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璐婧
摘 ?要:社會企業是一種以商業運作模式實現社會目標的新型組織形態,在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本文以南京愛德面包坊為例,分析了社會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并試著探索社會企業在困境中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社會企業困境;公益性;商業性;創新
一、社會企業的含義
面對社會企業這一新領域,盡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幾年社會企業這個名詞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但真正對社會企業的認識依舊還停留在淺層面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認為,社會企業是一種介于公私部門之間不具備有營利性的組織。歐洲委員會認為,社會企業是合作社與非營利組織的交叉點,合作社包含勞動者合作社及使用者合作社,非營利組織包含生產型和倡議型非營利組織,而社會企業偏向于勞動者合作社與生產型非營利組織的混合體。
二、案例:南京愛德面包坊的運營模式
成立于1985年的愛德基金會在南京公益圈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單位之一。2002年初,愛德基金會創立了愛德慈佑院,成為南京首家為智障人士服務的專業化非營利機構。愛德慈佑院主要對6-40歲的智力障礙和輕度精神障礙人士進行生活技能培訓,加強其生活自理能力。2007年,愛德面包坊的項目由愛德基金會正式發起,目的是給愛德慈佑院的學員提供正規的職業技能培訓。2009年夏天愛德面包坊完成商業轉型,注冊成為一家“社會企業”,聘任香港烘培協會副會長、著名烘培大師鄺振中先生擔當總經理。
在2010年,愛德面包坊開始嘗試以公益和營利混搭的方式來解決面包坊的收入問題。2010年7月8日,愛德面包坊開通淘寶店,主營曲奇、面包、巧克力等保質期較長、適宜快遞的產品。30位大學生成立了淘寶店運營團隊,義務幫助網店營銷、宣傳和客服。2011年,愛德面包坊的餅干和面包收入達到40萬元左右,還有60萬元則來自于中秋節月餅的收入。因當時談下來幾個月餅大客戶,這些收入足以彌補一年的虧空,所以面包坊勉強存活下來。盡管壓力重重,但南京愛德食品有限公司現任總經理朱廣銓還是替愛德面包坊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堅持開設門店,目的是為了拓展市場,吸引有意向的人加盟。
三、發展中的困境
(一)社會企業發展需要的資金緊張。愛德面包坊的40萬元啟動資金是由香港愛心人士捐助,以借款的形式向愛德基金會借用。僅靠公益性資金支撐的運作方式,是制約愛德面包坊長期發展的隱患。愛德面包坊前期的企業化運營只拿回了之前的投入,社會企業的發展還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來開拓市場和擴大產能。社會企業不同于其他非政府組織,其資金主要來源不能來自捐贈。因為社會企業不僅要解決物質上的幫助,還要解決心靈上的幫助,依靠捐贈是解決不了受助者的可憐和自尊問題的。
(二)學員到企業就業遭遇困難。經過職業訓練的智障學員完全可以勝任簡單操作和重復性較強的工作,他們在這方面甚至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優勢。愛德面包坊將對他們工作后的表現提供后續的跟蹤支持,但企業并不熱心,因為企業不愿意承擔額外的風險和安全責任,這些學員仍沒有真正實現就業,沒有真正融入社會。這與愛德面包坊職業培訓的初衷不符。
克服這項困難,讓用人單位能夠放心接納智障人士,需要愛德面包坊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和標準加強職業訓練,也需要自己先做出一些成功案例讓企業看到雇傭智障人士沒有想象中那么大的風險。
(三)推銷產品主打“愛心牌”不是長久之計。一直以來,愛德面包坊推銷自己產品的時候,都是主打“愛心牌”、“慈善牌”、“公益牌”。營銷口號是:你購買的不是面包,你購買的是“愛心符號”。社會對智障人士的認可度很低,甚至不乏反感和排斥,很難消費智障人士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
其實,愛德面包坊生產的面包、巧克力和糕點等產品,皆采用優質原料,也不添加任何添加劑、人工香料,一切皆為自然醇香,是一流的環保食品。
(四)社會企業商業性與公益性的兩難。社會企業若要實現財務獨立,有穩定的資金來源,不斷提高自己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就必須實行商業化運營。如何在追求商業利潤的同時不偏離組織的使命和目標,卻是兩難。如果拿非盈利組織的標準來衡量,社會企業經營過程中商業味則太濃,還要面對公眾對其社會公信力的質疑。在商業領域有很多商業潛規則,社會企業不能用的,因其堅持社會目標的公益性。
愛德面包坊在管理層面上改變原有模式,采用了商業管理模式。確立了執行董事—總經理制度,在執行董事確保面包坊公益性的同時,總經理負責市場的運營,利用盈利用于夸大培訓規模,增加學員人數。
近兩年不斷涌現出一批國際品牌面包西點入駐南京,相對于國際品牌而言,在技術以及綜合實力上明顯處于劣勢,產品創新進度慢,工藝古老,產出率低,而其他品牌面包坊則是流水線工廠式生產,把半成品直接配送到門店,門店只需要整形烘焙就行了。愛德面包坊的面包都是現場手工做的,從配料、打面到整形、醒發,全都在門店里做,效率低太多。
朱廣銓發現公益邏輯跟商業發展邏輯形成了沖突。如果面包坊規模夠大,產品能夠機械化生產,就沒必要雇傭智障人士;如果面包坊規模很小,一天只做幾十個面團,由普通員工很快能完成,也沒必要雇傭智障人士。目前,在面包坊的8位特殊學員,都會做曲奇,但無法完成做面包需要的配料、打面、整形、烘焙的全過程。如果不追求商業,他們要怎么在市場中存活?
四、發展前景:如何走出困境
社會企業定位于解決社會底層問題,并在洞察社會領域中的內在規律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創新來加以解決,這往往能夠超越市場規則和權力干預,通過制度創新進而取得一定的比較優勢。在愛德面包坊從非營利組織向社會企業轉型過程中,想要走出以上困境,就必須進行創新。
首先是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可以通過淘寶網、微博、團購等方式繼續擴大知名度,生產出優質的商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其次是提高店內殘疾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最大程度發揮他們的特點,尋找可以簡單化、細分化以及格式化的工作,通過增加每個人所能承擔的工種數量,解決細分化所造成的高成本問題。同時雇傭正常員工與他們一同工作,加大生產量,同時也可以提高質量。最后,若愛德面包坊要采取以質取勝的企業營銷戰略,必須擺脫非營利組織下的陰影。愛德面包坊需要從營銷“愛心符號”轉型為營銷產品和品牌,無需告訴消費者產品是智障者生產的。對于消費者而言,跟其他面包坊的產品無二樣。同時可以開發多元化的周邊產品,積極跨入藝術行業,讓面包坊的門店為年輕藝術家提供藝術展示的空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維持企業運作的關鍵就是不斷發掘市場的需求點,不斷嘗試新的經營模式。同時不能忘記社會企業原本的社會愿景,要以解決某項社會問題為企業使命;以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透過持續創新、適應及學習的過程來追求新的商機。
參考文獻:
[1] 默罕默德.尤努斯.新的企業模式:創造沒有貧困的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2] 余曉敏,張強,賴佐夫.國際比較視野下的中國社會企業[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1).
[3] 劉小霞.社會企業:合法性困境及出路[J],學習與實踐,2012(10).
[4] 夏緒梅.社會企業--一種社會創新的企業形式[J],企業活力,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