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紅
心理護理干預對手術患者的影響
王立紅
目的探究對手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作用。方法50例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指標進行測量對比觀察。結果手術前1 d, 兩組患者的心率、舒張壓、收縮壓和焦慮程度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1 h, 對照組患者的心率、血壓水平上升, 觀察組患者則相反, 呈現下降趨勢。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中24例患者存在焦慮, 所占比例為96.0%, 觀察組中5例患者存在焦慮, 所占比例為20.0%, 明顯小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手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穩定其生命指標, 緩解焦慮情緒, 保障手術能夠順利完成。
心理護理干預;手術患者;焦慮程度;生命指標
在手術治療中患者對麻醉風險恐懼及對手術治療結果的擔心, 常常使患者產生焦慮情緒, 焦慮情緒進而引起一系列生理變化[1], 直接影響麻醉、手術效果及術后康復和患者的主觀感受[2]。心理因素對人的疾病與健康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現對手術患者心理護理的實施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手術室接受擇期手術的患者50例, 隨機將全部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5例。對照組男14例, 女11例, 年齡17~52歲, 平均年齡(37.5±4.3)歲;觀察組男15例, 女10例, 年齡18~51歲, 平均年齡(38.2±4.5)歲。50例患者在此之前均未實施任何手術。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基礎護理, 具體為術前的注意事項宣教、術中護理及術后的健康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之上實施心理護理, 具體為以下幾點。
1.2.1 護理人員通過術前訪視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病情進行了解, 保持態度和藹, 語氣溫和, 在交流和溝通之中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將手術方法、意義、目的與預后等詳細向患者講解, 使患者對有關手術的信息需求得到盡量予以滿足。
1.2.2 在手術實施中巡回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陪伴安慰,加強彼此交流[3]。在實施心理護理前應綜合分析患者的經濟條件、社會文化背景、年齡和病情等資料, 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案。認真傾聽患者的焦慮重點, 并加以解釋和安慰, 給予患者足夠信心, 主要的擔心與疏導方法包括:①治療費用。一些患者家庭貧困, 經濟壓力大, 護理人員應表示體諒并給予安慰, 以順利手術為基礎盡量對高價物品的使用進行控制;②疾病性質。強調手術的重要性, 鼓勵患者珍惜生命與家人, 勇于面對疾病, 并講解成功病例提高其信心;③疼痛。向其講解麻醉效果和術后止痛方法, 消除其恐懼心理?;颊咭舜┲孢m衣物, 病房環境應較為安靜舒適。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必要的放松調節訓練, 保持臥位, 默念一些如“放松”等暗示詞語, 使得肌肉處于一個放松的狀態[3]。
1.3 觀察指標 在未實施心理護理時(手術前1 d)與實施心理護理后(手術前1 h)分別測量兩組患者的脈搏與血壓,并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況。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判,主要運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4]。評判表中包括20類評定指標, 其分值范圍為1~4分。評分共分4級, 填寫完成后加上二十條項目的分數得到的總分與1.25相乘, 并取整數(四舍五入)得出標準分數。如果標準評分>50分則說明存在焦慮, 如果標準評分≤50分則說明不存在焦慮。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的比較 手術前1 d, 兩組患者的心率、舒張壓與收縮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1 h, 對照組患者的心率、舒張壓、收縮壓均有所上升, 平均值分別為(83.34±6.72)、(80.41±8.52)、(126.71±8.94)mm Hg (1mm Hg=0.133 kPa), 觀察組患者的心率、舒張壓、收縮壓則有所下降, 平均值分別為(71.48±6.82)、(76.29±6.74)、(115.36±8.67)mm Hg, 兩組舒張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的心率和收縮壓均明顯大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焦慮程度比較 手術前1 d, 對照組中20例患者存在焦慮, 所占比例為80.0%, 觀察組中21例患者存在焦慮, 所占比例為84.0%,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1 h, 對照組中24例患者存在焦慮, 所占比例為96.0%, 觀察組中5例患者存在焦慮, 所占比例為20.0%, 明顯小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焦慮是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 其中包含了恐懼、擔心、憂慮、緊張等多種情緒, 在手術患者中是極為常見的。科學正確的心理護理是以共情、真誠的態度, 通過語言、表情、行為及氣質方面影響和改善患者的情緒, 協助患者消除不良認知[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手術前1 d, 兩組患者的心率、舒張壓、收縮壓和焦慮程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1 h, 對照組患者的心率、血壓均呈現出略微上升趨勢,而觀察組患者則相反, 略微下降。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對照組25例患者中, 有24例患者存在著焦慮等心理情緒, 其比例為96.0%。而在觀察組患者中, 存在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患者例數為5例, 其比例為20.0%。兩組對比發現, 觀察組患者出現焦慮的幾率明顯較小(P<0.05)。由此表明, 對于手術患者實施必要科學的心理護理, 能夠確保其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處于一個平穩的狀態之下。與此同時, 還可對患者心理上存在的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進行全面消除緩解, 減輕其應激反應, 為手術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1]趙金鳳. 術前個體化心理護理干預對婦科腫瘤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8):113-115.
[2]楊莎莎, 佘兮. 心理護理干預對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5):13-14.
[3]張雪艷, 胡軍, 易鳳瓊. 放松式心理護理干預對手術麻醉患者術前焦慮抑郁及血壓的影響. 臨床護理雜志,2011,10(6):44-45.
[4]王淑和, 陳木標, 任葵順, 等. 術前心理護理干預對行老年性白內障手術患者的影響. 現代臨床護理,2011,10(5):29-31.
[5] 朱雁珍, 陳碧玲, 鄧少嫦, 等. 心理護理干預對早期急診流產手術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03-10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74
2015-01-09]
163712 大慶市第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