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澤豪
顯微手術夾閉與血管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
連澤豪
目的分析腦動脈瘤患者行顯微手術夾閉和血管栓塞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90例腦動脈瘤患者,按治療所用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8例患者行血管栓塞術治療,觀察組52例患者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15%比對照組73.68%高,且術中出血量、手術與術后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少,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動脈瘤患者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顯微手術夾閉;血管栓塞術;腦動脈瘤;效果
腦動脈瘤為一種腦血管疾病,其致殘率與致死率高,若出現破裂出血的情況,將使患者頭痛癥狀加劇,嚴重者導致昏迷,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顯微手術夾閉治療效果較好[1]。為探討腦動脈瘤患者行顯微手術夾閉和血管栓塞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本研究以回顧性方式分析本院腦動脈瘤90例患者臨床資料,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腦動脈瘤9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治療所用方法分為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52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8:10,年齡42~84歲,平均年齡(61.45±6.26)歲,病程1~13個月,平均病程(5.18±2.56)個月;觀察組男女比例32:20,年齡43~84歲,平均年齡(61.48±6.29)歲,病程1~14個月,平均病程(5.20±2.58)個月;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前均通過腦血管的CT成像或者數字減影類血管造影檢查確認,同時可顯示患者腦動脈瘤具體部位與大小、長軸等情況。對照組行血管栓塞術治療:頸項全身麻醉,通過股動脈予以穿刺插管,依據動脈瘤體等情況選擇不同長度、類型與直徑電解脫式彈簧圈的栓塞動脈瘤,手術后進行腦血管控制與抗凝治療。觀察組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患者行全身麻醉,采用翼點入路方式,于顯微鏡下分離側裂,待腦脊液排放以后,對完全暴露腦動脈瘤進行夾閉,手術后予以尼莫地平與舒地爾常規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斷標準 手術觀察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與術后恢復時間。療效判斷標準[2]: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經手術后查實腦動脈瘤已全部消失,且神經功能恢復正常為顯效;患者癥狀有所好轉,經手術后查實腦動脈瘤的體積縮小幅度>50%,且神經功能大幅改善為有效;患者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顯效32例(占61.54%),有效18例(占34.62%),無效2例(占3.85%)。對照組顯效16例(占42.11%),有效12例(占31.58%),無效10例(占26.32%)。觀察組總有效率96.15%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3.6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59,P<0.05)。
2.2 兩組手術綜合指標對比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與術后恢復時間分別為(103.80±12.65)ml、(60.30±4.22)min與(8.20±0.76)d,對照組分別為(243.70±24.15)ml、(85.20± 3.76)min與(15.30±2.05)d,由此可知,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與術后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少,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動脈瘤的病理機制包括動脈硬化、先天性與感染性等,其能形成于機體的任何部位,腦動脈為其最常見的部位[3]。為尋求腦動脈瘤的有效治療方法,本研究對行血管栓塞術治療的對照組與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的觀察組療效與手術綜合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6.15%比對照組73.68%高,表明腦動脈瘤患者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其臨床癥狀,并恢復神經功能。考慮可能因為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時,借助顯微鏡能夠將蛛網膜下腔積血與患者腦內血腫清除,使繼發型腦血管的痙攣程度明顯減輕,取得較好療效,有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促進其神經功能的恢復。此外,顯微手術夾閉為采用翼點入路方式,從而獲得一個直且短的視野,此入路能夠將絕大部分前循環的動脈瘤與一部分后循環的動脈瘤暴露,充分磨除蝶骨嵴,有利于取得較好療效,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與術后恢復的時間均比對照組少,具體表現:觀察組術中出血量(103.80±12.65)ml比對照組(243.70±24.15)ml少,表明腦動脈瘤患者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優化手術指標,促進患者術后恢復。考慮可能因為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時,借助顯微鏡能夠清楚探查動脈瘤具體位置、大小等,成功分離側裂,并減少對機體其他組織的損傷,從而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此外,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可取得顯著效果,降低破裂出血發生率,從而減少術中出血量,并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本研究因受外部環境、樣本例數等制約,未分析腦動脈瘤患者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腦動脈瘤患者行顯微手術夾閉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其神經功能的恢復,值得推廣。
[1]毛穎.腦動脈瘤治療的規范化和個體化.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2,28(5):433-434.
[2]郭強,靳峰,陳德勤,等.介入栓塞術與開顱術治療腦動脈瘤臨床療效比較.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8):2725-2727.
[3]鐘劍烽.神經外科開展前循環腦動脈瘤顯微手術的治療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2):84-85.
[4]陳治軍,羅勇,陳呂安,等.經翼點鎖孔入路顯微手術夾閉前循環動脈瘤19例.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2,17(2):102-1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048
2015-09-14]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