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影
摘要: 消費稅作為我國三大流轉稅之一,具有引導消費、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節能環保的重要功能。經過近幾年不斷的改革,我國消費稅制更加健全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與環境、資源不包容的因素,影響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文章以包容性發展的理論視角,分析我國消費稅改革現狀,并試圖找出改革的不足,從征稅范圍、稅率以及計稅方式以及多種財政功能配套改革等方面提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包容性路徑。
關鍵詞:包容性;消費稅改革;環保取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就,國內生產總值以年8%的速度增長,創造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但在高速的經濟增長背后,我國也正面臨著嚴峻的資源、環境壓力。據統計, 2005 年,中國的 GDP 總量僅占世界經濟總量的 5%,但人均資源消耗分別均為全球消費量的 7.8%、39.6%、31.8%、47.7%和 24.4%。[1]近年來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沙漠化、環境污染等現象日益嚴重。據統計,全國約有1/3 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1/4以上的國土荒漠化,世界銀行發展報告列舉的世界 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我國占16個。[2]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沒有堅持包容性發展( inclusive development)。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堅持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系統的包容性,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受到嚴峻挑戰。
一、包容性發展與消費稅概念解析
包容性發展是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經濟增長、社會進步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進行,追求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提高發展的質量,追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的改善,資源的節約,單位產值能耗的減少。[3] 消費稅作為我國三大流轉稅之一,具有引導消費、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節能環保的重要功能。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消費稅的征收范圍、利率大小等不斷進行調整,在稅收體系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4]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更要求消費稅改革的深化與環境保護相關稅收體系相協調,與國際通行的環境保護稅制相接軌,著力突出其節能減排、促進環境保護的功能。因此,著力研究我國現行消費稅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善辦法,對推動我國新型消費稅體制的完善,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包容性發展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環境保護視角下的現行消費稅制度基本評價
經過近幾年不斷調整,我國的消費稅體系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的消費稅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應稅品目的稅率結構與國內產業結構、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不相適應,消費稅促進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作用有待加強等
(一)包容性發展視野下我國消費稅改革的環保取向分析
1.原有消費稅稅目的調整及新稅目的增加
為了適應社會需要,我國對消費稅再一次進行了調整。消費稅改革中較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對原有征稅項目的稅率進行大幅度的調整,主要涉及小汽車、摩托車、酒及酒精、汽車輪胎幾個稅目。文章重點分析消費稅稅率的變動對環境的影響,具體變動情況如表1:
從對原有稅目的調整和新增稅目的種類分析,可以看出消費稅改革具有明顯的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功能。
(1)從稅率的變動來看,對于小汽車這種能耗品,將分類依據與國家新的汽車分類標準統一起來,根據對環境的污染水平和程度,將小汽車稅目按排量分為乘用車和中輕型商用客車兩個子目,提高大排量的稅率,完善了之前簡單的分為小轎車、小客車和越野車的征稅標準。對摩托車的稅率也進行了更細的劃分,將原來的一個稅率轉變為以排量250ml為分界線的兩個有差別的稅率,體現了國家的獎懲態度。消費稅對消費具有引導作用,很明顯上述消費稅稅率的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產消費過程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的浪費,對于產業結構的調節,改善經濟發展與自然的關系起著重要作用。
(2)從新增的應稅項目看,國家對木質地板,木質一次性筷子征稅,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耗費木材大的產業的發展,減少了林木資源的耗費,兼顧環境,符合人與自然包容性發展的要求。新增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五個子目對我國的不可再生能源的節約,產業結構的調整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消費稅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剖析
雖然消費稅的改革體系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突出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功能。需要指出的是消費稅的改革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在發揮環境保護,實現包容性發展方面仍有值得改進之處,主要有以下三點:
(1)環保項目征稅范圍偏小,“缺位”現象嚴重
庇古福利經濟學理論認為征稅是保護資源及環境的有效方式,消費稅課征的非普遍性和對每個稅目分別制定稅率的特點,使得消費稅在保護資源和環境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征稅范圍上看,我國現行的消費稅與國際稅制改革趨勢相脫軌,在環境保護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嚴重的“缺位”現象。總體看來我國目前消費稅中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消費品目太少,消費稅改革沒有涉及對環境污染較大具體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的征稅。僅僅對木質一次性筷子、木質地板以及成品油相關稅目進行征稅,遠遠不能緩解我國當前面臨的研究的資源環境問題。而且對于日益繁榮的網購一額缺乏監控。
(2)消費稅稅率設計不合理,消費調控作用不明顯
消費稅稅率是縱向改革的重要工具,對資源的節約、環境的保護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應稅項目稅率看,我國消費稅稅率不盡合理。與資源環境相關的消費稅目稅率較低,無法充分發揮對環境的保護作用。如對木質一次性筷子征稅,從個別消費者角度看成本較低,很難起到抑制消費的作用。對小汽車項目的征稅稅率仍然過低,且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小型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費抑制能力有限;與大眾消費相關的一些稅目征稅過高。隨著經濟的發展,木質地板正逐步走進家家戶戶,對木質地板統一征收5%的消費稅,不僅會會降低整個社會的消費水平,對高收入人群也起不到明顯的制約作用。
(3)計稅方式與國際脫軌,消費誘導功能不突出
消費稅對產業結構、消費行為具有調節和約束作用。從計稅方式上看,目前我國的消費稅仍然是價內稅,與國際通行的價外稅相矛盾。價外稅是消費者消費商品時可以直觀看得到的一種方式,通過對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商品進行價外稅的征稅,可以更直觀、有力的約束消費者的行為,進而調節生產,起到對資源環境的保護作用。我國消費稅改革并沒有涉及對價內稅計費方式的修改,采用隱蔽的形式征稅價內稅,削弱了消費稅正確引導消費,調節消費結構和限制某些消費品消費的作用,對構建包容性人與自然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不利。
三、對消費稅改革的政策建議
(一)擴大征稅范圍,擴大消費的包容度
稅制較為完善的美國和我國實行有限型消費稅。但是美國在環保方面的征稅范圍比我國寬得多,除了傳統的稅目外還包括汽車燃料稅、炭稅、硫稅等環境稅。我國應在借鑒國外的基礎上,有選擇的將對環境危害較大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納入征稅范圍,特別對具有負外部效應的產品或行為,逐漸向中間型過度,進一步規范生產者、消費者的行為。針對網購這一特殊的消費方式,根據消費行為對環境資源的影響程度制定合理的征稅范圍,將網購與實體消費統一起來,避免不健康的消費行為向網絡消費的轉移,做到更加全面的對環境資源的保護,真正實現消費與自然的包容性。
(二)合理調整消費稅稅率,強化對消費行為的調控
一次性筷子,單位稅額不過一厘,對消費者根本不會產生過大影響。應該適度提高一次性筷子的稅率,抑制消費,在更大程度上達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的。對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費,也應該適度提高稅率。如對消費量較大的燃油項目,應進一步細分應稅項目,根據各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征稅不同的稅率。對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較嚴重的行為征稅重稅,拉開與低污染低能耗消費的距離,體現國家的政策傾向,引導綠色消費。同時對于與普通民眾生活相關的物品適當降低稅率,拉開與富人之間的稅率距離。可以根據消費規模對木質地板征稅,對于規模比較大的消費可以適當調高稅率,達到既不影響普通公眾消費水平,又能抑制對木材資源過度利用的目的。
(三)改革價內稅為價外稅,增強消費稅誘導功能
從經濟學角度講,消費稅是鑲嵌在商品或勞務供求價格之間的楔子,[7]只有通過價外的形式表現才能使消費者看到稅收的調整或調節,直接影響消費行為。因此我國的計稅方式應該逐漸與國際通行的標準并軌,將價內稅改為價外稅。將商品的價格與征稅區分開來,讓消費者消費時可以看到商品的價格以及國家征稅的稅率,從而了解國家的環保政策,強化綠色環保的消費行為,進一步引導生產者進行產業結構整合優化,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綜合推進多種稅收政策
消費稅改革風波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公款消費的熱議。由于公款消費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實際的稅收承擔者是社會大眾,因此稅收對公款吃喝的抑制作用是有限的。要想真正約束公款消費行為,減少污染和資源浪費,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還要多種稅收改革同時推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深化落實資源稅、增值稅的改革,調整財政收支結構,從多方面減少非包容性的消費行為。進一步明確各種稅收的征稅界限,避免重復征稅或者漏稅,真正做到對消費行為的引導和監控,實現消費的可持續性,走人與自然的包容性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韓保江,竇 勇.資源、能源、環境: 可持續發展的瓶頸[J]. 經濟縱橫,2008,(1): 30-31.
[2]吳艷芳,王亞萍.消費稅對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作用[J].審計與 稅務,2010,(4):100-101.
[3] 鄧永芳,池升明.包容性發展視角下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2,33(4):98-100.
[4] 孫 開,金 哲.論環境保護視角下消費稅改革的再次深化[J].財經問題研究, 2013,(1):66-72.
來自“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 121063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