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的護理體會
夏麗
目的探討負壓封閉引流(VSD)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的護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36例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給予所有患者全面完善的臨床護理, 總結其護理效果。結果本次研究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出院后6個月~1年進行隨訪, 無感染發生, 骨性愈合時間6~11個月。結論VSD治療過程中的全面臨床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創面愈合, 預防感染, 臨床可積極應用。
開放性脛腓骨骨折;負壓封閉引流;護理
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對骨和軟組織的損傷嚴重, 容易并發多種并發癥。VSD有利于局部微循環改善, 消退組織水腫,刺激肉芽組織的生長和修復, 并能夠隔離周圍環境, 抑制細菌, 預防感染, 提高創面愈合速度。本文回顧總結了VSD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時的護理經驗和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36例, 男27例, 女9例, 年齡12~70歲, 其中19例車禍傷、8例高空墜落傷、9例重物砸傷;20例左側,16例右側;受傷至入院時間為1 h~30 d;根據Gustilo分型, ⅢA型22例, ⅢB型14例;創面大小為5 cm×6 cm~15 cm×20 cm。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選用Vacuseal醫用泡沫材料, 無刺激性、無毒, 組織相容性良好, 透水性、吸附性強, 內置長30~50 cm的多側孔硅膠引流管;生物透性薄膜, 透濕性、透氧性良好,防細菌侵入、防水, 無刺激性。對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 徹底清創, 將失去活性和嚴重污染的軟組織和小碎骨片切除,未游離大碎骨片可保留軟組織, 避免對骨片血運的破壞, 清洗受到污染的游離大碎骨片, 用0.5%碘伏浸泡10 min后放回原位;對于合并炎性骨痂患者, 清創時注意先清除骨痂再復位骨折斷端, 并加以外固定。根據創面形狀和大小剪裁泡沫材料, 使泡沫敷料與創面充分接觸;在距離創面2~3 cm處引出Vacuseal引流管[1], 將周圍皮膚與其邊緣縫合固定, 利用生物透性薄膜覆蓋密封, 將引流管與中心負壓持續吸引裝置連接, 負壓為60~80 kPa, 直至皮瓣轉移或創面植皮。骨折復位后應用外固定架。
1.2.2 護理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全面完善的臨床護理, 具體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多為突發意外致傷, 為患者帶來身體創傷的同時也影響患者心理狀態。由于擔心骨折會造成殘疾和經濟壓力, 患者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對此, 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負擔和護理需求, 詳細講解疾病知識、治療方法、注意事項、成功率以及可能發生的問題, 利用成功恢復病例增強患者信心, 緩解患者心理壓力, 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②基礎護理。進行負壓封閉引流治療前必須做好皮膚清潔。護理人員應仔細剃除患者創傷位置及周圍毛發, 利用松節油等有機溶劑徹底清除油污, 利用碘伏對手術部位進行常規消毒, 保證創面清潔以便于粘貼。③保持有效負壓引流。術后準確連接引流裝置, 確保各管道緊密連接無漏氣現象, 開放負壓, 按照病情調整負壓, 通常在-450~-125 mm Hg (1 mm Hg=0.133 kPa)間;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是關鍵即有效負壓, 其標志是填入泡沫材料顯著癟陷、薄膜下不存在積液。由于開放性骨折創面容易發生嚴重感染, 分泌較多炎性物質, 創面滲出物的膠體、蛋白質含量較高, 容易在管壁沉積, 若堵塞引流管則會阻斷負壓源, 所以護理人員必須將引流管妥善固定, 保證引流暢通, 避免引流管打折、扭曲、受壓、脫落;密切觀察引流量、引流液顏色、性質, 觀察引流管是否堵塞, 傷口表面敷料有無塌陷, 內管是否折疊或壓迫, 注意定時擠捏, 保持敷料緊貼創面, 凸顯內管形狀。若出現異常立即告知責任醫生予以處理。每日定時傾倒引流液、更換引流瓶, 避免液體過多回流至敷料或被吸入負壓裝置而影響療效;更換時注意先封閉引流管、關閉負壓源。④體位護理。將患肢抬高, 高于心臟為宜, 促進靜脈血流和淋巴回流以減輕腫脹, 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外固定支架;搬動患肢時,注意托付支架上下端, 避免引流管扭曲、脫落或出現剪切力。⑤飲食指導。叮囑患者多進食易消化、高熱量、高鈣、高維生素、高蛋白、富含膠原蛋白食物, 以營養支持增強抵抗力,有助于骨質愈合、修復創面肉芽組織;必要時可靜脈輸注血漿、白蛋白;叮囑患者多吃粗纖維食物、水果蔬菜, 避免便秘。⑥密切觀察。包括患者創面是否有異味、出血, 觀察肉芽組織是否有暗紅、蒼白轉為鮮紅色, 創面附近皮膚是否紅腫, 出現水泡、滲液, 傷處是否瘙癢、疼痛;若發現引流管吸出血液時立即將負壓撤除, 并通知醫生處理。若創緣皮膚有水泡或紅腫, 提示患者對透性薄膜過敏, 需停用VSD。⑦維持外固定效能及預防感染。觀察外固定支架有無滑脫、松動, 針鎖是否牢固, 患者患肢的感覺、血液循環、運動情況,避免固定過緊導致缺血性攣縮。觀察支架針眼位置是否紅腫、氣味異常、出現滲出物、疼痛, 注意患者體溫變化;每日遵醫囑利用75%乙醇對針眼進行2次消毒[2], 避免針孔感染。若針眼處有痂皮, 患者家屬不得自行去除。⑧骨筋膜室綜合征預防。骨筋膜室綜合征是因為骨折血腫及組織水腫升高了骨筋膜室內壓[3], 在小腿處常見。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肢皮膚溫度、腫脹程度、感覺、運動情況, 若患肢溫度降低、麻木、瘀紫、痙攣, 及時通知醫生;避免熱敷、按摩、加壓包扎、抬高患肢, 以免使組織缺血加重, 導致肌肉壞死。
本次研究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出院后6個月~1年進行隨訪, 無感染發生, 骨性愈合時間6~11個月。
VSD可以及時清除創面壞死組織和滲液, 減少細菌菌落數量, 降低感染率, 使創面供血恢復, 提高血管通透性, 消除水腫, 促進肉芽組織修復和生成。因此, 必須保證封閉透膜完整, 將負壓值保持在有效范圍, 引流通常, 避免漏氣。治療期間精心全面的護理干預有利于預防感染, 減少并發癥發生率, 促進創面愈合,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1]姜明菊.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加外支架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圍術期的護理干預.重慶醫學,2013,42(34):4227.
[2]趙正據, 肖強, 成家棟, 等. 脛腓骨骨折患者負壓引流預防感染與臨床效果觀察.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9):2260.
[3]孫海濱. 負壓封閉引流在創傷骨科中的應用.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23(26):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55
2014-12-19]
457000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