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宇琨 錢欣悅
摘要:本文以2011-2013年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審計數據為依據,對我國審計市場的結構從審計市場集中度以及規模經濟變化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發現我國民間審計市場總體來說呈現出了集中度寡占型的市場結構,“四大”仍占據我國大型事務所前列,但我國本土大型事務所的競爭能力明顯加強,發展迅猛,呈現出規模經濟的特征,已打破四大的壟斷格局。本土中小型會計事務所效率較低,發展較為緩慢。我國本土事務所的效率仍落后于先進水平,審計市場的結構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市場集中度;規模經濟;效率
1引言
從世界審計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審計市場的變化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從1986年的“八大”到1989年“六大”到1998年的“五大”最終造假丑聞使安達信的瓦解,2002年審計市場形成了“四大”的格局[1]。國際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不斷地競爭、合并,審計市場形成了集中趨勢不斷加強的特點。2002年Sarbanes-Oxley法案的出臺、SEC對超大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的限制、審計輪換制的實施使得“四大”對市場份額控制有所松動。
我國審計市場的建立以1980年財政部《關于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的頒布為標志,三十多年來,我國的民間審計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由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成立較晚,以及80年代市場經濟改革的特殊歷史背景,使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并未像西方國家一樣經歷一個長期市場培育期,國外大型事務所從進軍我國市場開始,就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出于對本國審計機構的不自信、與國際接軌、在海外上市等需求,我國中大型上市公司也傾向于聘任“四大”來進行審計。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力量不斷強大,審計市場的結構也在不斷變化。
我國審計市場與成熟的西方審計市場最大的區別表現在市場集中度上,從2000年3月24日,財政部頒布《會計師事務所合并暫行管理辦法》開始,政策上推動市場集中度提高。2007年開始中注協發布了《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等政策法規,進一步推進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發展目標。對審計市場結構的分析是了解審計市場競爭狀況,評價市場績效的基礎,目前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分布狀況、集中度以及市場份額,國際“四大”近年來在我國審計市場的寡占情況是否發生變化,本文圍繞以上問題,試圖深入探究近年來我國民間審計市場結構的變化及現狀。
2審計市場結構研究文獻綜述
最早的審計市場結構研究出現在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民間審計市場上“八大”形成,引起了審計市場格局的變化,學術界希望對“八大”格局的形成是否形成行業壟斷的問題做出合理的分析與解答,Zeff和Fossum(1967)[2]認為要深入了解審計市場競爭情況,必須研究事務所的成長、發展和自身特性,從而了解其市場行為,他們以1964年美國639家上市公司為樣本,以客戶收入、資產等在總和中的占比推斷事務所市場份額,發現“八大”取得了壟斷地位,但各事務所都呈現出了一定專業化。后來又有學者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選取不同指標對不同事務所市場份額和專業性進行衡量,大多數研究都表明審計市場集中度在不斷地提高,表現出寡頭壟斷的結構,比如:Rhode et al(1974)[3]、Tomzyk和Read(1989)[4]、Pong(1999)[5]等。
我國也有許多學者對民間審計市場結構進行了衡量,夏冬林等(2003)[6]以2001年上市公司披露的支付給事務所的費用為標準,使用行業集中度、利潤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三個因素評判審計市場競爭度,我國審計市場競爭激烈的結論。審計行業自身的激烈競爭是造成我國事務所獨立性不高,違規操作頻頻出現的原因之一。易琮(2002)[7]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的收入資料對其市場份額進行分析,認為盡管我國審計市場集中度相比西方國家仍然較低,但在 1997 - 2000 年,集中度有不斷提高的趨勢。周紅(2002)[8]通過分析認為我國大事務所太小,小事務所太少,建議在扶持大所發展的同時應鼓勵小所發展,2005年通過分析發現國際審計市場的集中度有降低趨勢,并從理論上說明了審計市場集中度應與股票市場集中度相適應。胡文霞、逄俊(2005)[9]用“貝恩分類法”對 2002 年業務收入排名前4、 10、 30 位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收入、注冊會計師人數占全行業總收入、總人數的比重分析,認為我國審計市場集中度較低,我國當前審計市場應屬于競爭型。葉豐瀅(2007)[10]以審計收費為度量基礎,得出我國A股審計市場已出具多頭壟斷格局。王敏(2011)[11]對我國審計市場2005-2009的結構狀況進行了分析,發現相比于西方國家,我國審計市場集中度較低。陳璐(2013)[12]認為我國審計市場發展較晚,且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我國審計市場以行政力量占主導、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集中程度較低。她利用審計市場經驗數據對我國審計市場的結構和變化的誘因進行了分析,發現我國審計市場處于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場結構。
國內外學者的諸多研究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礎和借鑒,本文將收集最新的市場數據對我國審計市場結構進行評價和分析。
3實證研究
由于證監會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后才能披露年報,在我國,上市公司審計需求占審計總需求的絕大部分,且只有具備證券期貨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才可能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同時,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主要從2011—2013年上市公司審計的角度進行審計市場的結構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數據處理使用了EXCEL2007。
本部分先通過對民間審計數據、參與上市公司年報審計的事務所數量變化等,總體上分析市場結構變化;再以不同的指標為基礎,分析審計市場集中度,從指標角度衡量市場結構特征;最后按事務所規模進行分類劃分,分析何種規模等級的事務所效率高,對目前我國民間審計領域的競爭狀況進行研究評價。
31 審計市場總體結構分析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百強信息,整理得到了2011-2013分別綜合評價前十的會計師事務所名稱及其每年的業務收入情況。
表1 2011-2013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10信息
201120122013
事務所名稱業務收入(萬元)事務所名稱
業務收入(萬元)名稱事務所業務收入(萬元)
普華永道中天
295,67403
普華永道中天
32262922
普華永道中天
335,14101
德勤華永
292,84366
德勤華永
30445093
德勤華永
288,12329
安永華明
227,74933
瑞華
24370908
瑞華
277,59264
畢馬威華振
192,84214
安永華明
22364646
立信
250,91105
立信
150,41840
立信
17735714
安永華明
236,43379
中瑞岳華
131,67216
畢馬威華振
21357574
畢馬威華振
234,71741
天健
90,74628
大信
13655699
天健
134,14563
信永中和
84,13884
天健
11051516
大華
123,78793
國富浩華
88,74794
信永中和
104103
信永中和
117,51718
大華
80,32630
大華
10080752
大信
110,05473
總體來說,會計師事務所的收入三年來呈遞增趨勢,入圍十強的會計師事務所總體變化不大。2011年及以前,國際“四大”的中國分所,在我國審計市場上穩居前四強,且與中國本土所拉開了較大的差距,2012年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與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瑞華在當年進入行業前四,改變了國際“四大”在我國的格局,2013年,立信也躋身前四。國際“四大”的壟斷格局被進一步打破。說明我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在近兩年發展較快。
① 指某行業中最大幾家企業市場份額占的市場總份額的比重。數值越高行業集中度越高,反之,越低。
② 赫芬達爾指數反映行業中企業的總數和規模分布,是該行業中所有企業市場份額平方的總和。美國司法部的《合并指引》指出HHI指數在實踐中的運用標準:HHI大于1800,市場為高度集中;HHI位于1000一1800間,市場被視為適度集中;HHI小于1000,市場的集中度相對較低。
③ 信息來自美國審計總署(GAO)官網
表2 會計師事務所2011-2013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參與情況
年報年度201120122013
上市公司總數236224712534
事務所參與數504740
從表2中可以看到,從2011年到2013年,我國上市公司總數呈現增加趨勢,而參與上市公司年報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家數卻不斷減少,說明我國審計市場集中度在總體上呈現出不斷集中的趨勢。從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參與審計的事務所數量減少主要是由于事務所合并加劇。
表3 “四大”與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產出率對比
年度201120122013
①“四大”師均產出率337543420834820
②其他事務所師均產出率117151124710311
①/②288304338
為了分析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均產出情況,計算了師均產出率(師均產出率=事務所總收入/注冊跨及時人數),發現“四大”的產出效率遠遠高于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且有差距不斷加大的趨勢。
32 市場集中度研究
321 測算方法與數據選擇
集中度能最直觀的體現市場的結構特征。行業集中率(CRn)①最為常用,但它不能反映出這個行業相關市場中競爭的企業的總數;赫芬達爾指數(HHI)②具有數學上絕對法和相對法的優點是較理想的市場集中度計量指標,它可以衡量企業的市場份額對市場集中度產生的影響。本文同時選用行業集中率(CRn)與赫芬達爾指數(HHI)反映市場的集中度。
本文從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獲得了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上市公司的數目以及事務所業務收入的數據,分別以這兩個指標為基礎衡量市場份額,對審計市場集中率進行了描述性分析。
322 研究結果
表4 2011-2013年以事務所業務總收入為標準市場集中度分析
年度201120122013
CR4(%)411138733720
CR8(%)597361316074
CR20(%)831385388663
HHI597925886057626
根據貝恩對美國產業的壟斷和競爭分析,我國審計市場目前呈現出中集中度寡占型的市場結構。以事務所業務收入為標準CR4三年來呈下降趨勢,說明業務收入前四強的會計師事務所所占市場份額有所下降。CR8在60%左右波動,CR20呈略微上升趨勢,總體來說以業務收入為基礎的市場集中度三年來變化不大。
HHI指數輕微下降,根據美國司法部的《合并指引》給出的標準,HHI位于1000以下,市場集中度較低。
表5 2011-2013年以審計上市公司數目為標準市場集中度分析
年度201120122013
CR4(%)346044944521
CR8(%)521462366267
CR20(%)708184738538
HHI493726817868905
以事務所審計上市公司數目為標準,CRn指標都呈現出逐年上升,尤其是2011年—2012年上升非常明顯,與2011年前十大事務所中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與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二者的客戶數得到合并有很大的關系。從HHI指數來看,市場集中度有所增加但仍然較低。
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的美國審計市場已經較為成熟,美國審計市場的集中度非常高,2013年CR8達到99%③,我國的審計市場集中程度與美國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
33 規模經濟變化分析
331 測算方法與數據選擇
產業組織理論中測定規模經濟的方法主要有:生存競爭法、利潤分析法、統計成本法和技術比較法(余東華,2004)[13]由于審計行業有成本、利潤等相關數據不易獲得的特殊性,故選擇生存競爭法測算審計市場的規模經濟。
生存競爭法最早由施蒂格勒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他認為,不同規模的廠商會通過競爭促使行業篩選出效率最高的企業,進一步產生該行業的最佳規模經濟。具體測定過程為:先按照一定規模標準對目標行業的廠商分類,然后計算不同規模等級的廠商在不同時期內所占市場份額比重;若某規模等級廠商所占比重呈現增加趨勢,則該等級的廠商效率較高,存在規模經濟效應;若某規模等級廠商所占比重呈現下降趨勢,則該等級的廠商效率較低,規模經濟效應不明顯。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將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人數作為事務所規模的衡量指標對2011-2013年審計市場進行進一步研究。將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劃分為:國際四大、CPA人數>1000人、500人 332 研究結果 表6 2011-2013不同規模等級事務所的市場份額變動 事務所規模等級 占事務所業務總收入的份額(%) 差異 2011201220132013—2011 國際四大(4家)4914%4266%3535% -1379% CPA人數>1000人(5家)1762%2364%2985%1223% 500人 1453%1593%222% CPA人數<500人(25家)1962%1919% 1921%-041% 圖1 2011-2013不同規模等級事務所的市場份額變動圖 表6和圖1對近三年我國審計市場上不同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所占市場份額的變化進行了直觀的描述,據此,得出以下結論: (1)國際“四大”對審計市場的占比最大,但呈現出比較明顯的下降趨勢。 國際“四大”在審計市場上的占比從2011年的近50%,下降到了2013年的3535%,下降近14%,效率下降,對市場的壟斷地位已一去不復返。 (2)國超內大所發展迅猛,規模經濟提升顯著。 國內超大所(CPA人數>150人)隨著市場的發展,發展迅猛,市場份額日益提升,與國際“四大”的市場份額差距在逐年縮小,甚至有趕超“四大”的勢頭,呈現出了一定的規模經濟特征,這與我國近年推動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政策引導密不可分,也體現出我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的競爭能力不斷加強,大型事務所見競爭加劇。 (3)中小事務所規模效率較低,規模不經濟。 中小事務所的效率隨事務所規模的減小而遞減,CPA人數在500—1000人的事務所所占市場份額略微上升但幾乎沒有變化,CPA人數小于500的會計師事務所所占市場份額在逐步降低,說明市場需求對事務所的規模要求不斷提高。 4結論與局限性 我國民間審計市場總體來說呈現出了“中集中度寡占型”的市場結構,“四大”仍占據我國大型事務所前列,但我國本土大型事務所的競爭能力明顯加強,發展迅猛,呈現出規模經濟的特征,已打破四大的壟斷格局。本土中小型會計事務所效率較低,發展較為緩慢。 從產出水平來看我國本土事務所與四大間差距還較大。近三年來我國本土的會計師事務所發展迅速,且出現了一些注冊會計師超過千人的超級大所,雖然事務所總收益較高,但人均收入較低。整體效率仍然遠遠落后于先進水平。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應更加注意事務所總體質量和水平的提升,不只是一味地求大。當然,我國審計市場還不夠完善,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只是對目前我國審計市場的總體結構進行了描述性的分析,更好地把握審計市場的結構還可以從審計的地域性、審計對象的行業特征、事務所專長等方面更加深入分析,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史蒂文斯著 陳玉新譯領袖的風險:世界頂級會計師事務所揭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
[2] Zeff SA,and RLFossum,An Analysis of Large Audit Client[J]Accounting Reviews (April),1967,42(2):298-230
[3] Rhode J,GMWhitsell and RLKelsey,An Analysis of Clint-Industry Concentrations for Large Public Accounting Firms[J]Accounting Review(October),1974
[4] Stephen Tomczyk,William J ReadDirect measurement of supplier concentration in the market for audit services[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1989,9(1): 98-106
[5] Christopher KMPongAuditor Concentration: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for the UK Audit Market 1991-1995[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1999,26(3) & (4):451-475
[6] 夏冬林 林震昃我國審計市場的競爭狀況分析[J]會計研究2003(3)
[7] 易琮有關審計市場集中度問題的探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2(5):35~39
[8] 周紅法、英、美會計審計市場結構和集中度比較及其對中國的借鑒[J]會計研究2002(10):57~62
[9] 胡文霞 絳俊我國審計市場結構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5(10): 70-73
[10] 葉豐瀅審計市場結構、審計師行業專門化行為與審計價格競爭——來自我國A股行業細分市場的證據[D]廈門:廈門大學2007
[11] 王敏中國審計市場結構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3
[12] 陳璐我國審計市場結構變遷及其誘因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
[13] 余東華新產業組織理論及其發展[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2):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