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翠姣
80例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宮翠姣
目的總結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經驗。方法回顧性分析并總結80例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患者術前準備、術后病情觀察、常見并發癥的護理及健康指導。結果80例患者術后頭暈、肢體麻木等癥狀緩解或消失,神智、語言功能均明顯改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停止或發作次數明顯減少。隨訪3~12個月,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復查頸動脈超聲示頸動脈通暢程度良好。結論專業化的護理能有效預防和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手術效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頸動脈狹窄;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護理
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是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最常見原因,多見于中老年患者。醫學研究顯示,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已成為治療重度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金標準[1,2]。本院綜合神經外科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80例,施行外翻式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通過術后病情觀察及護理干預,臨床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綜合神經外科收治的80例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狹窄程度均為70%~99%,所有病例均經頸部血管多普勒超聲、經顱多普勒超聲(TCD)、頭頸部血管造影(DSA、CTA和MRA)等確診。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齡52~83歲,平均年齡(66.34±4.22)歲。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外翻式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術前1周開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及降血脂藥物(阿托伐他汀鈣)。手術成功,術后TCD證實術側頸內動脈血流通暢。
1.3 護理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護理 頸動脈狹窄患者多數伴有一定程度的頭暈、偏癱、失語,且癥狀反復發作,對病情焦慮,對手術恐懼。醫護人員要重視心理護理,講解該病手術治療的意義和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措施,增強自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度過圍手術期[3]。
1.3.1.2 術前準備 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充分了解患者全身健康狀況。對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患者監測血糖和血壓,指導患者正確服用降糖藥及降壓藥,注意飲食調節。使術前血糖、血壓達到圍術期的要求。
1.3.1.3 安全管理 由于患者均有典型的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病史,護士要做好高危患者的自理能力、跌倒墜床及皮膚壓瘡的評分及預防措施,加強安全宣教,護士經常巡視病房,協助患者做好生活護理。
1.3.2 術后護理
1.3.2.1 生命體征監護 嚴密觀察患者神志、瞳孔、語言及肢體活動情況。持續低流量吸氧。術后24~48 h血壓通常不穩定,過高易引起腦出血,過低易引起腦灌注過低,導致腦缺血。血壓過高時給予硝普鈉微量泵泵入,保持血壓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1.3.2.2 術區血腫或出血 小范圍血腫的患者出現局部輕度腫脹、疼痛。較大范圍的血腫會導致相應的壓迫癥狀,引起呼吸困難,反射性心率減慢或心搏驟停。術后傷口覆蓋冰袋,沙袋壓迫止血24~48 h。加強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通暢,妥善固定。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囑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減少頸部活動,以免出血。如出現氣道受壓梗阻,立即行氣管切開。
1.3.2.3 體位及呼吸道護理 術后未清醒時去枕平臥,頭偏向健側,清醒后給予半臥位。術后2~3 d病情平穩,可指導并協助其離床活動。早期離床活動可預防墜積性肺炎和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遵醫囑超聲霧化吸入,3次/d,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1.3.2.4 飲食護理 術后6~8 h全身麻醉完全清醒后如無嗆咳,協助患者飲水,給予低脂高蛋白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半流食,第2天可進普食。鼓勵患者多飲水,進食富含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1.3.3 常見并發癥護理
1.3.3.1 腦高灌注綜合征 高灌注綜合征易誘發腦水腫或腦出血。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意識、瞳孔、肢體活動及言語功能,判斷患者頭痛性質。術后血壓控制在120~140/8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壓過高立即通知醫生,除常規降壓藥物外,加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及利尿藥,達到降血壓、降顱壓的目的[4]。
1.3.3.2 頸動脈血栓形成 頸動脈血栓常發生于術后1周內[5],血栓形成后患者15 min內會出現如煩躁、譫語、偏癱、昏迷等嚴重腦損害癥狀及體征。術后常規應用抗血栓形成藥物,用抗凝藥期間護士應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監測出凝血時間。
1.3.3.3 缺血性腦卒中 密切觀察患者肢體活動情況,判斷有無視力障礙[6]。指導患者遵醫囑正確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1.3.3.4 顱內神經損傷 觀察患者有無聲音嘶啞、語言表達費力、聲調降低。有無進食及飲水嗆咳,同側唇溝變淺、鼓腮漏氣、Homer’s綜合征等表現。應用營養神經藥物和激素等,早期給予康復干預,減輕損傷[7]。
80例患者術后頭暈、肢體麻木等癥狀緩解或消失,神智、語言功能均明顯改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停止或發作次數明顯減少。隨訪3~12個月,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由于患者大多為老年人,多數合并高血壓及糖尿病。指導患者多食低鹽、低脂、低熱量、高蛋白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粗纖維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指導患者嚴格遵醫囑服用降壓、降脂、降糖藥。需要長期服用抗凝劑的患者用藥期間每月監測出凝血時,教會患者自我觀察有無出血傾向。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藥物劑量。指導患者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保持心情愉快。鼓勵患者積極參與肢體、語言等康復訓練。術后3個月復查頸部血管彩超。如果期間出現視力障礙及頭痛、頭暈癥狀及時就醫[8]。
綜上所述,專業化的護理能有效預防和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手術效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 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 N Engl J Med,1991,325(7):445-453.
[2]Halliday A,Mansfield A,Marro J,et al. Prevention of disabling and fatal strokes by successful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patients without recent neurological symptoms: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04,363(9420):1491-1502.
[3]顧巧華,朱燕,方蕓,等.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干預.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4):40-41.
[4]董劍,紀紅.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進展.天津護理,2014,22(3):279.
[5]聶海英,劉揚,劉花.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吉林醫學,2012,33(22):4868-4869.
[6]楊靜,何羽翔.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護理.當代護士,2013(7): 43-44.
[7]王征,丹金秀,焦力群.動脈內膜切除術后并發癥護理的研究進展.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6):726.
[8]史安,常蕓,陳娟.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頸動脈狹窄的圍術期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88-14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56
2015-08-13]
116033 大連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