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剛 吳 靖
(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江蘇淮安223001)
【國際經貿】
香港從轉口貿易向離岸貿易轉型的原因及影響
宋新剛 吳 靖
(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江蘇淮安223001)
轉口貿易曾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其對外貿易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內地全面對外開放,內地企業逐步轉變出口方式,加之香港港口運營成本高昂、航運競爭力下降等因素影響,香港轉口貿易日益衰落,逐漸為離岸貿易所取代。香港從轉口貿易向離岸貿易轉型,帶動了香港服務業轉型升級,使亞太貿易中心的地位得以加強,促進了香港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的發展,推動了珠三角地區產業發展,同時為上海自貿區發展離岸貿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
香港;轉口貿易;離岸貿易
作為國際著名商品貿易中心,香港的轉口貿易歷史悠久,長期以來一直是其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內地的改革開放和香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曾一度推動了其轉口貿易的高速發展。近年來,受碼頭費用高昂、加入WTO后內地全面對外開發、內地企業轉變出口方式等因素影響,香港的轉口貿易發展陷入停滯,取而代之的是離岸貿易的迅猛發展,香港作為亞太貿易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增強。從轉口貿易轉向離岸貿易,將給香港及內地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一)轉口貿易發展概況
香港是一個著名的轉口貿易港,轉口貿易曾經是其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20世紀50年代,受朝鮮戰爭影響,香港轉口貿易得到迅速發展。1951年香港轉口貿易額為38.83億港元,占香港出口總額的87.6%。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香港制造業外移,其轉口貿易額快速上升,轉口貿易占GDP的比重從1978年的14.2%增加至2007年的149.2%。轉口貿易對香港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逐步擴大。同時,轉口貿易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香港物流、金融、咨詢、展覽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離岸貿易發展概況
香港離岸貿易額占外貿總額的比重已由1988年的18.6%上升至2012年的65%。《香港服務貿易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06年香港離岸貿易額為23465億港元,轉口貿易額為23265億港元,從該年起,香港離岸貿易額均高于轉口貿易額。2011年香港離岸貿易額達4.46萬億港元,為同期轉口貿易額的1.36倍。2002—2011年,香港離岸貿易額年均增幅超過200%,遠高于同期轉口貿易130%的增幅。離岸貿易的發展也帶動了服務貿易增長,提升了香港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一)轉口貿易額日益萎縮
1.加入WTO后內地開啟全面對外開放
加入WTO之后,內地貿易條件不斷優化,對外貿易額每年呈兩位數增長,隨著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政府行政審批權逐級下放,內地外向型企業可以自由和國外公司直接進行貿易,直接導致內地經香港的轉口貿易額大幅萎縮。2012年香港轉口貿易額為657億港元,僅為2000年的36.3%。隨著內地沿海港口群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香港轉口港的競爭優勢被逐漸削弱。
2.香港港口運營成本高昂,航運競爭力下降
香港碼頭貨柜處理費居全球第一,是深圳和高雄的2倍,是韓國的3.5倍,上海的4倍。與此同時,隨著內地港口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部分港口的集裝箱處理數量已接近甚至超越香港。2013年全球二十大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中,內地有8個港口入圍,其中上海和深圳躍居世界第一和第三大集裝箱港,而香港排名已滑落至第四位。傳統在香港境內完成的中低端物流和貿易業務已越來越多通過離岸貿易形式逐步轉移到深圳和珠三角其他地區。
3.內地企業轉變出口方式
2004年,內地《對外貿易法》正式修訂實施,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國民待遇逐步落實,內地企業對外直接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部分內地制造的商品繞道香港通過其他港口直接進行出口。此外,近年來在出口成本中運費上升超過70%,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商品價格越來越透明,企業想方設法降低出口費用,香港高昂的貨柜處理費也是內地出口企業止步香港的主要原因。
(二)離岸貿易迅速崛起
在貿易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格局下,香港的要素稟賦發生了動態變化:香港轉口貿易所依賴的傳統要素稟賦優勢,諸如現代化的港口設施、自由港的便利清關、優越的地理位置等優勢被不斷弱化;而離岸貿易所依托的全球貿易網絡、快速的信息獲得與處理、低廉的公司運營費用,豐富的外向型人力資源和迅捷的金融服務等優勢被進一步強化。香港具備發展離岸貿易的必要條件,在控制全球貿易網絡、實施全球價值鏈管理等方面的要素稟賦優勢得到凸顯。近年來,香港離岸貿易迅速崛起,一方面得益于內地沿海省份生產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內地貿易支援服務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港口迅速崛起的直接作用結果。
(一)帶動了香港服務業轉型升級
經過幾十年轉口貿易的快速發展,香港在國際運輸、保險、金融、通訊服務等諸多傳統服務領域均獲得長足發展,如今這些優勢在香港發展離岸貿易方面仍然在發揮重要作用。在離岸貿易模式下,貿易中間商扮演著供應鏈管理、整合和優化的角色,從而又促進了與貿易有關的服務外包和集成。這些服務環節的外包,促使傳統貿易服務產業不斷細分,新興的貿易服務部門不斷涌現帶動了香港服務業轉型升級。
(二)亞太貿易中心地位得以加強
隨著香港貿易結構的不斷優化,本地出口產品大量減少,轉口貿易額逐年下降,但貿易總額呈不斷上升態勢。離岸貿易的快速增長及境外生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使香港的貿易實力持續增長,亞太貿易中心地位得到不斷加強,進而推動了香港從傳統國際貿易中心向現代國際貿易中心的轉型。香港亞太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與離岸貿易的迅速發展成互相促進關系。一方面,國際貿易中心創造了各種有利條件,集聚了大量的跨國公司,進而有助于促進香港離岸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香港離岸貿易的快速發展,又進一步鞏固了亞太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三)促進了香港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發展
香港擁有與內地最緊密的貿易關系,2013年內地與香港貿易額為4010.1億美元,同比上升17.5%,占內地對外貿易總額的9.6%,香港已成為內地第四大貿易伙伴和最主要的出口市場。離岸貿易的快速發展將使人民幣大量在香港集聚,使之成為內地以外最具規模的人民幣資金池,進而有效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建設。
(四)推動了珠三角地區產業發展
香港緊鄰珠三角地區,其發展離岸貿易需要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區優越的港口、倉儲設施,這對珠三角地區包括制造業在內的產業總體發展,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具有顯著、直接的促進作用。
(五)為上海自貿區發展離岸貿易提供經驗借鑒
建立全球國際貿易中心是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國際貿易中心是打造國際經濟、金融、航運中心的重要基礎和條件。目前上海港集裝箱貨物吞吐量已躍居全球首位,且上海位居大陸海岸線中間,是東部經濟發展中心,長三角區域經濟龍頭,與日、韓隔海相望,地理區位優越,具備進一步發展離岸貿易的潛在優勢。離岸貿易是上海自由貿易區發展的目標功能之一,離岸貿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而香港離岸貿易多年的發展經驗也值得上海自貿區學習和借鑒。
[1]曲鳳杰.我國內地和香港貿易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J].經濟研究參考,2008(7):31-33.
[2]蕭怡欽.試論香港轉口貿易面臨的主要問題[J].經濟經緯,2003(6):68-72.
[3]周運源,楊洲.新時期香港對外貿易的若干問題[J].國際經貿探索,2008(8):26-29.
[4]李莉.香港轉口貿易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1964~2007年[J].亞太經濟,2009(3):114-117.
[5]郭興艷.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香港進入離岸貿易階段[N].第一財經日報,2013-08-01.
[6]沈克華,彭羽.離岸貿易與香港國際貿易中心地位的演變——兼論對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啟示[J].亞太經濟,2013(3):143-148.
(責任編輯:馬 琳)
F740.2
A
2095-3283(2014)12-0021-02
宋新剛(1968-),男,漢族,江蘇泗洪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吳靖(1992-),男,漢族,安徽六安人,學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