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萍 于忠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聯合治療;貝那普利;氨氯地平;氫氯噻嗪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6_0516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6.27老年高血壓作為高血壓的一種特殊類型,正日益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有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壓患者經過有效降壓治療能顯著減少心血管病發生率和病死率。臨床常采用藥物治療老年高血壓,有單一和聯合用藥,效果不一。因此,為了能使血壓控制達標,近年來幾乎所有的降壓臨床試驗都采用了聯合治療方案。聯合治療能有效干預多種升壓機制,增強降壓效應,延長降壓作用時間,減少或抵消不良反應,保護靶器官。近10年來,降壓治療已經從單藥序貫治療方案或階梯治療方案向聯合治療方案發展,并成為臨床降壓治療的主導方案。為此,我們觀察比較單用ACEI類、ACEI聯用CCB及ACEI聯用CCB及小劑量利尿劑3種降壓方案治療老年人高血壓的臨床療效。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杭州市東新街道社區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老年高血壓住院或門診患者95例,所有入選患者遵循自愿原則,且均符合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嚴重心、腦及腎等并發癥疾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齡60~80歲,平均(68.42±3.54)歲,病程6~12年。按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標準,診斷2級高血壓48例,3級高血壓47例。
1.2方法:采用隨機平行分組對照方法將上述受試對象分為3組,A組:30例,收縮壓(SBP)(175.42±10.61)mmHg,舒張壓(DBP)(92.72±4.12)mmHg,給予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連續6周;B組:32例,SBP(176.93±10.32)mmHg,DBP(92.26±4.31)mmHg,給予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連續6周;C組:33例,SBP(175.83±10.25)mmHg,DBP(93.73±4.32)mmHg,給予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氫氯噻嗪片:12.5mg,每日一次,連續6周。觀察內容:①血壓水平:每天測量坐位右上肢血壓各3次,取其平均值,觀察治療6周后血壓下降幅度及是否達到目標血壓水平的百分率。②心率、肝、腎功能變化。③不良反應:有無干咳、頭痛、踝部水腫、疲乏等情況。
1.3統計學處理:所有結果均經SPSS13.0版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組間血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配對t檢驗及t檢驗,率的比較Fisher精確概率法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3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的比較:3組患者治療前血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降壓治療2周后血壓開始下降,第6周各組血壓與起始血壓比較,SBP、DBP均明顯下降,并處于穩定狀態,配對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C組與A、B組治療6周后的SBP、DBP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各組降壓達標率比較:C組與A、B組SBP、DBP降壓達標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聯合用藥是高血壓治療趨勢,《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也指出為使降壓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應,可采用兩種或多種不同機制的降壓藥物聯合治療[1]。聯合治療是優化高血壓治療模式的重要策略,2級以上高血壓患者或超過目標值20/10mmHg者應采用聯合治療方案[2,3]。ACEI、CCB及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聯合應用具有以下優勢:1)CCB類主要通過阻斷血管平滑肌細胞上的鈣離子通道發揮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以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為基礎的降壓治療方案可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卒中風險,長效CCB制劑具有降壓作用溫和,不易使血壓波動過大,本身具有逆轉左心室肥厚等特點,符合老年高血壓降壓的原則[4]。2)ACEI類作用機理是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發揮降壓作用。此類藥物對于高血壓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護和心血管終點事件預防作用。3)CCB類具有直接擴張動脈的作用,ACEI類通過阻斷RAAS,既擴張動脈,又擴張靜脈,故兩藥有協同降壓作用。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常見產生的踝部水腫,可被ACEI消除。4)利尿劑的不良反應是激活RAAS,可造成一些不利于降低血壓的負面作用。而與ACEI合用則抵消此不利因素。此外,ACEI由于可使血鉀水平略有上升,從而能防止噻嗪類利尿劑長期應用所致的低血鉀等不良反應。針對老年人多合并易致心功能、肺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此治療方案無明顯臨床禁忌證。綜上所述,在老年人中以長效ACEI、CCB及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的聯合應用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同時克服了單一大劑量藥物的不良反應,并可提高服藥依從性,對于老年高血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劉力生,王文,姚崇華,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30.
[2]李儉春.老年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的選擇[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0,9(9):595-598.
[3]唐新華.高血壓社區防治的標準化和個體化[J].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4(6):451-454.
[4]郭冀珍,姚莉萍.老年高血壓治療進展[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1,Ⅱ(3):169-171.
(收稿日期:2014_6_10)endprint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聯合治療;貝那普利;氨氯地平;氫氯噻嗪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6_0516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6.27老年高血壓作為高血壓的一種特殊類型,正日益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有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壓患者經過有效降壓治療能顯著減少心血管病發生率和病死率。臨床常采用藥物治療老年高血壓,有單一和聯合用藥,效果不一。因此,為了能使血壓控制達標,近年來幾乎所有的降壓臨床試驗都采用了聯合治療方案。聯合治療能有效干預多種升壓機制,增強降壓效應,延長降壓作用時間,減少或抵消不良反應,保護靶器官。近10年來,降壓治療已經從單藥序貫治療方案或階梯治療方案向聯合治療方案發展,并成為臨床降壓治療的主導方案。為此,我們觀察比較單用ACEI類、ACEI聯用CCB及ACEI聯用CCB及小劑量利尿劑3種降壓方案治療老年人高血壓的臨床療效。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杭州市東新街道社區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老年高血壓住院或門診患者95例,所有入選患者遵循自愿原則,且均符合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嚴重心、腦及腎等并發癥疾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齡60~80歲,平均(68.42±3.54)歲,病程6~12年。按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標準,診斷2級高血壓48例,3級高血壓47例。
1.2方法:采用隨機平行分組對照方法將上述受試對象分為3組,A組:30例,收縮壓(SBP)(175.42±10.61)mmHg,舒張壓(DBP)(92.72±4.12)mmHg,給予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連續6周;B組:32例,SBP(176.93±10.32)mmHg,DBP(92.26±4.31)mmHg,給予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連續6周;C組:33例,SBP(175.83±10.25)mmHg,DBP(93.73±4.32)mmHg,給予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氫氯噻嗪片:12.5mg,每日一次,連續6周。觀察內容:①血壓水平:每天測量坐位右上肢血壓各3次,取其平均值,觀察治療6周后血壓下降幅度及是否達到目標血壓水平的百分率。②心率、肝、腎功能變化。③不良反應:有無干咳、頭痛、踝部水腫、疲乏等情況。
1.3統計學處理:所有結果均經SPSS13.0版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組間血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配對t檢驗及t檢驗,率的比較Fisher精確概率法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3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的比較:3組患者治療前血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降壓治療2周后血壓開始下降,第6周各組血壓與起始血壓比較,SBP、DBP均明顯下降,并處于穩定狀態,配對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C組與A、B組治療6周后的SBP、DBP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各組降壓達標率比較:C組與A、B組SBP、DBP降壓達標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聯合用藥是高血壓治療趨勢,《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也指出為使降壓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應,可采用兩種或多種不同機制的降壓藥物聯合治療[1]。聯合治療是優化高血壓治療模式的重要策略,2級以上高血壓患者或超過目標值20/10mmHg者應采用聯合治療方案[2,3]。ACEI、CCB及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聯合應用具有以下優勢:1)CCB類主要通過阻斷血管平滑肌細胞上的鈣離子通道發揮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以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為基礎的降壓治療方案可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卒中風險,長效CCB制劑具有降壓作用溫和,不易使血壓波動過大,本身具有逆轉左心室肥厚等特點,符合老年高血壓降壓的原則[4]。2)ACEI類作用機理是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發揮降壓作用。此類藥物對于高血壓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護和心血管終點事件預防作用。3)CCB類具有直接擴張動脈的作用,ACEI類通過阻斷RAAS,既擴張動脈,又擴張靜脈,故兩藥有協同降壓作用。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常見產生的踝部水腫,可被ACEI消除。4)利尿劑的不良反應是激活RAAS,可造成一些不利于降低血壓的負面作用。而與ACEI合用則抵消此不利因素。此外,ACEI由于可使血鉀水平略有上升,從而能防止噻嗪類利尿劑長期應用所致的低血鉀等不良反應。針對老年人多合并易致心功能、肺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此治療方案無明顯臨床禁忌證。綜上所述,在老年人中以長效ACEI、CCB及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的聯合應用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同時克服了單一大劑量藥物的不良反應,并可提高服藥依從性,對于老年高血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劉力生,王文,姚崇華,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30.
[2]李儉春.老年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的選擇[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0,9(9):595-598.
[3]唐新華.高血壓社區防治的標準化和個體化[J].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4(6):451-454.
[4]郭冀珍,姚莉萍.老年高血壓治療進展[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1,Ⅱ(3):169-171.
(收稿日期:2014_6_10)endprint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聯合治療;貝那普利;氨氯地平;氫氯噻嗪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6_0516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6.27老年高血壓作為高血壓的一種特殊類型,正日益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有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壓患者經過有效降壓治療能顯著減少心血管病發生率和病死率。臨床常采用藥物治療老年高血壓,有單一和聯合用藥,效果不一。因此,為了能使血壓控制達標,近年來幾乎所有的降壓臨床試驗都采用了聯合治療方案。聯合治療能有效干預多種升壓機制,增強降壓效應,延長降壓作用時間,減少或抵消不良反應,保護靶器官。近10年來,降壓治療已經從單藥序貫治療方案或階梯治療方案向聯合治療方案發展,并成為臨床降壓治療的主導方案。為此,我們觀察比較單用ACEI類、ACEI聯用CCB及ACEI聯用CCB及小劑量利尿劑3種降壓方案治療老年人高血壓的臨床療效。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杭州市東新街道社區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老年高血壓住院或門診患者95例,所有入選患者遵循自愿原則,且均符合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嚴重心、腦及腎等并發癥疾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齡60~80歲,平均(68.42±3.54)歲,病程6~12年。按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標準,診斷2級高血壓48例,3級高血壓47例。
1.2方法:采用隨機平行分組對照方法將上述受試對象分為3組,A組:30例,收縮壓(SBP)(175.42±10.61)mmHg,舒張壓(DBP)(92.72±4.12)mmHg,給予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連續6周;B組:32例,SBP(176.93±10.32)mmHg,DBP(92.26±4.31)mmHg,給予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連續6周;C組:33例,SBP(175.83±10.25)mmHg,DBP(93.73±4.32)mmHg,給予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氫氯噻嗪片:12.5mg,每日一次,連續6周。觀察內容:①血壓水平:每天測量坐位右上肢血壓各3次,取其平均值,觀察治療6周后血壓下降幅度及是否達到目標血壓水平的百分率。②心率、肝、腎功能變化。③不良反應:有無干咳、頭痛、踝部水腫、疲乏等情況。
1.3統計學處理:所有結果均經SPSS13.0版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組間血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配對t檢驗及t檢驗,率的比較Fisher精確概率法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3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的比較:3組患者治療前血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降壓治療2周后血壓開始下降,第6周各組血壓與起始血壓比較,SBP、DBP均明顯下降,并處于穩定狀態,配對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C組與A、B組治療6周后的SBP、DBP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各組降壓達標率比較:C組與A、B組SBP、DBP降壓達標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聯合用藥是高血壓治療趨勢,《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也指出為使降壓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應,可采用兩種或多種不同機制的降壓藥物聯合治療[1]。聯合治療是優化高血壓治療模式的重要策略,2級以上高血壓患者或超過目標值20/10mmHg者應采用聯合治療方案[2,3]。ACEI、CCB及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聯合應用具有以下優勢:1)CCB類主要通過阻斷血管平滑肌細胞上的鈣離子通道發揮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以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為基礎的降壓治療方案可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卒中風險,長效CCB制劑具有降壓作用溫和,不易使血壓波動過大,本身具有逆轉左心室肥厚等特點,符合老年高血壓降壓的原則[4]。2)ACEI類作用機理是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發揮降壓作用。此類藥物對于高血壓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護和心血管終點事件預防作用。3)CCB類具有直接擴張動脈的作用,ACEI類通過阻斷RAAS,既擴張動脈,又擴張靜脈,故兩藥有協同降壓作用。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常見產生的踝部水腫,可被ACEI消除。4)利尿劑的不良反應是激活RAAS,可造成一些不利于降低血壓的負面作用。而與ACEI合用則抵消此不利因素。此外,ACEI由于可使血鉀水平略有上升,從而能防止噻嗪類利尿劑長期應用所致的低血鉀等不良反應。針對老年人多合并易致心功能、肺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此治療方案無明顯臨床禁忌證。綜上所述,在老年人中以長效ACEI、CCB及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的聯合應用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同時克服了單一大劑量藥物的不良反應,并可提高服藥依從性,對于老年高血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劉力生,王文,姚崇華,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30.
[2]李儉春.老年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的選擇[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0,9(9):595-598.
[3]唐新華.高血壓社區防治的標準化和個體化[J].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4(6):451-454.
[4]郭冀珍,姚莉萍.老年高血壓治療進展[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1,Ⅱ(3):169-171.
(收稿日期:2014_6_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