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歐洲掃貨狂歡 本月較早前,意大利大亨放棄競購地中海俱樂部時,這家標志性度假品牌的董事會一致歡迎上海的私募股權巨頭復星國際牽頭的競購。這家中國財團如今是該俱樂部的唯一投標者。對歐洲市場來說,該競購案的影響遠超出其價格。
法國曾是反對中國人收購本國品牌的最后堡壘。如今法企也紛紛拉攏來自中央王國的投資者。去年,另一家中國財團收購了距空客集團法國總部一箭之遙的圖盧茲機場49.9%的股份。此前幾個月,中國的東風汽車集團收購了雪鐵龍集團14%的股份。
隨著法國態(tài)度的轉變,歐洲如今似乎至少在一件事上意見一致——對華做生意。中國的急切是顯而易見的。德意志銀行估測,去年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從2010年的61億歐元增至270億歐元,預計今后還會增加。
中國大舉進入歐洲是2008年在負債累累的希臘。如今,即便在歐元區(qū)最大經濟體德國,一些中型制造業(yè)企業(yè)和電子公司也為中國人所有。未來中國在歐洲的投資或存在3個趨勢: 品牌。復星收購地中海俱樂部,等于將歐洲最負盛名的旅游品牌之一收入囊中。這不是買土地或房產,而是獲得一種理念以及對每年出國的約幾億人次游客的潛在磁鐵。對一個受累于缺少響亮名稱的國家來說,消費品牌至關重要。而歐洲多得是。
能源和交通。中國對英、法、意大利和葡萄牙的投資,凸顯其對天然氣、水和其他公共設施等戰(zhàn)略領域的關注。中企投資公路的機會也高,特別是在東歐。
歐洲戰(zhàn)略投資基金。一個重要問題是,中國是否能對歐洲新提出的3150億歐元的長期重建計劃作出貢獻。中國的進一步投資,特別是對歐洲基礎設施投資,會對此有所助益。
今后,中國對歐洲的投資肯定會擴大,最終商業(yè)成敗尚待分曉。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和對國企的補貼貸款,要么會產生巨大的海外投資回報,要么過度投資白白浪費在可疑項目上。但不管怎樣,可以肯定,今后中國在歐洲會有更大的經濟、繼而是政治影響力。▲
(作者菲利普·勒克雷,陳俊安譯)
環(huán)球時報2015-01-23