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林湘
(江蘇省中醫院,江蘇南京210029)
食管胃側側吻合術對胸段食管癌術后吻合口并發癥的預防效果分析
虞林湘
(江蘇省中醫院,江蘇南京210029)
食管癌;側側吻合術;管狀胃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36例患者,均通過病理檢查及胃鏡等確診為食管癌.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49~78(平均62.13±1.84)歲;位于胸中段食管癌20例,胸下段食管癌16例.
1.2手術方法 患者均選擇從左側開胸,切除腫瘤嚴格依從腫瘤切除原則,腫瘤切除后清掃下肺韌帶以及淋巴結.將胃右動脈近端的2~3支、胃網膜左動脈、胃左動脈、胃短動脈切斷,并從外側切斷大網膜,保留其余的胃右動脈分支等;與距胃大彎3 cm左右從胃角開始擬一平行曲線,同向置入Endo-GIA直接切割縫合胃壁,自賁門處離斷胃壁;間斷全層縫合,閉合器釘閉合銜接處及兩端,將胃卷管形;在距食管、胃斷端6 cm的漿肌層縫合食管胃壁,在縫合線中間用Endo-GIA縱向切割食管胃壁5 cm,最后閉合食管胃殘端,完成吻合[1].
所有手術均順利完成,術后發生吻合口瘺2例,發生率為5.56%,出院后2~3周復查,吻合口均顯示暢通,無吻合口狹窄;3~12月隨訪,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鏡復查,吻合口直徑平均(1.43±0.35)cm,飲食通暢無障礙.
吻合口狹窄是目前食管癌患者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食管胃側側吻合術自Orringer在2000年報道后,已逐步被國內醫師所接受.目前報道的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為15%~25%,甚至國外報道其發生率高達58%[2].食管因其狹窄、細長的解剖特點,導致如此高發生率的主要原因為吻合口重建方式、吻合技術的應用有關,發生率居高不下.
該吻合法可以有效預防吻合口狹窄的發生,具有以下優點:①應用切割縫合器將食管與胃壁側側吻合,可以擴大吻合口,從而充分保證其暢通;②器械側側吻合同時兼具損傷程度小、吻合效果好、彈性足等優點;③采用側側吻合的吻合口可以降低狹窄發生率,其原理為其非同一平面縫合,避免了形成向心性收縮而導致的環形狹窄;④有文獻曾報道,食管胃側側吻合的吻合口呈半關閉的V形形態,具有良好的抗返流性;⑤應用Endo-GIA對吻合口周圍多排縫合,對組織損傷小,減少對血運的不良影響,有利于加固吻合口.
食管癌常見的另一種并發癥吻合口瘺目前國內外報道的發生率在6%~26%[3],雖然吻合口瘺一般為非致命性,經禁食水、局部換藥及加強胃腸內外營養即可快速愈合,但如此便會增加患者住院時間、治療費用,加重患者家庭負擔.Orringer用1000例頸部手工吻合例數統計出吻合口瘺的發生率為10%~15%[4],馮明祥等[5]稱1.83%~4.1%的患者出現頸部吻合口縱隔胸腔內瘺的嚴重情況,而且頸部吻合口瘺的發生使術后吻合口狹窄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因此如何預防發生頸部吻合口瘺一直是目前臨床的重點研究內容.劉勝中等[6]依據胸內機械吻合的經驗,利用管狀吻合器行食管胃頸部吻合,但該方法并未達到降低吻合口瘺發生率的目的.
Orringer率先提出食管胃頸部側側吻合,據其報道側側吻合的吻合口瘺發生率僅為2.7%,明顯低于他之前1000例患者手工縫合的吻合口瘺發生率10%~15%.本研究的食管胃頸部側側吻合的吻合口瘺發生率為5.56%,明顯低于現有報道中手工吻合吻合口瘺發生率,而且此2例吻合口瘺發生屬于最初使用曲線的患者,因其手法不嫻熟有很大影響,其后34例側側吻合再未出現吻合口瘺.因此,研究認為食管胃側側吻合治療食管癌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2例吻合口瘺的發生部位均在前壁,引流相對比較容易,36例患者均未發生頸部吻合口縱隔胸腔內瘺.
綜上所述,食管胃側側吻合技術掌握度是食管癌手術成功的關鍵.而利用直線切割閉合器使食管胃側側吻合術操作更加簡單便捷,并且能夠有效預防術后吻合口并發癥的發生,提高食管癌治愈率及改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
[1]董新偉.食管、管狀胃側側吻合預防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和反流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2):3472-3473.
[2]何冬雷,許榮華,鄭武平,等.管狀胃與食管側側吻合在食管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0,31(15):1996-1997.
[3]張文通.預防吻合口狹窄的新方法食管胃側側吻合術26例應用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10):1752-1753.
[4]王自強,余佩武,錢 鋒,等.腹腔鏡全胃切除術后食管空腸側側吻合術12例[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7,10(4):323-325.
[5]馮明祥,譚黎杰,蔣 偉,等.機械縫合器在食管胃頸部側側吻合術中的應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8,11(4):388.
[6]劉勝中,曾富春,叢 偉.吻合口胃側荷包縫合在食管胃胸內器械吻合術中的應用[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3,12(10):792-795.
R735.1
B
2095-6894(2015)11-023-02
2015-10-15;接受日期:2015-10-31
虞林湘.E-mail:ylx20161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