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格 楊木強 徐靜
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復蘇期臨床觀察與特殊護理體會
郭亞格 楊木強 徐靜
目的觀察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復蘇期臨床情況, 探討特殊護理體會。方法6000例接受全身麻醉實施手術的患者, 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觀察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總結麻醉復蘇期特殊護理的效果。結果所有患者病情均順利恢復, 本組6000例患者中,1020例(17.00%)患者由于手術原因出現惡心、嘔吐,336例(5.60%)患者出現低血壓,56例(0.93%)患者出現血氧下降,37例(0.62%)患者拔管后發生舌后墜。通過針對性特殊護理干預, 所有患者病情均順利恢復, 且并未出現復蘇期護理并發癥。結論對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復蘇期實施具有針對性和人性化的護理干預, 能夠促進患者良好預后, 減少術后并發癥的出現。
全身麻醉;復蘇期;特殊護理
患者麻醉復蘇階段, 由于自身機體保護性反射功能沒有完全恢復, 而且術后短時間內體內通常都會殘留麻醉性藥物,若患者合并其他內科疾病, 手術麻醉將會使生理功能出現紊亂, 引起多種術后并發癥。全身麻醉復蘇期常會產生意識模糊等現象, 埋下很多安全隱患。復蘇期特殊護理主要任務是對未完全蘇醒(或情況尚不穩定)患者實施集中管理, 并對其采取全面術后監測。為總結復蘇期特殊護理體會, 進一步提升本院護理服務質量, 本文選擇6000例采取全身麻醉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本院近2年收治的6000例實施全身麻醉手術及住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其中男3200例, 女2800例, 年齡9~85歲, 平均年齡45.7 歲。 其中, 耳鼻喉手術2100例, 口腔科手術1700例, 泌尿科1650例, 心胸外科250例, 骨科200例, 腦外科及其他科室共100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長期應用鎮靜藥物史, 無顯著呼吸、循環系統疾病, 重要器官功能檢查普遍正常。對患者采取靜吸復合型麻醉方法, 經鼻腔(或口腔)進行氣管插管。手術時間較短者采取喉罩插管方式, 均留置尿管。
1.2 特殊護理方法 術后, 護理人員及時將患者送至麻醉復蘇室, 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宜體位進行休息。若存在特殊體位要求, 則嚴格按照醫囑執行;應用多功能監護儀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測量患者呼吸、脈搏、心率、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等指標。①呼吸道護理:插管、手術損傷氣道可造成喉頭水腫或痙攣, 嚴重時可發生低氧血癥, 若發生這種現象, 要立即為患者注射地塞米松, 必要時要應用面罩進行加壓給氧。也可為患者靜脈注射氨茶堿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若患者呼吸道存在大量不良分泌物,應及時為其清理干凈;②舌后墜護理: 肥胖、頸部短粗的患者在麻醉復蘇期易發生舌后墜現象, 使得患者氧分壓連續降低。因此護理時不僅要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 還要取患者頭部合適位置, 使其偏向一側, 必要時重新進行插管;③嘔吐誤吸護理: 嘔吐誤吸屬于麻醉復蘇期常見并發癥, 可進一步引起患者呼吸道出現梗阻, 若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 可導致患者死亡, 應引起足夠重視。出現誤吸后, 應立即將患者頭部向一側偏離, 并取俯臥位, 充分將呼吸道中殘留物質吸出。為預防感染, 應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支氣管;④針對煩躁不安患者, 可根據癥狀采用約束帶進行有效束縛, 必要時做吸氧處理;保證患者靜脈輸液通道順暢, 并做好呼吸道護理,預防窒息現象發生。
本組6000例患者中,336例(5.60%)患者出現低血壓,1020例(17.00%)患者由于手術原因出現惡心、嘔吐,56例(0.93%)患者出現血氧下降,37例(0.62%)患者拔管后發生舌后墜。通過針對性特殊護理干預, 所有患者病情均順利恢復,且并未出現復蘇期護理并發癥。
目前, 麻醉復蘇期臨床觀察和護理干預, 是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全身麻醉通過吸入麻醉藥物或靜脈注射麻醉劑后,對手術患者大腦皮質產生抑制作用, 使人暫時失去知覺, 在此基礎上實施手術, 能夠保障患者生命體征各項指標維持在正常范圍內。手術過程中, 患者呼吸由呼吸機進行控制[1],進一步保證機體供氧, 將患者生命體征(如血壓、心率、脈搏及血氧飽和度等)嚴格控制在手術允許條件下。術后, 麻醉藥物在一定時間內代謝, 患者逐漸恢復意識。由于麻醉藥在不同患者體內代謝速度不同, 部分麻醉藥會集聚在體內,導致生理功能受到限制, 因此全身麻醉復蘇期特殊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是臨床重要組成部分[2]。當患者保護性反射未能完全恢復時, 常會出現呼吸道梗阻, 若不能及時處理, 將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本組1020例患者在復蘇期發生惡心、嘔吐, 占比高達17.00%, 臨床開展特殊護理時發現及時, 并未產生嚴重后果。若術中出血嚴重, 則會造成患者血容量不充分, 在麻醉藥作用下患者可產生低血壓、心率過快等臨床癥狀, 對手術切口良好愈合帶來制約。重視復蘇期特殊護理干預, 能夠有效防止術后早期并發癥, 提高手術成功率。在充分做好上文護理干預外, 特殊護理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①取適宜體位:手術結束后, 對麻醉患者復蘇期患者采取對癥措施和精細化護理干預, 對提高手術室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對保證患者手術安全意義深遠。術后及時調整患者體位, 有利于預防麻醉復蘇期并發癥。如, 取患者平臥位, 使其頭偏向一側,能夠有效防止誤吸發生;②復蘇延遲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 如果患者術后出現復蘇延遲, 應及時告知醫師, 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警惕患者出現腦水腫和低血糖癥狀, 若患者已經出現腦水腫或低血糖反應, 應給予脫水等對癥處理;③術后疼痛護理:患者蘇醒后, 護理人員應及時與其進行交流、并對情緒緊張、精神郁悶的患者進行疏導, 進一步消除其恐懼心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 適當給予鎮痛劑, 嚴格遵照醫囑進行給藥。另外, 為患者創造良好復蘇環境, 注意麻醉恢復室相對濕度和溫度。④引流管護理:患者術后需要留置引流管和導尿管, 應保持引流管及導尿管通暢。密切觀察引流物質的性狀、顏色, 若發生異常, 及時匯報給臨床醫師進行處理。
目前, 各大醫院相繼建立手術麻醉恢復室, 對全身麻醉復蘇期實施特殊護理干預, 不僅顛覆了傳統護理醫學模式,也能滿足患者生理、心理訴求, 使患者感到人性化護理服務。同時也為手術室護理人員提升自身護理服務質量提供了方向, 提高了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1]陸雅萍, 黃冰, 孫利, 等.全麻患者達到出恢復室臨床標準時血氣狀態分析及鹽酸多沙普侖干預效果.浙江醫學,2012,5(1):108-109.
[2]黃榮杏, 項認可, 李惠蘭.老年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的觀察與護理.中外醫療,2013,12(8):149-1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44
2014-12-30]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