。對普京所計劃的實現獨聯體地區經濟—體化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綜上所述,蘇聯解體后,烏克蘭危機是歐亞地區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其所反映出來的不僅是烏克蘭國內的政治、經濟矛盾問題,而且也意味著蘇聯解體的后遺癥還存在,并對俄羅斯一貫倡導的“歐亞一體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危機是令人不愉快的,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危機是促動變革的開始。經歷了烏克蘭危機之后,俄羅斯經濟受到了影響,但是,在俄羅斯當局果斷性的行為干預下,新的經濟復蘇起始點將產生。
[1]B·馬烏.經濟危機初期的原因和教訓:俄羅斯的觀點[J].俄羅斯研究,2008(6).
[2]Michael Alexeev,Robert Conrad.The Russian Oil Tax Regime: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2009,1(50).
[3]王憲舉.烏克蘭危機尚未緩解——負面影響極其深遠[J].人民論壇,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