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天華|文
作為中國重要的錫礦及精錫生產基地,湖南錫產業在過去幾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昔日熱鬧非凡的萬人采礦,到今天規范化、集中化和現代化為主的采礦,湖南錫產業的變遷正是中國原材料行業從粗放型發展到集約環保型發展的見證,同時也是中國錫資源從優勢資源向短缺資源轉化的一個例證。
位于南嶺錫鎢礦帶上的湖南省,是中國重要的錫生產基地之一,過去十幾年以來,錫產量一直位居全國第二,僅在云南省之后。受地質條件的影響,湖南地區礦床分布星羅棋布,類型繁多,礦體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往往成群成帶出現,資源以硫化礦為主。隨著行業發展、資源整合和環境保護的深入,該地區產業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產量和資源量整體處于下降之中。

云錫屋場坪錫礦選廠
湖南郴州臨武地區曾擁有豐富的錫資源,開采高峰時期,有數萬人在這里采礦,但是長期無序的開采,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問題。近幾年,當地政府對這里的礦山開采進行了嚴格的整頓,關停了大量的小規模非法礦山,并對該地區的礦山進行了整合。經過多年資源整合,目前郴州地區的錫資源主要集中在屋場坪的云湘礦冶、三十六灣的南方礦業、香花嶺的香錫公司以及鐵沙坪的嘉宇礦業等公司旗下。雖然產業鏈的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資源儲量和原礦品位與高峰時期相比已經下降了很多,而且部分企業目前還處在環保整改和設備設施投資階段,產量與2010年高峰時相比大幅減少。另外,今年以來錫價的持續下跌也對當地的礦山生產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云錫屋場坪錫礦是當地較大的一處露天開采礦山。礦山處理設備、尾礦庫及其他環保設備設施齊全,固定資產投資較大,生產成本較高。雖然近幾年產量已經有較大的增加,但是受制于資源儲量、品位以及供水的影響,產量最高時僅達到1700噸(金屬量)左右。今年錫價的低迷給礦山的運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該礦山已于今年5月份開始停產,具體復產時間不確定。
位于三十六灣的南方礦業公司成立于2009年。通過多方的努力整合,南方礦業已將三十六灣附近的礦山資源整合于旗下。三十六灣是郴州地區最主要的錫礦產地,資源最為豐富。在資源整合之前,該地區采礦人數曾一度超過5萬人,經過整合后僅有千人。產量最高峰時曾超過2萬噸,但是目前這里精礦產量估計僅為6000噸左右。南方礦業公司正在籌建一個2000噸/日的選廠,以替代原有的小型選廠。估計新的選廠建成之后,產量可能會有所提高,但是很難恢復到高峰時期的生產水平。
湖南香花嶺地區位于臨武縣北20公里處,擁有百年的錫開采歷史。香花嶺錫業公司原來是該地區老牌的國有企業,過去十幾年,香花嶺錫業公司經歷了多輪改革和股權變換,目前屬于西部稀貴公司下屬的子公司,運營情況正在好轉。但是,資源量有限,錫精礦年產量一直維持在1000噸左右,品位亦有所下降。
另一個主要產地——鐵沙坪出產多金屬礦,目前也處于資源整合過程中,主要企業嘉宇礦業目前正在整合周邊小型礦山企業并組建新公司。
通過多方的了解和調查,我們估計湖南地區的錫精礦年產量不超過1.5萬噸,與幾年前高峰時期3萬多噸的產量相比,已經減少了近一半左右。

香花嶺錫業公司冶煉廠
湖南地區也是中國主要的精錫產地,產業格局近年來變化比較大。衡陽、常寧等傳統冶煉地區,隨著資源枯竭,產量下滑嚴重,很多企業已經關停。郴州地區仍是錫冶煉的主要區域,但受環保法規、企業整合及錫價低迷等影響,生產經營活動正在逐步放緩,部分企業已停產,整個地區產量正在縮減。
云南錫業公司已經在湖南建立了完整的錫產業鏈,旗下云湘礦冶公司建于2002年,目前是該地區最大的錫冶煉廠。云湘礦冶目前年產量接近1萬噸。但是今年受錫價走低的影響,公司產量一直處于下滑之中,估計全年的產量可能會減少千噸左右。
香花嶺錫業公司冶煉廠目前處于資產清算階段,旗下年產精錫1000噸的冶煉廠自年初以來一直處于停產階段。該地區的另一家冶煉廠——臨武湘桂礦冶公司原為廣西華錫集團和香花嶺錫業公司的合資公司,目前也在資產清算中。據悉,在股權轉換完成之后,它將加入香花嶺錫業公司。臨武湘桂礦冶公司已經連續3年未進行任何生產,停產前年產精錫4000噸左右。
另外一家主要的冶煉廠——衡陽旺發錫業是衡陽地區主要的錫回收冶煉企業,近兩年發展速度較快,目前年產精錫約2000噸。該冶煉廠今年5月份開始停產檢修,預計8月恢復生產。
總體來看,湖南地區今年精煉錫產量有大幅減少的態勢,尤其是5月份之后,產量減幅較大,庫存保有量也相對較低。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5月湖南地區精錫產量為3058噸,同比下降了7.53%。但是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湖南地區精錫實際產量可能不超過1500噸/月。在錫價持續低迷的狀態下,冶煉產量會進一步減少,個別同時擁有礦山和冶煉廠的企業更愿意選擇停止利潤較低的精錫冶煉生產,只進行錫礦的開采。
作為中國重要的錫礦及精錫產地,湖南錫產業在過去幾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昔日熱鬧非凡的萬人采礦,到今天規范化、集中化和現代化為主的采礦,湖南錫產業的變遷也正是中國原材料行業從粗放型發展到集約環保型發展的見證,同時也是中國錫資源從優勢資源向短缺資源轉化的一個例證。在大量的資源整合之后,湖南錫產量總體上處于下降的趨勢當中。同時,價格低迷、行業整體成本上升和環保壓力下,資源的進一步勘探和擴展也比較艱難。
另外,行業周期的變化和運營模式的改變對當地企業的沖擊也比較大。這個地區的錫企業過去多年在市場上的活躍度相對較低,未來可能需要走出一條更加貼近市場、更加主動的變革之路。懷抱資源而高枕無憂的日子或許已經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