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菁
摘要:農業上市公司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其經營績效對我國農業有重要影響,本文對2010-2012年50家不同子行業的農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運用因子分析法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成長能力、股本擴張能力進行經營績效的實證分析,一方面為投資者提供決策依據,另一方面指明農業各子行業的優劣勢。研究結果表明:農業上市公司各子行業三年的績效水平發展不平衡,飼料業的經營績效均位于行業最高,農業綜合與林業位于行業平均水平之下,林業連續三年都處于末位,且各個子行業的各項發展能力也不平衡,波動較大。
關鍵詞:農業子行業;因子分析;經營績效
引言
農業產業結構指農業內部及其與相關產業的構成關系,農業產業的內部結構即不同產業結構比重,我國農業部將農業內部產業結構劃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四部分。建立合理的農業產業結構可以使農業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農業內部各個生產部門、生產項目之間的物質能量進行相互轉化;農村中勞動力資源充分合理利用。國內農業各子行業發展不平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已經開始從只重視糧食生產向經濟作物生產轉變,從只重視種植業向農、林、牧、漁全面發展轉變。
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應與農業產業化相互配合、相互協調。農業產業化最突出的是以市場為導向而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卻缺乏市場引導。在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有眾多類型的產業經營組織,最有生命力的組織反映了市場的需求,也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其中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型是主要形式,農業上市公司是農業龍頭企業的代表,因此我們選擇以農業各子行業的上司公司為代表來分析農業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現狀、經營績效。農業部將我國的農業內部結構劃分為四部分但上市公司A股板塊中將農業上市公司分為農業綜合、飼料業、種植業、漁業、林業5個子行業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與準確性,我們對農業內部結構分析分為這五個子行業。
近年農業備受關注,涉及農業上市公司的文獻也較多,主要是分析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現狀及影響因素。目前對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等。蔡蓉運用因子分析法對2003年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進行了評價分析,認為這一期間農業子行業業績分化明顯[1];曲建華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對31家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了研究,得到農業上市公司應該對影響業績的主要指標值來進行提高[2];楊軍芳、鄭少鋒運用熵權法對2006-2008年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進行了評價比較,指出農業上市公司三年間經營績效水平不均衡,部分公司績效值波動較大,部分公司快速成長的績效并非來源于農業主業,子行業之間經營績效值差異較大[3]。但描述不同子行業的績效的文獻較少,且層次分析法對權重的賦值主觀性強,故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來描述農業不同子行業的經營績效。
一、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各子行業的經營績效實證分析
1、指標的選取
企業績效評價方法有多種,中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從財務效益、資產質量、償債風險、發展能力、市場表現五個方面衡量。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從盈利水平、發展速度、財務狀況三方面考核。《福布斯》綜合公司規模、銷售業績、盈利狀況、資產和市值這幾個指標。也有專家學者將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作為評價指標。現有的關于評價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文獻中所選用的指標大多是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成長能力、股本擴張能力來分析的,為了和已有文獻的研究結論做一比較所以我們也從這5個方面出發,選取了15個評價指標,相關指標在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中的作用和含義:①盈利能力。收益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企業財務結構的好壞,可以發現經營管理環節出現的問題,幫助投資者制定決策,包括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三個指標。②償債能力。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安全性、財務狀況、經營能力的重要標志,是企業能否健康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責比率三個指標。③經營能力。一般指企業資產的周轉狀況,可以反映企業資產管理的質量和利用效率,謀求等量資產創造更多的效益,包括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三個指標。④成長能力。對企業成長能力的分析就是對企業擴展經營能力的分析,成長能力是指企業未來發展趨勢與發展速度,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三個指標。⑤股本擴張能力。是衡量企業投資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其中每股凈資產越高, 表明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多,投資價值相應越大包括每股凈資產、每股資本公積金、每股未分配利潤三個指標。
2、樣本的選取及數據來源
本文所選取的農業上市公司是以中國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所界定的農林牧副漁A股上市公司。本文的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西部證券,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布的年度報告為參照依據,西部證券中農林牧漁板塊2013年A股上市公司有60家,我們選擇了2010年、2011年、2012年的財務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剔除掉這三年中不全不合理的數據,最終選取了50家農業上市公司,其中林業6家:中福實業、安永林業、福建金森、吉林森工、ST景谷、XD豐林集;飼料業12家:康達爾、正虹科技、新希望、天康生物、天邦股份、正邦科技、海大集團、大北農、金新農、唐入神、中牧股份、通威股份;農業綜合16家:農產品、羅牛山、順鑫農業、千足珍珠、民和股份、圣農發展、華英農業、益生股份、雛鷹農牧、大康牧業、亞盛集團、金健米業、冠農股份、新農開發、福成五豐、新五豐;種植業9家:豐樂種業、隆平高科、登海種業、中農資源、敦煌種業、萬象德安、香梨股份、新賽股份、北大荒;漁業7家:中水漁業、獐子島、東方海洋、百洋股份、開創國際、大湖股份、好當家。
3、數據相關性檢驗、公因子提取及3年各公司因子得分
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客觀性、科學性,我們對這50家公司三年的指標值進行相關性檢驗,利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檢驗方法,我們利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結果顯示三年的KMO均大于0.5。對2012、2011、2010年的財務數據指標運用SPSS17.0進行因子分析得出的結果如下:
二、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結果分析及比較
2010-2012年間各子行業在綜合績效、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成長能力、股本擴張能力方面的比較與趨勢發展如表1、2、3所示:
盈利能力:林業的盈利能力三年均處于末尾,2011-2012年急劇下滑;飼料業三年的盈利能力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農業綜合的贏利能力持續上升;種植業的盈利能力僅次于漁業。
償債能力:林業、漁業的償債能力持續上升;飼料業的償債能力三年都處于末尾且變化幅度不大;農業綜合、種植業的償債能力出現下降趨勢。
經營能力:林業的經營能力連續三年落后于其他子行業,且出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飼料業的經營能力連續三年領先且出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如此之高的經營能力說明其資產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高,資產的周轉速度快,等量資產創造的收益多;種植業的經營能力僅次于飼料業;農業綜合的經營能力低于飼料業和種植業且緩慢上升;漁業的經營能力僅高于林業,且出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成長能力:總體來看各個子行業的成長能力均出現大幅度的變化,轉折點基本在2011年。林業的成長能力總體次于飼料業,先急劇下降后又急劇上升;飼料業的變化趨勢與林業相反,先上升后下降;農業綜合三年的成長能力落后于其他子行業;種植業處于平均水平,變化趨勢持續走低;漁業僅高于農業綜合,先下降后上升,上升的幅度大于下降的幅度。
股本庫擴張能力:林業與種植業的股本擴張能力不相上下,落后于別的行業,但林業出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種植業緩慢上升;飼料業的擴張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農業綜合剛好處于平均水平,落后于飼料業、漁業,呈持續下降的態勢;漁業處于持續上升狀態。
三、總結
1、總結與建議
本文主要以2010、2011、2012年的農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為依托分析了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子行業的經營績效現狀,得出如下結論:(1)飼料業的經營績效最好,經營能力和股本擴張能力最強,成長能力波動幅度大,償債能力落后于其他子行業,說明該行業的經營風險較大,增強其償債能力是當前飼料類農業上市公司發展的首要因素。(2)漁業的經營績效從2010年到2012年有了提高,2010年排名第四,2011年僅次于飼料業排名第二,但漁業只有盈利能力高于其他子行業,其余各方面能力均居中,漁業應該突出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3)種植業2010年的經營績效僅次于飼料業,排名第二,2011年排第三,2012年排第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其經營能力、成長能力位列第二,說明該行業經營管理能力強,但其股本擴張因子三年都處于行業平均水平之下,該行業應努力提高其擴張能力及其投資價值。(4)農業綜合的經營績效居于中下位置,2010年排名第三,2011年、2012年下降至第四,其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經營能力、股本擴張能力連續三年均處于平均水平,成長能力是其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可通過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來以此擴大市場規模、利潤、所有者權益、市場占有率等來提高其自身的成長能力。(5)林業是發展最落后的子行業,林業在經營績效總排名中連續三年都處于最末位,突出問題為盈利能力、經營能力、股本擴張能力差,償債能力高于其他子行業,成長能力不太穩定,變動趨勢大。總體而言林業類上市公司仍較落后,需要在各個方面進行提高。
2、未來研究展望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①農業子行業的劃分方面,很多專家學者及金融證券機構對農業上市公司所屬的子行業劃分不一致;②數據方面,我們只選取了三年部分上市公司的數據,只反映了這三年的經營績效發展情況,結果可能有一定的偏差;③本文未能準確指出各個子行業當前的突出問題與優勢,也未能指出各子行業未來的經營模式,發展方向,政策扶持對各個行業的經營績效狀況的影響,這也將是我們進一步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蔡蓉. 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實證分析與評價[ 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8.
[2]曲建華,崔巖,應紀來.農業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的DEA評級[ 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07.
[3]楊軍芳,鄭少鋒. 2006——2008年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及比較[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0.
[4]劉克春,張明林,包麗. 多元化非農經營戰略對農業龍頭企業產出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江西省農業龍頭企業的經驗數據[J]. 中國農村經濟,2011.
[5]陳玲,李永泉. 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績效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11.
[6]彭源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J].生產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