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俠
面對青澀的學生,你說,不苦;
面對不羈的青春,你說,不累。
十幾個冬夏,幾十個春秋,你風采依然。
天下老班,您辛苦了!
當班主任才藝表演時,我讀到自己寫的《老班,您辛苦了》這首小詩的結尾的時候,很多老師的眼中,都噙滿了淚水。而我,一讀到這里,心里無限的酸楚也隱藏在心中。這里,不僅僅是辛酸,還有各種復雜的情感在內心中雜糅。
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情,花開花謝,所有的經歷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定格成了一副副圖畫。依稀記得那一年,我們班16歲的小偉,他常把劉海兒染成夕陽般的緋紅,亦或染成天一樣的蔚藍,在學校大小領導都上陣勸說后,他依舊不肯改變,在我口苦婆心勸說后,依舊于事無補。于是我決然地拿起剪刀,把他的劉海兒剪成了“一”字。他惱羞成怒,摔下書包,哭了起來。接連兩天,沒有正眼看我一眼。我的心里也異常難受,覺得自己不夠理智,讓學生丟了面子。
而孩子畢竟是孩子,第三天,他就笑逐顏開了。我找到他,說:“強硬地剪掉你的頭發,我也覺得有點過分,不過現在看你的頭發好看多了,長大了做個理發師,你還是有這樣的潛力的。還生氣嗎?”他調皮地說:“頭發可以再長,可是,我可不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沒有面子。”
小偉畢業后,真的學起了理發,他來看我,說起這個故事,居然有些感激,說:“老師,真的對不起,我那時候很執拗,沒少讓您操心,現在如果我還是您的學生,一定乖乖地聽話。”我笑了。可是,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些過激,如果我能先告訴他將來會成為一個不錯的理發師,在肯定贊揚中他也許會改變。理解青春的不羈,就理解了成長的含義。沒有捂不化的寒冰,沒有感化不了的心靈,尊重學生的個性,作為教師,我們應時刻記住:他只是孩子。
班級中,總是有一些事情,我們有時會好心辦壞事。記得那一次,班級召開了手拉手獻愛心活動,我和學生們捐助了一名女同學,有的拿本,有的拿錢,有的拿筆……可當把“資助款”給她的時候,她竟然有些無奈,她沒有說什么,但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的自卑。原來憐憫和同情不再是幼兒園里的棒棒糖。中學了,面對這些“施舍”,她感到了異樣。后來她給我寫了一個字條:“老師,真的謝謝您,謝謝您能想到我,但是我不須要資助,我不想特殊,我想和大家一樣,老師,您懂嗎?”后來,我反省自己,有時候,給予他人時要照顧他人的感受,應該另辟巧徑,照顧學生的面子,照顧學生的自尊,不能讓自尊貧窮。
成長只是一瞬間的事,記得那年的一次征文比賽,我把班里公認的“笨孩子”小雪的作文推薦了上去,小雪的作文獲獎了,當廣播中小雪的名字清晰地響徹校園的時候,小雪感動地哭了。從那以后,小雪學習格外努力,書桌前、屋檐下都有她苦讀的身影。看著勤奮的小雪,我很感動,盡管在輔導小雪作文的過程中我也付出了很多努力,然而我不后悔,因為我的辛勤付出為小雪提供了一個舞臺,幫助她成功,讓她重新建立起了自信。
作為教師,春秋交替中,我們依舊摸索;嚴寒酷暑中,我們依舊努力;青春的不羈中,我們傲然前行。一心只為那一抹春紅,那一串果實,垂滿枝頭,掛滿葉間。
如今,我已不再是一個初出校門的年輕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漸總結出了許多教書育人的方法,力爭為自己的學生打開一片晴朗的天空。不求感師為父,不求摘桃報李,但求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