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青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00醫院,江蘇蘇州215000)
針灸在面癱治療中的運用分析
劉 青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00醫院,江蘇蘇州215000)
目的:分析應用針灸治療面癱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應用針灸治療面癱的4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治療后,35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好轉.結論:針灸治療面癱有著相當長的歷史,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多方面的記載.一直以來,對面癱的發病因素與發病機制、治療方法、病位歸經及其取穴與配穴均有一定的論述與記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人們對生活質量以及自身的健康狀態尤為重視,同時由于針灸治療面癱見效較快、無不良反應且操作方便已受到進一步推崇.由此可見,針灸治療神經損傷以及肌肉癱瘓等疾病具有較大的優勢.
面癱;針灸治療;艾灸
面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病癥,表現為口眼向一側歪斜,因此又可以叫做“口眼歪斜”病.面癱的發生與年齡無關,也沒有明顯的季節特征,其主要是由于患者正氣較弱,脈絡較虛,使得風邪入侵,從而導致氣血受阻,最終引發患者面部脈絡正氣較少,肌肉縱緩不收.現代醫學中常見的面神經麻痹癥也與該病狀較為相似,在臨床表現中明顯出現面部肌肉運動障礙,或口眼歪斜現象,與神經系統紊亂有關,也被稱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1].研究表明,面癱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不注意風寒而引發的面神經血管痙攣、缺血、水腫是造成該病的主要原因,會導致面神經受壓,營養缺乏,甚至引起神經變性.此外,病毒感染有時也可引發該病.
1.1一般資料 采集我院門診和住院患有面癱的患者45例.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齡26~74歲;病程1~15 d.面癱屬急性發作,臨床癥狀包括:面部一側表情與肌肉麻痹僵硬、額頭無紋路、口角下垂歪向健側、病側不能作皺眉、露睛流淚、眼裂變大、蹙額、鼻唇溝變淺、噘嘴及閉目等;少數患者還可出現耳下或耳后疼痛以及患側舌前三分之二處的味覺消失,并伴有聽覺過敏等表現.
1.2方法
1.2.1 刺灸法 ①治則:祛風散寒及通經活絡.②處方:太陽、地倉透頰車、陽白、合谷以及翳風.③隨證配穴:人中溝歪斜配地倉透水溝,體質相對較弱的患者則配足三里.④操作:毫針平刺,平補平瀉,亦可溫灸,1次/d,30 min/次,合谷穴選取健側穴位,10次為一個療程.
1.2.2 電針法 ①選穴:參照刺灸法穴位.②方法:兩穴為一組,得氣后接通電極各1頭,每次選1~2組,通電15~20 min,1次/d,10次為一個療程.刺激量以患者耐受為宜,早期患者不宜用電針法.
1.2.3 穴位注射法 ①選穴:參照刺灸法穴位.②方法:用維生素B1或維生素B12或胞二磷膽堿注射液,每次注射0.5 mL,每次用3~4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2.4 艾灸法 ①選穴:翳風、頰車、陽白、合谷.②方法:取仰臥位,用清艾條點燃懸灸,距穴位2~3 cm,往復做雀啄灸,直至局部皮膚溫熱,潮紅為度,每個穴位大約5 min.1次/d,10次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
1.2.5 保健常識 患者面部應避免受到大風侵襲,一旦風力較大,則需佩戴好眼罩及口罩.對于眼瞼閉合能力較差者,出現灰塵入侵時,則應依照具體情況點眼藥水,3次/d,以防止眼部感染.此外,飲食宜清淡,可加強局部咀嚼鍛煉,如嚼口香糖等,并注意保證足夠的睡眠.
45例面癱患者經過20 d的針灸治療取得較為顯著的療效,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均得到改善或完全消失,其中痊愈35例,占77.78%,好轉10例,占22.22%.
面癱主要是由于風邪入侵患者經絡,造成面肌癱瘓所致,通常為一側面癱,雙側性發生的概率較小,且患者年齡多在20~40歲,面部兩側的發病率沒有較大差異,也不分季節氣候,且不易復發.面癱的癥狀分為兩種,一種是其主癥,另一種是其兼癥.面癱的主要癥狀包括皺紋消失、患側面頰平坦、露睛流淚及目張不合等.臨床表現上分為寒熱虛證兩種形式,所謂寒者即是風寒之邪入侵所引發,常常伴隨頭項痛,惡風寒和舌苔薄白等癥狀;熱者則是由于風力較熱,侵入面部而形成.該病初始癥狀包括耳部皰疹,而后逐漸加重,之后又可表現為口眼歪斜,引發患者耳鳴重聽、面部腫脹、脈弦滑、口苦以及舌苔黃膩等.虛證為面癱久治不愈的主要表現,患者常會出現舌紅少苔、筋惕肉瞤、兼見心煩、抽搐、心悸失眠以及脈弦細等情況.研究表明,采用疏風通絡以及活血牽正法,同時加入疏風散邪是有效治療該病的關鍵[2].
風邪入中面部,導致經絡受阻是面癱發生的主要因素.判斷病情時,應該分清是否兼夾有寒、熱、或痰等病狀.
3.1風邪外襲 大風從外部入侵,會伴隨口眼歪斜的突發,導致惡寒或體熱不下,出現舌苔薄白、流清涕以及脈浮等情況,若患者面部受涼則更易誘發該病.
3.2肝風內動 患者肝風內動的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口眼突然歪斜及頭重腳輕等.即便該種病癥與外邪侵襲引起的病狀不完全相同,但是它們也有共同的特征,口眼歪斜即是面癱最常見的情況.若由外風所致,患者則會出現脈浮、惡寒發熱、身痛等癥狀,若由內風所致,則會出現肢體麻木、眩暈以及耳鳴等癥狀.兩者的差異較為容易判斷.
3.3肝氣郁結 其常見病狀為口眼歪斜,特征為精神刺激.多愁善感的女性是患病的高發人群,一旦心情不暢快,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與他人發生口角,都較容易使肝氣郁結和陽明脈絡不和,引發疾病.該種情況引起的病狀多為口眼歪斜,同時患者可出現悲傷欲哭以及嘆氣等表現,若精神受到刺激還會加重口眼歪斜的癥狀.
3.4風痰阻絡 風痰阻絡的表現為面部麻木作脹、口眼歪斜、身困乏力、頭部沉重、胸脘滿悶、苔白膩等.風痰相結為病易流竄經髓,經絡受阻則見面部麻木作脹;痰濁中阻則頭部沉重、身困乏力,脘腹滿悶.
3.5氣血雙虧 氣血兩虧的表現為面部麻木作脹、面癱時間長、時有抽搐、面肌僵硬、舌質淡以及脈細弱等癥狀.
患者要多食用新鮮蔬菜、粗糧、黃豆制品、瘦肉等,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鮮、濃茶、麻辣火鍋等.平時需要減少光源刺激,如電腦、電視等.用毛巾熱敷臉,不要用冷水洗臉.遇到寒冷天氣時,注意頭部的保暖.
①注意休息,把握好日常生活的規律.主張勞逸結合,盡量不要過于勞累和熬夜,保證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②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③做到均衡飲食.由于飲食問題導致的面癱癥狀也較為常見.臨床上也曾出現過因為營養不良,維生素攝取量嚴重不足而引發的面癱癥狀.有些人則是由于過度酗酒引起病狀,酒精中毒也是引起面癱的主要原因,所以生活中必須合理膳食,均衡飲食,避免酗酒行為.④在進行大量運動或沐浴后,不要直接面對風源.夏天天氣炎熱,尤其應該避免帶著大汗直接吹電風扇和空調,更不能在運動后洗冷水澡.⑤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適當減壓,盡量避免情緒過度變化或思慮過度;⑥外出時要注意保暖,騎車時一定要戴口罩防護面部,開車或坐車時要搖下車窗,避免風直吹面部[3].
急性期面癱的面部生理環境決定了此時不宜進行針灸,若針灸過早或不根據病情盲目進行針灸,則會損傷患者正常的面部神經.因此建議患者不要盲目進行針灸,最好到專業的醫院進行科學系統的治療.一般而言,面癱的初期(不超過一個月的患者)治愈效果較好.治療過程中如果看不到明顯的效果,則應考慮放棄針灸,因為面部神經很脆弱,長時間的針灸也會對正常的面部神經造成損傷.
[1]李德芳,高金星.針灸配合地塞米松治療Bell面癱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6):97,103.
[2]武紅艷,熊芳麗.針灸結合穴位注射治療61例不同時期面癱的臨床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1):144-145.
[3]黎 明,楊翊翔,謝 娟.針灸在頑固性面癱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96-97.
R246
A
2095?6894(2015)10?024?02
2015-09-15;接受日期:2015-09-27
劉 青.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針灸.Tel:0512?65063578 E?mail:lq200806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