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等
問題一:是否大材小用?
@周俊生(教育學者):要建一流的學校,就必須有一流的教師。對于現代基礎教育而言,教師具有綜合多學科知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實,世界知名中學的博士教師非常多,很多博士教師在中學的學科教育、研究性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博士到中學任教,怎么能說是大材小用呢?
@左立方(公司職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個人只要能夠做出對社會、國家有益的事,實現并堅守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都是值得尊敬和推崇的。那些質疑“大材小用”,抱著陳舊就業觀念的人,往往容易產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只能在彷徨、猶豫中虛度光陰。
@楊方核(經濟學研究員):盡管說選擇何種職業是個人的自由,但單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國家花費了大量成本培養一名博士,是希望其對科研作出更大貢獻,從非師范類博士改行做教師,這樣的浪費會更大。教師行業誠然需要高素質、高學歷,但完全可以通過行業內部進行培養,占用跨行業培養資源,這筆賬不劃算。
@錢 哲(媒體從業者):其一,培養一名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其重要意義不亞于培養一名科學家、研究員。其二,隨著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國內每年的博士學位授予數已達到全球第一,讓那些愛孩子、愛教育的博士選擇當中小學教師,有什么不可以呢?
問題二: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付 鐘(時評人):讓人才多向度流動,讓人才根據自身的志向、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應該說是現代社會走向多元、開放的標志之一。高學歷人才到基礎教育任教,打破了傳統的“本科教高中”“大專教初中”“中師教小學”的陳舊觀念,有利于促進擇業觀念的多元化。
@肖榮超(某中學校長):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我們引入高學歷人才擔任教師,給中小學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高學歷人才具備較高的研究意識和能力,還有較高的外語水平,這些都為他們成為優秀教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他們還以精深的專業知識和開闊的視野,帶給學生高起點的教育,其產生的積極作用不可估量。
@謝章興(教育學者):高學歷人才到中小學任教,不但有利于優化教師隊伍,還將對提高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準入門檻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因此,如今出現高學歷人才到中學任教的例子,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借鑒藍本。
問題三:會不會成為常態?
@張 文(社會學研究員):從目前的博士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來看,每個行業都會有所分流,教育行業只是其中之一,碩士、博士大面積涌入基礎教育行業,理論上不成立。從目前國內中小學的教師招聘條件來看,依然還是以大專和本科為主,這是一個相對科學的“學歷線”。假如學歷要求全面提高,這些大專和本科生怎么辦?
@馮建行(大學講師):如今這樣的事件之所以引發爭議,更大的原因恐怕還在于碩士生、博士生的貶值,以及由此帶來的就業問題。細論起來,這已經觸及當今高等教育的各類深層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可能還將出現更多這樣的例子。
@魏義軍(師范學校教師):要明白一點,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準入門檻和專業素質,適當提高學歷要求只是其中一項標準,但并非擁有了高學歷就一定能勝任中小學教育工作,也并非學歷稍低者就不能當好中小學教師。換句話說,要成為合格、優秀的中小學教師,高學歷只能算是輔助條件,而絕非必要條件。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不可能大范圍內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學歷要求。
小結:平和、理性地看待
@葉通言(時評人):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以平和的心態、理性的眼光看待高學歷人才選擇相對普通的職業。其實,與其爭論高學歷人才該不該到中小學任教,不如重點探討如何讓他們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盡其能”,讓他們為我國的基礎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