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麗萍
[關鍵詞]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高尿酸血癥
中圖分類號:R544.1;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6_0498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6.19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是社區中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加強高血壓人群的社區防治和管理,是每個社區全科醫生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收集了本社區2472名退休人員的體檢資料,并對其進行統計學分析,觀察社區高血壓患者合并高脂血癥、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西湖街道參加企業退休體檢且資料齊全的體檢者2472名,其中男846名,女1626名,年齡44~97歲,平均(63.27±8.85)歲。
1.2方法:體檢者清晨空腹抽靜脈血5ml,1.5h內分離血清,使用Beckman(cx4)全自動分析儀檢測,血清膽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診斷標準:高血壓采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1],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者既往有高血壓史;高脂血癥以總膽固醇(TC)>5.72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mmol/L;糖尿病診斷參照1997年ADA/WHO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PG)≥7.0mmol/L;血清尿酸(SUA)測定用URIC_PAP Method氧化酶法測定法,SUA正常參考值男、女均為115~428umol/L,水平>428umol/L為SUA增高;消瘦:身體質量指數(BMI)<18.5kg/m2;超重:24≤BMI<28kg/m2;肥胖:BMI≥28kg/m2。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版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我國人群50年來高血壓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我國約有2億高血壓患者,但是總體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明顯較低,分別是50%、40%、10%[1]。本次體檢檢出高血壓1507人,檢出率60.96%,檢出率較高,可能與研究人群平均年齡較高(63.27±8.85)歲有關。通過此次觀察可知隨著年齡的增大高血壓的患病率升高,差異有顯著性。這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中提到的我國人群高血壓流行的一般規律相符。血脂代謝、糖代謝紊亂和尿酸升高可促使高血壓患病率升高[2]。同時調查顯示高血壓組的TG、FPG、UA各項指標的水平均高于血壓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通過對高血壓組人群中合并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情況統計:高血壓組有1021人(67.75%)伴一種或多種代謝異常。代謝綜合征(MS)是心血管病的多種代謝危險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壓、糖、脂代謝異常、高尿酸血癥等在個體內的集合狀態。MS的發生是復雜的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與MS多種疾病的發生機制有關[3]。有大量的報道顯示高血壓患者中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基礎血尿酸水平是高血壓發病的最強的獨立預報因子[4]。Mazzali及Sanchez分別于2001年和2008年用相同的方法培育出輕度高尿酸血癥的大鼠模型,均得出血壓與尿酸水平呈正相關的結論,而應用不同的降尿酸藥物進行處理后,血壓情況均得到了明顯改善[5]。社區醫生平時在管理的高血壓患者,往往是一些MS的人群,我們應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增加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減輕體重及戒煙,改善血尿酸、血糖、血脂等指標,運用綜合手段管理高血壓患者,有效地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降低病殘及死亡率。
參考文獻
[1]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4.
[2]方順源,朱曉霞,金達豐,等.高血壓與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癥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1):35.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11.
[4]Froman JP, Choi H, Curhan GC. Uric acid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risk of in cident hypertension[J]. Arch Intern Med,2009,169:155-162.
[5]Mazzali M, HughesJ, Kim YG, et al. Elevated uric acid increases blood pressure in the rat by a novel crystal_independent mechanism[J]. Hypertension JT_Hypertension,2001,38(5):1101-1106.
(收稿日期:2014_5_22)endprint
[關鍵詞]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高尿酸血癥
中圖分類號:R544.1;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6_0498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6.19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是社區中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加強高血壓人群的社區防治和管理,是每個社區全科醫生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收集了本社區2472名退休人員的體檢資料,并對其進行統計學分析,觀察社區高血壓患者合并高脂血癥、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西湖街道參加企業退休體檢且資料齊全的體檢者2472名,其中男846名,女1626名,年齡44~97歲,平均(63.27±8.85)歲。
1.2方法:體檢者清晨空腹抽靜脈血5ml,1.5h內分離血清,使用Beckman(cx4)全自動分析儀檢測,血清膽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診斷標準:高血壓采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1],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者既往有高血壓史;高脂血癥以總膽固醇(TC)>5.72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mmol/L;糖尿病診斷參照1997年ADA/WHO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PG)≥7.0mmol/L;血清尿酸(SUA)測定用URIC_PAP Method氧化酶法測定法,SUA正常參考值男、女均為115~428umol/L,水平>428umol/L為SUA增高;消瘦:身體質量指數(BMI)<18.5kg/m2;超重:24≤BMI<28kg/m2;肥胖:BMI≥28kg/m2。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版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我國人群50年來高血壓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我國約有2億高血壓患者,但是總體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明顯較低,分別是50%、40%、10%[1]。本次體檢檢出高血壓1507人,檢出率60.96%,檢出率較高,可能與研究人群平均年齡較高(63.27±8.85)歲有關。通過此次觀察可知隨著年齡的增大高血壓的患病率升高,差異有顯著性。這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中提到的我國人群高血壓流行的一般規律相符。血脂代謝、糖代謝紊亂和尿酸升高可促使高血壓患病率升高[2]。同時調查顯示高血壓組的TG、FPG、UA各項指標的水平均高于血壓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通過對高血壓組人群中合并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情況統計:高血壓組有1021人(67.75%)伴一種或多種代謝異常。代謝綜合征(MS)是心血管病的多種代謝危險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壓、糖、脂代謝異常、高尿酸血癥等在個體內的集合狀態。MS的發生是復雜的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與MS多種疾病的發生機制有關[3]。有大量的報道顯示高血壓患者中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基礎血尿酸水平是高血壓發病的最強的獨立預報因子[4]。Mazzali及Sanchez分別于2001年和2008年用相同的方法培育出輕度高尿酸血癥的大鼠模型,均得出血壓與尿酸水平呈正相關的結論,而應用不同的降尿酸藥物進行處理后,血壓情況均得到了明顯改善[5]。社區醫生平時在管理的高血壓患者,往往是一些MS的人群,我們應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增加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減輕體重及戒煙,改善血尿酸、血糖、血脂等指標,運用綜合手段管理高血壓患者,有效地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降低病殘及死亡率。
參考文獻
[1]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4.
[2]方順源,朱曉霞,金達豐,等.高血壓與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癥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1):35.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11.
[4]Froman JP, Choi H, Curhan GC. Uric acid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risk of in cident hypertension[J]. Arch Intern Med,2009,169:155-162.
[5]Mazzali M, HughesJ, Kim YG, et al. Elevated uric acid increases blood pressure in the rat by a novel crystal_independent mechanism[J]. Hypertension JT_Hypertension,2001,38(5):1101-1106.
(收稿日期:2014_5_22)endprint
[關鍵詞]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高尿酸血癥
中圖分類號:R544.1;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6_0498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6.19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是社區中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加強高血壓人群的社區防治和管理,是每個社區全科醫生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收集了本社區2472名退休人員的體檢資料,并對其進行統計學分析,觀察社區高血壓患者合并高脂血癥、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西湖街道參加企業退休體檢且資料齊全的體檢者2472名,其中男846名,女1626名,年齡44~97歲,平均(63.27±8.85)歲。
1.2方法:體檢者清晨空腹抽靜脈血5ml,1.5h內分離血清,使用Beckman(cx4)全自動分析儀檢測,血清膽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診斷標準:高血壓采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1],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者既往有高血壓史;高脂血癥以總膽固醇(TC)>5.72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mmol/L;糖尿病診斷參照1997年ADA/WHO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PG)≥7.0mmol/L;血清尿酸(SUA)測定用URIC_PAP Method氧化酶法測定法,SUA正常參考值男、女均為115~428umol/L,水平>428umol/L為SUA增高;消瘦:身體質量指數(BMI)<18.5kg/m2;超重:24≤BMI<28kg/m2;肥胖:BMI≥28kg/m2。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版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我國人群50年來高血壓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我國約有2億高血壓患者,但是總體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明顯較低,分別是50%、40%、10%[1]。本次體檢檢出高血壓1507人,檢出率60.96%,檢出率較高,可能與研究人群平均年齡較高(63.27±8.85)歲有關。通過此次觀察可知隨著年齡的增大高血壓的患病率升高,差異有顯著性。這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中提到的我國人群高血壓流行的一般規律相符。血脂代謝、糖代謝紊亂和尿酸升高可促使高血壓患病率升高[2]。同時調查顯示高血壓組的TG、FPG、UA各項指標的水平均高于血壓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通過對高血壓組人群中合并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情況統計:高血壓組有1021人(67.75%)伴一種或多種代謝異常。代謝綜合征(MS)是心血管病的多種代謝危險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壓、糖、脂代謝異常、高尿酸血癥等在個體內的集合狀態。MS的發生是復雜的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與MS多種疾病的發生機制有關[3]。有大量的報道顯示高血壓患者中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基礎血尿酸水平是高血壓發病的最強的獨立預報因子[4]。Mazzali及Sanchez分別于2001年和2008年用相同的方法培育出輕度高尿酸血癥的大鼠模型,均得出血壓與尿酸水平呈正相關的結論,而應用不同的降尿酸藥物進行處理后,血壓情況均得到了明顯改善[5]。社區醫生平時在管理的高血壓患者,往往是一些MS的人群,我們應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增加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減輕體重及戒煙,改善血尿酸、血糖、血脂等指標,運用綜合手段管理高血壓患者,有效地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降低病殘及死亡率。
參考文獻
[1]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4.
[2]方順源,朱曉霞,金達豐,等.高血壓與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癥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1):35.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11.
[4]Froman JP, Choi H, Curhan GC. Uric acid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risk of in cident hypertension[J]. Arch Intern Med,2009,169:155-162.
[5]Mazzali M, HughesJ, Kim YG, et al. Elevated uric acid increases blood pressure in the rat by a novel crystal_independent mechanism[J]. Hypertension JT_Hypertension,2001,38(5):1101-1106.
(收稿日期:2014_5_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