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華 高巖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推進,我國養殖業有了巨大的變化和發展,其中肉雞養殖逐漸成為一些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通過對萊州市農村地區肉雞養殖業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研究,認為萊州市肉雞養殖尚未形成規模,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銷售模式還存在弊端。提出了政府應加大對養殖戶的資金支持,建設養殖小區,加強養殖技術服務與培訓,大力推行畜牧業保險,建立風險預防機制等措施推動肉雞養殖業的發展。
[關鍵詞]肉雞養殖;養殖戶;萊州市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4)12-0086-02
一、萊州市肉雞養殖業發展現狀
(一)以小規模散戶養殖為主
雖然萊州市在肉雞養殖發展中注重將傳統的一家一戶養殖方式向集中養殖和規模養殖方向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傳統的散戶養殖方式仍然占有重要地位,養殖規模在6000只以下的養殖戶占全市總養殖戶的90%。萊州市初具規模的養殖場的注冊資金大都在5萬~15萬元之間,遠遠達不到現代經濟規模化的要求。
(二)飼料成本偏高
在飼養肉雞過程中需投入非常多的成本,主要包括雞苗成本、飼料成本、藥物成本、水電煤費用以及人工成本等,在養殖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是飼料成本。目前,飼料市場管理還不完善,價格競爭并不充分,會經常出現壟斷定價行為,價格的最終決定者依然是飼料廠家。大多飼料代理商仍按出廠價格加上一定比例的提成和運費將飼料賣給養殖戶,養殖戶在市場上處于被動地位,沒有議價話語權。
(三)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弱
目前,萊州市在動物疫病示范區項目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從抓好基礎工作和關鍵環節入手,已初步建成了動物疫病控制體系、防疫監督體系、疫情監測體系和防疫屏障體系,疫病區建設和畜產品衛生質量控制手段和水平也基本達到了國家規定標準。
但是在發生突發事件時,養殖戶的應變能力依然較弱,例如,2004年當禽流感爆發并蔓延時,由于許多散戶養殖設施條件較差,以及在平時肉雞飼養管理方面缺乏科學指導,面對這一突發事件不知所措,致使銷售數量和價格都受到嚴重影響,對肉雞養殖戶的打擊非常大。
二、萊州市肉雞養殖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難以形成規模經濟
萊州市肉雞養殖主要以散戶養殖為主,而小規模養殖散戶的劣勢就是經濟底子薄,資金不足,難以擴大養殖規模,同時,擴大經營所需的資金來源不暢,也制約了養殖規模的擴大,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益。由于肉雞市場價格波動頻繁,短期內市場不確定性極大,對抗風險能力較差的散戶養殖者來說,規模擴大意味著風險系數擴大,經營風險問題成為制約養殖戶擴大經營規模的重要因素。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養殖戶只能選擇小的經營規模,無法形成規模經濟。
(二)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
目前,萊州市現有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一些基層科技推廣組織甚至處于癱瘓狀態。20世紀90年代后,政府部門在技術推廣方面進行了改革,有的把鄉鎮科技推廣站直接交給鄉鎮政府進行直屬管理,而有些鄉鎮把技術推廣站直接改變為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更有些鄉鎮企業直接撤銷技術推廣站,使農業科學技術不能轉化為農村生產力,為農業更好的服務。而一些養殖散戶由于缺乏先進的科技指導,造成了日常飼養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既增加了養殖成本,又導致了肉雞患病率高,而肉雞患病率的提高又會降低飼料轉化率,影響出欄產量,最終使成本增加,收益減少。
(三)銷售模式存在弊端
養殖戶面對的最大風險是銷售風險,因為銷售受阻就意味著養殖戶不能回收資金。目前,在萊州市的農村地區,商販營銷模式在肉雞的銷售中占絕對支配地位。商販掌握較多的肉雞市場價格和市場需求信息,從而能幫助養殖戶擺脫肉雞銷售困境,專門從事生產,節省了尋找市場的時間和精力。但這種營銷方式也有其弊端:一是一旦遇到自然災害或者市場不景氣的情況,所帶來的風險就會給養殖戶造成極大的損失,而這些風險損失只能由養殖戶自己承擔;二是商販追逐利潤的心理常常使其不滿足于獲得中介的傭金,而是從中控制肉雞價格,擴大自身獲利空間,從而降低了養殖戶的利潤水平。由于肉雞的出欄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過了生產周期(通常不超過50天),繼續飼養會給養殖戶帶來負的邊際收益,所以即使當時價格受到商販人為的壓低,有時養殖戶也不得不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價格。所以說營銷中的弱勢地位大大影響了養殖戶的獲利能力,使養殖戶承擔了大部分的市場風險。
三、發展萊州市肉雞養殖業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應加大對養殖戶的資金支持
地方財政應加大對肉雞養殖戶的補貼,這是增加養殖戶收入的最直接途徑。而金融手段是國家扶持肉雞養殖業的最主要途徑。所以,國家在金融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根據農業經濟的多元化特點,農村信用社應該結合農業結構的變化,不斷增加新的信貸品種,在資金上大力支持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品種肉雞養殖,推動有規模的特色肉雞養殖基地的形成。為了引導養殖戶進行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政府應對規模化經營的養殖戶提供貸款優惠政策,提高養殖戶的積極性。
(二)建設養殖小區
目前傳統的“單戶散戶”的養殖方法已經很難適應市場的發展,規模經濟已經廣泛被養殖戶所接受,肉雞產業逐漸向專業化和規模化生產方式發展。在肉雞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出現的養殖小區,彌補了肉雞養殖生產分散的缺點。養殖小區從生產到銷售形成一條龍服務,對生產的每個環節都要進行嚴格規范,保障生產出高品質安全的產品;并且養殖小區具有自身獨特優勢,可更好地降低肉雞疫病風險,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水平;同時,養殖小區對肉雞糞便按技術規范要求進行處理,在創造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政府應該大力建設養殖小區,使肉雞養殖形成一定的規模。通過廣泛宣傳,打消群眾顧慮,動員養殖戶積極參與養殖小區的建設,轉變肉雞養殖業的生產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肉雞養殖,實現萊州肉雞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使養殖戶獲得更多的收益。
(三)加強養殖技術指導與培訓
政府應重視當地肉雞生產技術的推廣和創新,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使養殖技術指導服務真正深入到每一個養殖戶,定期為養殖戶提供技術講座和上門指導,并編寫肉雞養殖技術指導書籍,提高廣大農戶的養殖技術。
(四)大力推行畜牧業保險,建立風險預防機制
肉雞生產經常處于自然和社會經濟多重風險的威脅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來自疫病和自然災害的威脅。養殖風險成為困擾肉雞生產的一大難題,因此,有必要通過推行畜牧業保險來建立風險預防機制,幫助養殖戶在災害面前抵御風險,減少損失。
從長遠來看,應逐步形成由保監會監管、國家農業主管部門管理、政策性保險公司特許下的商業保險公司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動的農業政策性保險經營模式。養殖戶可以較小的代價將肉雞生產和經營風險轉移給保險組織,使養雞業的風險分散化。當風險發生時,養殖戶可以從保險組織那里取得經濟補償,從而快速恢復生產,保障肉雞生產能夠持續穩定發展。
同時鄉鎮政府應通過重點加強肉雞重大疫病防治和獸藥、飼料監督管理,建立家禽疫情測報站,加大對肉雞疫情的普查和疫情檢測工作,經常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抽查,從而增加對疫病的控制力度,為肉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總之,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村肉雞養殖業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只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推動肉雞養殖業的現代化,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農村肉雞養殖業的實質性發展,從而在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三農問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肉雞養殖業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靜.林下牧雞的飼養管理[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2(8).
[2]張來生.影響肉雞市場波動的因素[J].中國禽業導刊,2013(6):8.
[3]李薇.林下生態土雞的養殖技術[J]. 貴州畜牧獸醫,2011(2).
[4]王萬平.羅曼蛋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上)[J]. 農家致富,2010(2).
[5]周雅玲.重慶市璧山縣肉雞產業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8.
(責任編輯: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