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長云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創新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文|姜長云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依托農業,立足農村,惠及農民,重點在縣和縣以下,關鍵在創新。
當前,產業融合已經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從最近20年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更好地延伸農業產業鏈,讓農民更好地參與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旅游等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民的增收空間。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許多地方結合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不少值得稱頌的經驗。
但是,其目前的發展在總體上更多地處于自發階段,覆蓋領域小、融合深度不足、惠及面也很有限。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主要還得依托農業,立足農村,惠及農民,重點在縣和縣以下,關鍵在創新。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當前,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必須做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大文章。為此,要明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方向,注意引導農業經營主體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發揮主力軍作用。“春江水暖鴨先知”,什么樣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能夠融合發展,怎樣才能更好地融合發展,關鍵要看農業經營主體的行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涉及面廣,復雜性強,跨界融合的主導特征顯著,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貫穿其中。以普通農戶為代表的傳統經營主體如果不能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型,往往難以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因此,相對于一般意義上的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往往更需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生力軍,也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開路先鋒”。
堅持消費導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效果如何,最持續有效的裁判不是政府,而是市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理念創新是先導。但是,再好的理念,如果得不到市場的認可,要么難以落地生根,要么難以持續,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鏡中花,水中月”。
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必須有二三產業作為與農業融合的對象。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不僅在于促進農民增收,還在于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農業經營體系,豐富農業農村發展的內涵,增加農村就業增收機會,甚至為引導農村人口就近城鎮化創造條件;在于引導適宜農村發展的第二、第三產業在農村發展,通過產業融合發展更好地帶動城鄉協同發展和農業農村發展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